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ARQ的第一次印象是耸立在迈阿密比斯凯斯湾的大西洋集合住宅(The Atlantic),该建筑主体的一部分有4层楼的高度被掏空,构成空中花园,并在该处设置了空中绿化。棕榈树以及红色的室外楼梯,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建于1982年)。</p> <p class="ql-block"> 随后又被1988年在弗吉尼亚州设计的联邦高科技中心(Center for unovative Teeinotgg Corporate Headquarters)所震撼。由多种多样的几何形状穿插组合着 突出的结合成的形态部件就如实验场一般。</p> <p class="ql-block">95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来自迈阿密的建筑师朱立琦。他向我介绍了ARQ事务所的情况以及向往中国市场开拓的意愿。那时,我正在帮助策划位于上海浦东花木地区信息大厦项目的前期工作。ARQ卓越的业绩和本纳道工作热情赢得了该项目的设计权。</p> <p class="ql-block"> ARQ(Arquitectenica)事务所由本纳道.霍(Bernardo fort-Brescia)和其妻劳琳达.斯碧尔(Laurinda Spear)于1977年在迈阿密创立。</p><p class="ql-block">本纳道1951年生于秘鲁利马,1973年普利斯顿大学毕业,1975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毕业。</p><p class="ql-block">劳琳达.斯碧尔1951年生于美国迈阿密,1972年布朗大学毕业,1975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p> <p class="ql-block">当一座建筑有一个潜在的想法时,他就有了额外的意义。在他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一种让人出乎意料、充满惊喜的形态要素。大胆的色彩是他们的特点之一。在“大西洋”集合住宅(The Atlantis)中,建筑的一面涂着兰色,另一面却全部由反光玻璃构成,映着迈阿密洲蔚蓝色的天空,形成了整个建筑以兰色为基调。在挖空的部分,黄色的墙壁和纯红色的阳台以及外部楼梯形成对比。此外,部分的支柱以及出入口雨棚屋顶的三角塔都涂以同等的红色,在反光玻璃一侧的外壁上伸出了呈三角形状的4层阳台,这些阳台的颜色又和空中庭园一样涂有黄色。这一切都使得建筑具有少有的丰富色彩。</p><p class="ql-block">这种富有变化的色彩,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威斯汀酒店的设计中又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幢45层8万平方米的酒店,位于八大道四十二街和四十三街之间,时代广场就在附近,这个区域是一个快节奏的节点,也是一个门户建筑,不仅立面处理上两片向上极具冲势体块夺人眼球,而且不同色彩的冷暖玻璃幕墙更使人感到充满活力和生气的都市。看似随意,但实际上总是有概念,基础的图案和颜色赋予了建筑生命。</p> <p class="ql-block">ARQ卓越的业绩和本纳道工作热情赢得了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他每次到中国,时间几乎在24小时之内。他甚至在用餐时或在与业主交流的翻译间隔时,还不断的在草图上画来画去,灵感随着笔尖流淌出极具特点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从此在中国大陆的作品一个接着一个;上海信息城、上海财政大厦、长峰龙之梦大酒店、畅园住宅、长宁商城、浦东陆家嘴中心花园,甚至到深圳的红树林居住区和香港的数码港等等。这些特征明显,有着强烈雕塑感和丰富色彩的建筑点缀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面貌。同时我们 对ARQ事务所以及本纳道本人及其创作思想又有了更多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龙之梦酒店这座53层的高塔,位于延安路番禺路的转角处,延安西路是虹桥机场通往上海的主要干线之一,这座塔楼的轮廓呈阶梯状直抵天空,建筑的阶梯型,通过不对称的梯形幕墙图案得到加强,这是通过使用两种颜色的玻璃和金属面板来实现的,为上海的西部长宁区创造了一个新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几何型体的运用更是他们作品的特征。在中国的第一部作品—上海信息城,二幢规则的矩形体块一高一矮构成一组。忽然在稍高的一幢中“飞”出一块,落入稍矮的一幢“口”中,自然地形成了“控制中心”。这本应该是一对的不可拆分的方案,最后仅建成了一幢,使今人不可理解它的孤独存在。</p> <p class="ql-block">上海财政大厦</p> <p class="ql-block">畅园</p> <p class="ql-block">陆家嘴中央公寓位于陆家嘴的政务文化区,是一个整体感强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总体规划,现代风格的外观和轻柔飘动的规划布局,使得建筑的整体从自然生态的世纪公园和现代化的金融高楼,取得了一种和谐与平衡。</p> <p class="ql-block">单体的造型中,建筑运用具有韵律动感的排架罩在建筑的南北两侧立面上,将立面造型处理公共建筑化,最大限度的同周边极富现代感的科技城和现代高楼大厦取得形式上的协调和呼应。</p> <p class="ql-block">浦江双辉项目位于原上海造船厂的基地,它是有1幢五星级酒店、1幢公寓式酒店、一幢甲级商务写字楼、1幢银行总部大楼组成的。建筑塔楼高度为200米,46层。记得那年在迈阿密他的设计事务所问他;浦江双辉项目为什么要做成曲线型的立面?他给我解释,这里原来是上海船厂,两座大楼竖起来的曲线正好衬出了一艘船的形象,他说了两遍“ Ship ghost.,Ship ghost!”,船的虚拟空间形像是船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规模高达54万平方米的香港数码港是香港政府和电讯盈科为推动21世纪香港新经济的发展而开发的重要项目。沿着维多利亚港曲折延伸,由多个架空的体块组合。显示了高科技未来的畅想。</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龙之梦是不被 ARQ认可的作品。主要原因是本方案原本有许多细部在施工过程中被全部修改了,成为其建筑师事务所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我对建筑师这种勇气和责任感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ARQ在45年的历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体块、挖空、色彩”是他们手法的三要素。在视觉上是现代的、多彩的、手法上是简洁、明快的,理念上是积极的,充满热情向上的。他的作品已遍布在全球,并多次获得大奖,如今他在纽约,洛杉矶,巴黎,马德里,马尼拉,香港,上海,利马和圣保罗都设有office,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设计事务所。正如美国《前卫建筑》(Progressive Architecture)对此评论的;</p><p class="ql-block">“ARQ已经证实了它的智慧、才干和充足的精力”。</p> <p class="ql-block">“迈阿密吹来的现代之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成功,是在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是上海多元共生文化的包容。在90年代ARQ的方案风格不是被所有人接受的,而今天来看却是都市里的一道清亮的风景。反映出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地域文化与时代的交织进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