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

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顾炳鑫</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后在连环画界有“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顾炳鑫(1923--2001),上海宝山顾村人。著名连环画、版画、中国人物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 代表作:《蓝壁毯》、《渡江侦察记》、《红岩》、《列宁在十月》、《向阳院的故事》等</p><p class="ql-block"> 顾炳鑫(1923~2001)上海、宝山、顾村人,斋名“芦顶楼”,著名连环画、版画、中国人物画家。出身贫寒只上了几年小学,凭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刻苦努力自学成才。成名后多次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和赞誉,被誉为“南顾北刘(继卣)”、“新连环画的开拓者”、“白描圣手”等。</p><p class="ql-block">早年创作漫画、版画,五十年代初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与古代版画与传统线描研究。八十年代后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国画系主任、教授,致力于美术教学和中国人物画创作。赴美国、丹麦、新加波等地进行考察、交流、讲学、办画展等。</p><p class="ql-block">代表作: 连环画《蓝壁毯》、《渡江侦察记》、《黎明的河边》、《小辫子哥和我》、《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向阳院的故事》、《玉泉》等近百部作品;版画《药》、《阿Q正传》等;中国人物线描画《新英雄谱》、《黄巢》、《韩非》、《三国人物笺》等;中国人物画《一切权力归农会》、《白居易问诗图》、《对弈图》等大量作品。撰写出版《怎样画连环画》、《荣宝斎画谱人物画(24)》、《顾炳鑫人物线描画稿》、《顾炳鑫画集》、《顾炳鑫文集》等。</p> <p class="ql-block">刘继卣</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盖朗基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代表作:《鸡毛信》、《东郭先生》、《生死缘》、《永不掉队》、《奇怪的旅行》等</p><p class="ql-block">刘继卣是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画家,题材也非常全面,除人物、动物能穷极妙理外,也兼擅花鸟、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笔人物画和写意走兽画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秉承家学,一生勤恳,以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的创作理念,投入到其所钟爱的绘画艺术之中。他数以万计的作品均以独到的笔墨、精湛的技艺,哲学化的构图立意,统措绘画:道理、佛典、人物、动物、山水、楼阁、草虫、花鸟为一筹。他的艺术风格充满崭新的时代精神。他生前自称是一位人民美术工作者,他的高尚品德和艺术结晶深深值得学习研究,立为楷模。</p> <p class="ql-block">贺友直</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贺友直(1922年11月-2016年3月16日),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北仑新碶西街人。 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贺友直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他创作的《山乡巨变》、《朝阳沟》、《十五贯》都是连环画的经典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贺友直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1949年报0月创作的《福贵》。1952年出版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他的作品《山乡巨变》,被称为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并于1963年在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获的一等奖。</p><p class="ql-block">他的得意之作还有《白光》、《山乡巨变》《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申江风情录》等。《白光》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十五贯》、《朝阳沟》、《皮九辣子》等均获全国奖;出版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李双双》等。</p> <p class="ql-block">王叔晖</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王叔晖 ( 1912.8 -1985.7 ),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五六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女连环画家,代表作:《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新白娘子传奇》、《杨门女将》等</p><p class="ql-block">王叔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式从事连环画创作的女画家,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她的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绘画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其代表作《西厢记》所赢得的声誉远远超出了国界,《西厢记》特种邮票的发行,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丁斌曾</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丁斌曾(1927.3-2001.2)浙江绍兴人,擅连环画。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代表作品:《铁道游击队》(1-10)外,还有《沙家浜》、《赵巧儿送灯台》、《蒙根花》、《松帕敏与嘎西娜》等。