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好

王丽君

<p class="ql-block"> 目之所及,皆是崭新气象;</p><p class="ql-block"> 心之所往,皆是成长期盼。</p> <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扬中学习之旅硬是被一分为二,短短的六个月,让我们成了多少朋友羡慕的对象。金秋入蜀中,三月下江南。何其妙哉?</p> <p class="ql-block">  依稀还记得去年刚到时的羞怯与不安,惶恐与不适。如今再来已全然不在,确是多了一份亲切感,更是多了一份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因工作需要,本学期我临时担任13、14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说实话,一开始我内心是拒绝的,不是因为我要上课,而是因为学生们要上课。两个班语文,早读+上课+课后延时服务,任务多多,责任重大。关键是学生能不能接受我?教与学能不能相长?如何去落实?怎样有实效?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我要怎么办呢?整整衣装,理理思绪。既来之则安之,既已受命,又怎有推脱之理!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我第一时间和陈老师进行了交接,接着马不停蹄去找了两位班主任介绍自我,了解学生情况,紧张有序的以最佳的状态开启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几星期下来,我们相处甚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共同快乐成长。我们一起完成了阶段性学习评价、第一单元习作练习、散文、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之前的忧心忡忡早已烟消云散,如今只有教学相长。通过近期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亦对朗读教学有了新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古人也早就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朗读,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文章,绝对胜于老师繁琐枯燥的讲解,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以读为主,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美美地读,在读中促进理解,增加感悟。</p> <p class="ql-block">一、创设情境</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而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手段(音像、图片等)创设情境,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朗读、感知、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在教学《黄河颂》时,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剪辑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参演的大型交响乐《黄河大合唱》部分视频,调动学生的情绪,波涛滚滚的黄河水,铿锵有力的歌声,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导入时利用声音和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p><p class="ql-block">二、范读引领</p><p class="ql-block"> 平常教学中,范读很少体现。大多数时候怕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偶尔也会怕自己的范读不能尽善尽美。殊不知我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在导入新课之后,我配图范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我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作者把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我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三、导读护航</p><p class="ql-block"> “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教学无疑要把读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怎样去读、去领悟课文中的语言、去揣摩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所以,指导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自由诵读环节,我让学生朗读感受较深的句子。提醒要读出“赞”“颂”的语气,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关键的词来把握。如:“掀”“奔”“劈”等动词要重读,以表现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文章最后两句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教师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到位了,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体会也更深了。</p><p class="ql-block">四、品读感悟</p><p class="ql-block"> 朗读更应注重对文章意蕴的感悟和内涵的挖掘。在赏析“颂黄河”这一环节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个标志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反复用词的意图。然后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加深理解。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并通过小组比赛朗读,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之情。也充分体现了“以读促解,以读悟情”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五、熟读积累</p><p class="ql-block"> 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入文入理。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作者情感。如朗读描写黄河形象气势的句子时,“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体会到了这些词表情达意的妙处。此时,教师适时补充,多媒体投影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积累,加深对黄河的认识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师生齐读课文,用深情的语言,饱满的热情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至此,大多数同学都已读懂课文,甚至熟读成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余映潮老师说过 “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事实也证明如此,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即使匆匆忙忙,亦能奔赴山海。我相信每一次学习都会让我们有所沉淀,每一次反思都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期待自己能够在学习成长的路上走的更稳、更远……</p><p class="ql-block"> 爱学生,爱语文,爱学习,真好!</p>

朗读

学生

教学

课文

黄河

学习

情感

感悟

情境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