<p class="ql-block">已经忘记了上次旅行走过哪里?因为反反复复的疫情,三年来几乎没有走出过家门,偶尔会觉得自闭,社恐,我想这大概是缺少了户外的自由,缺少了运动的快乐,缺少了新鲜事物的不断刺激,以至于对一切都觉得淡漠……</p><p class="ql-block">基于如此内因,这次陕州行更多的是一种冲出牢笼的兴奋和快感,虽然两天的时间就有四分之一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2月25日早晨六点半,我们跟随万水千山户外运动群从太原出发,历经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午十二点多顺利抵达陕州地坑院,领队和管理员们已经在一座地坑院为大家安排好了午餐,当地特色十大碗。</p> <p class="ql-block">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官员为取悦慈禧,安排名厨用十碗水席进献,慈禧品尝后夸赞不已。从此陕州十碗席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十碗席一般分为四荤六素,四荤即红烧条子肉、扣碗肉、黄焖鸡块、小酥肉,其中红烧条子肉是主打菜也最具特色,六素则是用粉条、萝卜、白菜、面丸子、豆芽、豆腐等制作的麻辣豆腐、海带黄花菜、八宝饭等六道素菜。个个味香色美,勾人味蕾。最惹眼,当然是色泽诱人,肥而不腻的条子肉,那味道古老而守旧,透着乡土菜浓浓的味道,可以说,出了地坑院,就再也尝不到。</p><p class="ql-block">吃了两个大白馒头,喝了一碗玉米糁子粥,说不出的舒坦和满足。</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乘车前往陕州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位于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的典故:西周时期(3100多年前),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陕”即陕塬,也就是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塬。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等典故均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与此同时,景区还保留了许多未经开发的地坑院供游客参观,沿着陕塬的黄土寻找失落的地下古村落,使地坑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老罗家院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1958年翻修。</p> <p class="ql-block">这是打土坯的工具,土坯阴干使用,不用烧制,所以叫生土建筑,福建的土楼也是用这种方式做成的砖坯建筑。</p> <p class="ql-block">摔碗酒,许多景区都有,也不知道啥时候一阵风兴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中每一户人家的房屋布局都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天井的中间或树或雕塑或花草。使得每一户人家各据特色。</p> <p class="ql-block">晋南人是比较喜欢吃柿子醋的,记得小时候上学时经常用玻璃瓶子装着柿子醋和凉白开水勾兑、加上糖精的特质饮料,酸酸甜甜,非常好喝。前段时间自己有又按照记忆勾兑了一次,只不过糖精改成白糖,却远远没有儿时记忆中那般酸爽可口了。</p> <p class="ql-block">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p><p class="ql-block">穿山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几个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虽然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每个院子宣扬讲述一个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剪纸文化</p> <p class="ql-block">酿造业</p> <p class="ql-block">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婚俗</p> <p class="ql-block">印染织物</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大众电影杂志、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每个窑洞里都有一个炕,客厅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粗布制品</p> <p class="ql-block">院子与院子间互通</p> <p class="ql-block">窑洞内的弓形客厅,一般尺寸都是高9尺,宽5尺。</p> <p class="ql-block">皮影戏</p> <p class="ql-block">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烧砚炉</p> <p class="ql-block">锣鼓书院</p> <p class="ql-block">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三门峡陕州,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当地的老艺术家们用豫西地方土语吹拉弹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堪称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艺术价值非常突出。</p> <p class="ql-block">中间下凹的部分是天井,当地叫坑。再次做下沉式。地坑建于地下六米,仍然有自己的排水系统。它是下挖坑六、七米,放炉渣之类,过滤雨水,当做水井以便取水使用。陕州这个地方非常缺水。</p> <p class="ql-block">往下看地坑院-洞穴式民居</p> <p class="ql-block">在地面只见树、坑,不见房屋。</p> <p class="ql-block">到下面房屋:做成这样的分户走道。</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院落都有这样的出口通向地面</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那个墙叫拦马墙,在地面做防水和安全防护用。</p> <p class="ql-block">拦马墙上俯瞰这一座座神奇的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地坑窑院是建筑史上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它是利用自然地形下沉式地挖掘,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形迹,这与普遍通用的上竖式材料垒砌,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p><p class="ql-block">这种一反常规的构造方式,是地坑院最大的价值所在和魅力体现。地坑院是在黄土层中挖出的居住空间。这种建筑形式从现代绿色生态建筑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生态建筑”,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看,它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的典型范例。</p><p class="ql-block">由于它没有明显的建筑外观体量,可以认为大自然的山山峁峁就是它的体量,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风貌就是它的形象。地坑窑院的构思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由地面下到院落,再经由院落进到窑洞,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p><p class="ql-block">处于地面,人的视野十分开阔,步入坡道视野受到约束,再进到院落便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虚实、节奏的对比变化。