</p><p class="ql-block">丁斌曾生于1927年3月,浙江省湖州人,在74年的生命历程中,他除了求学外将大部分的时间全献给了中国的连环画事业。1952年他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后,进入了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美的前身)工作,便一直致力于连环画工作。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终身刻苦勤奋、悉心钻研、执着追求,特别是在长篇连环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了使作品完美,他极重视生活体验,重视创意探索。经常不畏艰辛,深入生活去寻找素材,并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传统,博采民间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风格和技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p><p class="ql-block">丁斌曾从1952年第一部作品《老爹打猎》起,一共创作连环画60余部,为中国连环画留下了一批不朽的艺术精品。丁斌曾对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在创作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开创性地借鉴电影手法表现可歌可泣的现代人物。尤其是他与韩和平五下山东,历时7年深入生活,反复打磨加工,付出了巨大心血所造就出的传世珍品---10册《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以其恢宏的气势;真实的刻划;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教育了几代读者,对连环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专家公认为是中国连环画现代题材最高艺术成就的三大扛鼎巨制之一。</p><p class="ql-block">丁斌曾获奖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沙家浜》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宏本</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赵宏本,中国现代著名连环画家,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与钱笑呆合作)、《水浒一百零八将》、《小五义》、《七侠五义》等。</p><p class="ql-block">赵宏本(1915年6月17日-2000年5月19日),又名赵卿、张弓;生于上海,江苏阜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连环画家,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自幼酷爱绘画,16岁正式从艺;早在三十年代,他便在连环画界崭露头角;解放前夕,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赵宏本还组织和团结一批连环画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后致力于连环画的创作,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要以编绘较多的侠义一类连环画吸引读者,老少皆宜;其主要作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与钱笑呆合作)、《水浒一百零八将》、《小五义》、《七侠五义》等。</p><p class="ql-block">赵宏本原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前夕他组织和团结一批连环画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后来成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致力于连环画的创作,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要以编绘较多的侠义一类连环画吸引读者,老少皆宜。1962年他与钱笑呆合作创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翌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后以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钱笑呆</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钱笑呆(1911年11月6日-1965年7月21日),祖籍江西,出生于江苏阜宁县,我国著名连环画画家,曾任上海新华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被当时的连环画读者和出版者誉为上海"四大名旦"之一。代表作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清宫秘史》、《珍珠姑娘》等。</p><p class="ql-block">钱笑呆,原名钱爱荃。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钱笑呆画起了连环画,他绘制的连环画偏重在文戏方面,以描绘古装仕女题材见长。他笔下的仕女,无论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巾帼英雄,都描绘得那样细腻精巧。有娇羞、有含情、有天真、有英姿,在画面中始终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当时,钱笑呆的连环画作品拥有较多的家庭妇女读者。曾任上海新华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p> <p class="ql-block">陈光镒</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陈光镒,连环画家,1919年生于江苏南京。他以引人发噱的滑稽题材取胜,最能吸引儿童读者。主要作品有《牛》、《豹》、《雨》、〈〈雪〉〉、《科学封神榜》、《小皮匠》、《金玉楼》、《杏儿救主》、《乱世小侠》、《洋囡囡》等。他别开生面创作的滑稽连环画,名传全国,被誉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 1991年9月5日去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陈光镒师从画家徐咏青,19岁入益丰搪瓷厂为绘图员,抗战爆发时,自绘自费印刷抗日小画报贩卖,结识何伯良,画了第一部《狮儿》280幅连环画,出版后销路很好,接着画《牛》,力求诙谐有趣,取得成功。曾自办过光益书局。1953年入新美术出版社专职创作连环画,1956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他所创作的《大闹天宫》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销售100多万册。