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悟艺而后功夫

北京翰墨文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p class="ql-block">冯尚杰,字子石,号天骏,仁杰居士,山东临沂人。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职业书画家,国学讲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美协会员,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兼职教授、企业导师。</p><p class="ql-block">代表作:</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建校80周年校史》108米书法长卷;</p><p class="ql-block">著作:</p><p class="ql-block">《冯尚杰书法选》人民美术出版社;</p><p class="ql-block">《书道文心集》荣宝斋出版社;</p><p class="ql-block">《硬笔章法三十例》长安出版社等17本。</p> <p class="ql-block"><b>先悟艺而后功夫</b></p><p class="ql-block">文∕冯尚杰</p> <p class="ql-block">  今人讲学习书法,除了正常的临帖读帖外,大多会提到功夫在书外,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见识广,行路多则胸襟阔。可见学习书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的功夫来磨练。不过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这种学习方法主要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开拓,而不是智慧的提升。如果领悟和掌握不了书法的智慧,空耗一生而不能入书法法门的,大有人在。这就是《书谱》中提到的“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所以我个人认为,书法靠练更靠悟,用禅宗顿悟渐修的方法,先悟艺而后功夫,对于学习书法来讲,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禅宗所讲的顿悟,是指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接触和认识到无上的智慧。但顿悟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开悟,万事大吉,还需要更多地去深入解悟,去掌握并拥有那无上的智慧,禅宗将此称为渐修。运用到书法学习中,就是要明白法与功相辅相成的道理,依法练功,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要先追求思想上的顿悟,切实感悟书法的艺术规律,触摸书法的文化灵魂,而后再在实践中渐修,不断探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的具体实施以及性情、怀抱的艺术表现。</p> <p class="ql-block"> 历代书法名家,多是各有妙悟,如褚遂良的“锥画沙、印印泥”,张旭的“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观舞剑器”,颜真卿的“屋漏痕”,怀素的“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文与可的“见道斗蛇”,黄庭坚的“长年荡桨、群丁拔棹”,姜夔的“折钗股”……这些书家通过本心来领悟书法的真谛,然后付之于手,传之于笔,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从自然物象中顿悟书法是古人的传统。因为,美不胜收的自然物象,是笔墨之象的母体;而书法之大道,也正是人、书、自然的三位一体,或说是情、艺、道的完美契合。所以说,对于“顿悟”的修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而是应从自然生命的角度去“思辨”笔墨意象下所蕴含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由思而悟,由悟而化,最终“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从心所欲不逾矩,致于人道之佳境”。</p> <p class="ql-block">  书法是一种深具“意味美”的艺术形式,一种表现天地哲思情怀的抽象艺术,一种融文之精神、舞之风神、画之空间意象的综合艺术。这一高妙的艺术可抒情写意而启迪心性。学习和掌握这门艺术,要先从其本质出发,感悟其点画字形线条所表达的激情和生命深处难以言状的律动,体验那忘物存道之境,然后再结合结构张力、笔墨情趣以及幅式变化等细部技巧的磨练,去创作属于“我”、贯通于“经典”并融于“自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琅琊之后冯尚杰于子石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