地坑院深入土地之中,融合在自然之内,长天大地一色,院里花开满院,蜂飞蝶舞,院上“车马多从屋顶过”,呈现出一派田园之美、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地面文化和娱乐设施,几个四五十岁的阿姨玩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是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陕州十碗席”,它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荤素搭配、汤菜兼有、独具风味,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享受一把舌尖上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中华百家姓展示了中文姓氏的图腾,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在原始人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脉上的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你是风,何故惊扰我的梦</p><p class="ql-block">你是梦,何故来去一阵风</p><p class="ql-block">你是风,终究消失无影踪</p><p class="ql-block">你是梦,终究爱恨一场空…</p><p class="ql-block">不知何故,我觉得这首歌很适合这座古老的地坑院落群,也很适合我走完这座院落的心情,心中的某个角落有一丝伤感,一丝留恋,被眼前的繁华掩盖,被周围的欢笑声吞没,历史的长河上演过多少家国仇恨,悲欢离合,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化,所欣赏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晚餐东北铁锅炖鱼,在热腾腾、香喷喷的美食面前一日疲倦一扫而空,真是应验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句老话。</p> <p class="ql-block">一晚好梦,早晨醒来已是七点多,早餐是当地特色胡辣汤,还有油条、包子、小米粥等,跟着田领导果然是吃香的喝辣的,食住无忧😄</p><p class="ql-block">饭后出发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内,现有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6150亩,水面、滩涂2700亩,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每年冬季都会有数万只白天鹅来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p> <p class="ql-block">每年十月份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徙,到此栖息越冬,在景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或安详优雅地结伴嬉戏,或温情脉脉地交颈摩挲,或悠闲自得地以嘴梳理羽毛,或颈扎水中,翩翩跳起“芭蕾舞”。这些圣洁的仙鸟,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举目远望,无边无际的湖面好像与天连接在一起。湖面上,成群结队的海鸥正在飞翔。他们有的在展翅高飞,有的在蜻蜓点水,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在兴致勃勃地捕鱼……一只只海鸥成了湖面上快乐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海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鸥,而是红嘴鸥、棕头鸥和银鸥。</p><p class="ql-block">红嘴鸥、棕头鸥和银鸥是天鹅湖公园常见的三种鸥。据不完全统计,总数大概在400到500只,主要分布于青龙湖,其中红嘴鸥数量最多,其次是棕头鸥,银鸥数量最少。</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红嘴鸥俗称“水鸽子”,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是白色。棕头鸥与红嘴鸥极为相似,只是棕头鸥体型略大,翅尖具三角形白斑。银鸥体型最大,体长可达68厘米,嘴黄,嘴前端下有红色斑,腿为粉色,属于大型水鸟,在天鹅湖公园比较少见。</p><p class="ql-block">而海鸥头部、颈部和胸部两侧有浓密的黑色或灰色纵纹,嘴黄无斑,有的前端略黑,腿为黄色,体型介于红嘴鸥和银鸥之间,有时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可以见到。</p><p class="ql-block">据了解,这三种鸥都属于冬候鸟,每年冬季飞来越冬,等到3月气温回暖便会飞走。这三种鸥飞走后,天鹅湖公园还会飞来一批体型小巧的燕鸥(属于夏候鸟),它们会在这里度过繁殖季。</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鸥一点也不怕人,不时有些海鸥飞到岸上,与人亲近。它们迈着细碎的脚步,优雅而从容。左顾右盼之际,小心谨慎地走到你的跟前,抬起眼,打量着你。你若置若罔闻,它们则在岸上徜徉,不离你的左右。你若投食,它们便毫不客气地叼来享用。游客们不停地把食物抛向空中,海鸥们则轻快地跃起,扇着翅膀,停留在空中。它们虽争食,却不打斗,显得很有教养,彬彬有礼。这里的海鸥好像并不挑食,无论面包、饼干、蛋糕、水果,它们均来者不拒,一概拿来享用。</p> <p class="ql-block">湖面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流连忘返。天鹅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闲雅胜似仙子。</p> <p class="ql-block">湖面的中央耸立着一只只白色的天鹅。宁静深远,永远昂着美丽的脖颈,遥看着远方,仿佛在期盼着什么不厌其烦的向游人炫耀着它的美丽与清高。</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天鹅湖岸边看呆了,看傻了。这里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在平静的湖面上舞动着,跳跃着。它们的美姿,它们的洁白,它们那高傲的头颅,在扬起,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是它们的舞台,是它们的领地,是它们生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仙子一样的天鹅,轻轻落在波光粼粼的湖心,显得圣洁高贵,而彼此间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爱意,更令人陶醉、感动……</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当天鹅伸展着宽阔的双翼,引翅拍水行进时,犹如一叶叶的扁舟,一张张的风帆。宽阔的湖面上,成群洁白的天鹅,在悠闲地游荡,像朵朵白絮在随风漂流。</p> <p class="ql-block">花闲水自流,天鹅两相游。悠然逐冬日,不问世间愁。</p><p class="ql-block">人们羡慕着天鹅悠闲自在的生活,可知天鹅是否也在羡慕岸上的人?</p> <p class="ql-block">天鹅号游轮,是由三门峡北方游船有限公司巨资定制的豪华游轮,是豫晋陕三省较大、也是黄河流域豪华的游轮,还是黄河流域的水上游轮。</p><p class="ql-block">“天鹅号”船身总长50.48米,宽13米,总吨位1480吨,造价高达三千余万元,融观光甲板旅游、一楼酒吧精彩演艺、KTV、二楼西餐厅雅座及客房、休闲吧、多功能会议室为一体。游玩项目有阳光甲板、主题演出、露天水吧(乐队驻场、音乐舞蹈、幽默小品、现场互动)金帝西餐厅、三生三世酒吧......</p> <p class="ql-block">踏上天鹅湖邮轮的甲板,纵使风不再温柔,也无法抵挡这最后的狂欢,四十多分钟说长不长,拍照、拍视频,还有游轮KTV里面的全场互动,给这次旅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唯美的天鹅,奔腾的黄河,壮观的风景......来三门峡,一定不要错过天鹅号游轮哦!</p> <p class="ql-block">带上心灵去旅行,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文、画、音,看似耳目所为,其实是内心世界的感受。能够以心感悟,以此沉淀,足矣;耳听佳音,目极完美,已是福音;携一勺自然之语,摘一曲天地之歌,让心释然,已是欣慰。</p><p class="ql-block">感谢万水千山户外领队田河以及管理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同行的摄影师们拍摄的佳作美片,文中选用了一些,不到之处请多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