陈光镒以引人发噱的滑稽题材取胜,最能吸引儿童读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三川</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华三川(1930-2004)浙江镇海人,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在他的60年艺术生涯中,勤奋耕耘,在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域里独树一帜,引人注目。放后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1960年调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为读者奉献出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连环画作品有《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青年近卫军》、《王孝和》、《刘胡兰》等一百余种。</p><p class="ql-block">华三川,193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8年8岁读小学时,路经城隍庙的一个画店。华三川被画在纸上的山川、人物、花鸟动中等图画所吸引,想不到一支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用。他绘画天赋的显露,被人们誉之为"神童",他为人们画门神,画灶王。后到一个戏院里学画布景,这里是师傅带徒弟,学徒首先是替师傅干家务,学艺只有在打下手时和业余时间偷着学……</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1960年调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为读者奉献出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还有大量插图、单幅画,是一个勤奋多产的画家。他画画的纸是用一刀一刀来记数的。连环画作品有《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青年近卫军》、《王孝和》、《刘胡兰》等一百余种。</p><p class="ql-block">华三川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七桂芝》连环画;封笔之作是198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为止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5年。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p><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对《白毛女》这个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无疑给他对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连环画《白毛女》在60年代问世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人们不能不叹服华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线描黑白画把人物动势和微妙透视关系画得如此生动而富于表现。在此同时他用绢本彩色精绘40多幅,以大开本儿童故事读物出版,十分精彩,读者争相购买,不少美术爱好者当作范本临摹。</p> <p class="ql-block">赵三岛</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赵三岛,一代连环画大师。享有连环画绘画界"四小名旦"之誉。从1946年起,他画出了大批武侠连环画,成为当时连环画界的宠书。解放后,到上海从事连环画工作。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于1958年底,他不得已与连环画创作脱离了关系,直到十年"浩劫"结束。1997年病逝于江苏吴县,享年79岁。代表作:《三极三绝技》、《白云观夺剑》、《铁戟江山》、《丁甲山》、《苏武牧羊》、《枪挑小梁王》、《天水关》等</p><p class="ql-block">赵三岛曾用名赵三涛,20岁开始步入连环画专业的行列。他当时十分敬仰老一辈画家朱润斋的画风,平时刻苦自学绘画,无师自通。久而久之,他的绘画技法日渐成熟,尤其是他以白描工笔技法为主的绘画,做到了人物生灵活现,场景丰富多彩,整幅画面细腻工整。从1946年起,赵三岛画出了大批武侠连环画,成为当时连环画界的宠书。他创作的连环画在当时即拥有一大批的读者,连环画册甚至远销到香港和南洋群岛等地。</p><p class="ql-block">少年时因为家贫当过学徒,聪颖好学,业余时喜好绘画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39年前后来到上海,受同乡画家严绍唐的影响,开始进行连环画的最初创作,他当时十分敬仰老一辈画家朱润斋的画风,平时刻苦自学绘画,无师自通。久而久之,他的绘画技法日渐成熟,尤其是他以白描工笔技法为主的绘画,做到了人物生灵活现,场景丰富多彩,整幅画面细腻工整。在解放前的上海滩即享有连环画“四小名旦”的赞誉,红极一时。他创作的连环画在当时即拥有一大批的读者,连环画册甚至远销到香港和南洋群岛等地。</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在上海市人民图书馆做办事员,并兼职进行业余创作连环画。1954年11月被吸收进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在连环画创作室工作,后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年底被迫告别自己心爱的连环画事业。文革中再一次受到冲击,被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十年动乱结束后,他的错案才得到纠正,此时的赵三岛先生已退休,身体状况也不好,已无法再创作连环画,只得在家乡默默渡过二十年的光阴。</p><p class="ql-block">赵三岛先生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对不同意见很有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解放前作品:《三极三绝技》、《白云观夺剑》、《铁戟江山》、《一发千钧》、《二打八里庄》、《三斗牛天王》、《弓》、《小侠王阿三》、《以德报恩》、《浮生六记》、《吓倒离间计》等。</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作品:《丁甲山》(同康书局,1950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三战小霸王》(东亚书局,1950年出版)</p><p class="ql-block">赵三岛的连环画作品</p><p class="ql-block">《苏武牧羊》(大方书店,1951年1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洞庭英雄破鼎州》(上、下)(隆兴书店,1952年1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虹霓关》(上、下)(文化书局,1953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三气周瑜》(全球书局,1953年3月出版)</p><p class="ql-block">《一鼓作气》(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4月出版)</p><p class="ql-block">《血战睢阳》(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9月出版)</p><p class="ql-block">《茶瓶计》(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李定国抗清兵》(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7月出版)</p><p class="ql-block">《祖逖》(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马骏飘海》(天津美术出版社,1956年出版)</p><p class="ql-block">《百骑劫魏营》(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6月出版)</p><p class="ql-block">《左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p><p class="ql-block">《天鹅山》(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p><p class="ql-block">《南瓜王》(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p><p class="ql-block">《盐商万雪斋》(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p><p class="ql-block">《犯长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白衣渡江》(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版)</p><p class="ql-block">《枪挑小梁王》(朝花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p><p class="ql-block">《天水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5月出版)</p><p class="ql-block">《李郭交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颜梅华</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颜梅华1927年生,号雪庵,斋号琴斋。四十年代中期从事连环画创作,师从陈光镒。他尤其擅长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其笔下的侠客男士形象和绘画风格独具特色,解放前,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代表作:《比目鱼》、《白秋练》、《白蛇传》、《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三叉口》等</p><p class="ql-block">颜梅华四十年代中期从事连环画创作,师从陈光镒,四十年代后期就被称为中国连环画的“江南七雄”之一。他擅长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其笔下的侠客男士形象和绘画风格独具特色,令人赞叹。抗日战争时期,他所创作的《群英复国记》是当时一册激励人心的有名连环画,直至解放,颜梅华已经有数十册连环画出版。解放后颜梅华成了上海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主力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徐宏达</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1920年出生于江苏镇江的徐宏达,自幼就十分喜爱绘画,在投师于钱笑呆门下之前,就酷爱美术和油画。后来辞去上海电报局的工作后,拜师于钱笑呆门下苦练。一九四零年为上海各书局创作连环画。一生创作近百部连环画,有着“四小名旦”之一的美誉。代表作:《十三妹》、《刘胡兰》、《赤壁大战》、《桃园结义》、《两破童贯》、《胡四娘》等</p><p class="ql-block">徐宏达酷爱美术,擅长连环画、油画,于1938年辞去上海电报局工作,投师钱笑呆先生学艺。</p><p class="ql-block">徐宏达勤学苦练,每日至深夜仍在煤油灯下学画。1940年离师自立,为上海各书局创作连环画,处女作《白相大世界》出版后,博得读者喜爱,争相传阅,并引起各家书局的广泛关注。随后创作出《小陈与王先生》、《济公活佛》、《为国争光》、《天灯》、《天罗地网》、《木偶流浪记》、《木偶游火山》、《孔雀胆》、《功成身死》、《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血溅黄河》、《红人》、《弃邪》、《洋泾浜小侠》、《活捉阎罗王》、《秦始皇》、《弱者女人》、《魔》、《滑稽光明鞋》、《柏》等作品。解放前,他曾被誉为连环画的"四小名旦"之一。他一生共创作近百部连环画,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创作《万民伞》、《贼老爷》、《刘胡兰》、《赤壁大战》、《桃园结义》、《望娘滩》、《十三妹》等一批在读者中较有影响的连环画。1986年8月14日不幸病逝,终年66岁。</p><p class="ql-block">徐宏达先生毕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尤为突出的当属连环画《十三妹》,这部作品是徐宏达先生于60年代后期创作,其技法最为娴熟并达到鼎盛时期。在连环画《十三妹》中,作者处处落笔千钧、苍莽酋浑,每幅画面都精彩纷呈,人物刻画生动,故事紧张扣人心弦,画面设计与文字编排相得益彰,是徐宏达先生在建国后连环画创作的精品。</p><p class="ql-block">在《十三妹》中,所有的画面都大起大落、动势强烈,用最少的篇幅完美的诠释了故事内容,又表现了作者在绘画技法上的深厚功底,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连环画《十三妹》,是根据清代《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改编而成。《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融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它一问世,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有人甚至称其为"一时杰作",影响之大,自不待言。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广大读者,还由于在文体形式与语言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形式上它以民间说书人的口吻道来,绘声绘色,娓娓动听,且故事性强,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是它艺术上区别于其他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深受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像《儿女英雄传》那样既可供案头阅读,也可作说书人的唱本,显为鲜见。书中的语言为地道的北京话,且为了展现满足生活的需要,又融入不少满族的日常用语,不但深动地再现了彼时的生活习俗和风貌,而且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语言的生动,幽默,更为人们所称道。</p><p class="ql-block">连环画《十三妹》是徐宏达先生于1957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并于同年12月出版发行。进入六十年代,是徐宏达先生最富创作激情的时期,可惜十年文革,无情地葬送了这位才华横溢、气势磅礴的连环画大家,浪费和延误了其最佳的创作期。</p><p class="ql-block">徐宏达先生在八十年代还创作过两本连环画,一本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故事《两破童贯》,另一本是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聊斋》故事《胡四娘》。从这两套连环画的表现技法,虽然还秉承了徐宏达先生的一贯风格,但人物造型画面配景,笔墨线条,已远不如先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徐宏达连环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两破童贯》(人民美术1983年)</p><p class="ql-block">《胡四娘》(天津人美1983年)</p><p class="ql-block">《桃园结义》(上海人美1957年)</p><p class="ql-block">《十三妹》(人民美术1957年)</p><p class="ql-block">《假西天》(上海人美1956年)</p><p class="ql-block">《保卫天京之战》(少年儿童1956年)</p><p class="ql-block">《战斗在大清河北》(新艺术1956年)</p><p class="ql-block">《匪巢复灭记》(新美术1955年)</p><p class="ql-block">《万民伞》(新美术1955年)</p><p class="ql-block">《贼老爷》(美术读物1955年)</p><p class="ql-block">《火焰山》(新美术1954年)</p><p class="ql-block">《刘胡兰》(新美术1954年)</p><p class="ql-block">《美人计》(新美术1954年)</p><p class="ql-block">《望娘滩》(新美术1954年)</p><p class="ql-block">《赤壁大战》(新美术1953年)</p><p class="ql-block">《祖国,您的儿子在前线!》(新美术1953年)</p><p class="ql-block">《黄河坝上》(新美术1953年)</p><p class="ql-block">《铜墙铁壁》(新美术1953年)</p><p class="ql-block">《地主和雇农的故事》(新美术1953年)</p><p class="ql-block">《英勇的团员小胡久》(美华书局1953年)</p><p class="ql-block">《青年战斗英雄刘奎基》(华东人民1952年)</p><p class="ql-block">《少年近卫队》(华东人民1952年)</p><p class="ql-block">《秦代农民运动》(美华书局1952年)</p><p class="ql-block">《少年近卫队》(新美术1952年)</p><p class="ql-block">《金万树》(新美术1952年)</p><p class="ql-block">《火烧连营》(新美术1952年)</p><p class="ql-block">《主人和客人》(新艺出版社1951年)</p><p class="ql-block">《河神娶妇》(华东人民1951年)</p><p class="ql-block">《水上姻缘》(全球书局1951年)</p><p class="ql-block">《送信》(上下)(美华书局1951年)</p><p class="ql-block">《周铁汉》(人民书报1950年)</p><p class="ql-block">《杨小林结婚》(教育出版社1950年)</p><p class="ql-block">《刘巧团圆》(上下)(全球书局1950年)</p><p class="ql-block">《三秃的冤仇》(人民书报1950年)</p><p class="ql-block">《小陈与王先生》</p><p class="ql-block">《济公活佛》</p><p class="ql-block">《丁小狗》</p><p class="ql-block">《三门街》</p><p class="ql-block">《为国争光》</p><p class="ql-block">《天灯》</p><p class="ql-block">《天罗地网》</p><p class="ql-block">《木偶流浪记》</p><p class="ql-block">《木偶游火山》</p><p class="ql-block">《孔雀胆》</p><p class="ql-block">《功成身死》</p><p class="ql-block">《成则为王,败则为寇》</p><p class="ql-block">《血溅黄河》</p><p class="ql-block">《红人》</p><p class="ql-block">《弃邪》</p><p class="ql-block">《洋泾浜小侠》</p><p class="ql-block">《活捉阎罗王》</p><p class="ql-block">《弱者女人》</p><p class="ql-block">《魔》</p><p class="ql-block">《滑稽光明鞋》</p><p class="ql-block">《柏》</p><p class="ql-block">《秦始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洪元</p><p class="ql-block">中国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董洪元,中国早期钢笔画家,著名连环画家。1926年生于上海,笔名红叶。他的画作前期以白描为主,后期则以钢笔画和和黑白画为主,他的钢笔连环画代表作品有《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p><p class="ql-block">董洪元,中国早期钢笔画家,著名连环画家。1926年生于上海,笔名红叶。董洪元从小喜爱绘画,自学美术。解放前即开始连环画创作,为各私营书店特约作画。</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办事处工作。六十年代初赴北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专业创作,1973年调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他的画作前期以白描为主,后期则以钢笔画和和黑白画为主,画面造形逼真生动,尤其擅长外国题材和儿童题材的连环画创作,是一位高产的连环画画家。</p><p class="ql-block">他的钢笔连环画代表作品有《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连环画作品还有《东海人鱼》、《江岸村》、《以革命的名义》等等,数量达百余部之多。其中《在人间》曾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三等奖。董洪元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极大。</p><p class="ql-block">董洪元在解放前和在建国初期红叶为笔名,创作了一些作品,如反映波兰军民剿匪的《魔鬼的峡谷》,歌颂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游击队员抗击法西斯的《党的幼儿》等。还有一本根据丁玲著名小说改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采用钢笔技法,但注意形式为内容服务,不给人以生硬、牵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高尔基三部曲》是董洪元享誉连坛几十年的代表作。董洪元擅长钢笔画,比较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为少年儿童服务,致力于儿童题材绘画,是董洪元创作的一个主流。他还绘画了《小游击队员》、《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小冬木》等。他与王重义合作的《以革命的名义》,这部作品改编自同名舞台话剧,作品中除了刻画出列宁等伟人的风采外,同时还成功地塑造出几个青少年的形象。</p><p class="ql-block">董洪元创作童话有外国的《雪女王》和中国的《东海人鱼》。作品充分展现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造型能力,他描绘的童话世界,景致优美,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笔如花</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笔如花(1911年――1976年)原名盛焕文,祖籍江苏省江阴市。解放前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尤其擅长古典题材连环画,有"笔派"之称。代表作:《牡丹花》、《江湖女侠》、《寒江雪》、《双珠凤》、《新红楼梦》、《新杜十娘》等</p><p class="ql-block">笔如花原名盛焕文,尤其擅长古典题材连环画,其笔下的仕女形象和绘画风格颇有特色,有“笔派”之称。青年时代曾从事工艺美术,1931年转入连环画创作,三四十年代先后创作了七八十部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连环画作品,前后收徒近20名,并开设“艺海书局“,进一步推广了连环画艺术。解放后与赵宏本、程十发、赵延年等一起参加了连环画联谊学习班。</p> <p class="ql-block">沈曼云</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排行榜</p><p class="ql-block">沈曼云受老连环画作者刘伯良的影响和启蒙,正式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自1928年开始创作大批连环画,并以武侠带滑稽为题材的连环画争取读者。他编绘的连环画赢得男女老少读者的喜爱。有着上海“四大名旦”之一美誉。代表作:《济公传》、《十八罗汉收大鹏》、《玄奘西行》、《沈万山》、《小梁山》、《虎儿》、《豪侠马青锋》等</p><p class="ql-block">沈曼云(1911-1978),上海吴淞人。双亲早亡,由伯父抚养。他读过私塾,幼年时代就喜爱临摹教科书和香烟牌子上的人物画,14岁时拜刘伯良为师,正式学习连环画的创作,17岁时开始自谋职业。当时上海市民的欣赏口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连环画临摹京剧舞台造型的方式已经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以马鞭代替战马、布帐表示城池的画法也显得陈旧落伍。因此沈曼云最初的作品销路不畅,但他并不气馁,经过对读者接受心理的了解,沈曼云转向了滑稽路线,画风大胆夸张,漫画式的人物造型、生活化的场景设计、贴近平民的视角,加上大量笑料和“包袱”,立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从此在上海滩声名日隆。</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新中国确立的写实主义创作方向使沈曼云的表现技巧、创作经验受到很大掣肘。虽然有众多画界同仁的鼓励,但他仍然担心自己缺乏素描基础,而且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工农兵形象也存在丑化之嫌。经过再三考虑,沈曼云告别了,转到图书馆工作,1978年因病辞世。</p><p class="ql-block">有着上海“四大名旦”之一美誉的沈曼云先生一生创作了约200多种连环画,包括历史题材、社会题材、武侠传奇、民间故事,民国期间出版的有《济公传》、《十八罗汉收大鹏》、《路遥知马力》、《第一英雄》、《沈万山》、《公主与狮子》、《豪侠马青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解放后出版或重印的作品极为少见,只有《火烧赤壁》(武陵书局,1953年)、《两个心愿》(上海人美,1960年)等。热持续升温后,对民国版连环画的整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沈曼云作品的影印本才零星问世,如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文天祥》(2001年)。</p><p class="ql-block">沈先生是一位兼具民间艺术家和底层知识分子气质的,他的画风虽不及赵宏本的严谨,也缺少陈光镒的洒脱和钱笑呆的纤丽,但在作品的综合表现力、叙事的生动性、节奏感的控制等方面,实有他人难以企及之处,因此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p><p class="ql-block">他,沈曼云先生,一个普通且不平凡的人。他的作品是民国时期连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为我国连环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亦为我国文化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他的画作流传千古,他的精神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