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 温暖每一个孤独的你

女娲抟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衷心感谢云之梦老师的精心制作</span></p> <p class="ql-block">春暖人间花芳馨,草长莺飞三月随。</p><p class="ql-block">梅花报春暗香浮,桃李芬芳迎春归。</p><p class="ql-block">三年疫霾锁脚步,山清水秀亲不得。</p><p class="ql-block">如今霾去复春暖,等闲求得乐翻天。</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行动上的忠与孔子嘴上说说的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作为政治观念,《说文解字》:“忠者,敬也,尽心曰忠。”从造字也可知,“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忠”的基本要求是尽心,尽心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但人和事往往是相连的,故对他人、 对国家等,始终如一、竭尽心力,都谓之“忠”。有一个人,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忠是什么”。这个人就是大家所推崇的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而重耳是振兴晋国的希望,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介子推是其中之一。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作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逃亡时没有抛弃而继续追随;当重耳饥寒交迫子推割身体之肉供其食之;当重耳掌权,子推既没邀功求赏也没投奔他国。介子推尽心的对象是重耳,尽心的事是恪守臣职、为君国利益舍已献身、不离不弃、忠心如一。介子推的种种实际行动,在中国历史上未见第二人,明显符合忠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也许介子推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君臣之间除了在血缘关系上可以用孝来维系之外,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君臣之间,还存在一种不离不弃的、舍已献身的关系,使“忠”具有了政治上的意义。也许孔子受到介子推精神的影响,便提倡“忠”就是要尽心竭力为人做事应当尽心尽力,不存私心,不带功利色彩,毫无保留。《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虽夷狄,不可弃也。’”但因为孔子是一个利已主义者,他又提倡有条件的“忠”,而与介子推无条件的“忠”不同。《论语·为政》中,讲臣民忠于君,是以君主对臣民待之以礼为前提的。《论语·八佾》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知之何?”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君主不尊重臣子,臣子可以离开政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论语·先进》:“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而孔子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这一认识。如当鲁国政治太乱时,孔子便离开鲁国。这与介子推对晋文公的不离不弃形成鲜明的对照。值得一提的是,后儒为了美化孔子,将此解释为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便周游列国。实际上,孔子的这一行径,很像今天有人认为中国太乱,便出走到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对国家的不负责。</p><p class="ql-block"> 而且,孔子还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当作是一种互利行为,《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食。”所以,我们在《论语》中可以见到孔子的“叛君”行为。《论语·阳货》中记载,公山弗扰以费畔,而召见孔子时,孔子便欲往。在佛肸召,子也欲往。公山弗扰与佛肸二人,前者为鲁大夫季氏之宰,后者为晋大夫赵氏之中牟宰,都是所谓的叛臣。他们叛其君,孔子却要应召前去帮忙。这说明孔子不管主子是谁,也不管是什么目标,便居然动了心,将他所提倡的忠君爱民思想抛之脑后,确是大逆不道。当子路责备他言行不一时,他还狡辩称自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可以出污泥而不染(涅而不缁)。而且,还可怜兮兮地说道:“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我们看现今的一些抗日神剧和文学作品中,当问到汉奸为什么要给日本侵略者做事时,他们常常狡辩说:“我得吃饭呀。”孔子的这一句话是不是与汉奸所说的很相似。如果子路不加以阻挡,也许后代的儒者不得不将孔子美化为第一个造反有理的革命者。</p><p class="ql-block"> 因为,孔子的“忠孝”思想必有所本,其所本便应是介子推。因为我们从后世的儒家评价介子推为忠君之典范,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将其作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即使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左传》,其所记录的也是介子推的忠形象,而不是孔子的“忠”。这就可以看出,在儒家的观念里,只有介子推才是真正的忠孝典范。但因为介子推“不言”,即他本人既没有留下太多有资料文献,也没有他的学生弟子记录下他的言论。因此,历史上,人们对他的“忠”的认识便不如孔子。甚至,“忠”成为了儒家所倡导的中国传统道德的最重要的道德之一。而实际上,孔子只是理论上的“忠”,嘴上说说而已的“忠”,却从未有实际行动上的忠君。因此,我们民族关于忠文化的价值标准应该确立在介子推之上,以介子推为榜样,而不应该以孔子为榜样。</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父亲是山,母亲就是海。山给人依靠,海抚慰人心。如果说父亲是灯,母亲就是火。灯照亮方向,火带来温暖。家庭,由父亲母亲共同打造。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家庭的“风水”……</p><p class="ql-block"> 01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所谓格局,“格”是人格,“局”是眼界、胸怀。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人品高尚、胸怀宽广,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在出生于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中,张武龄是人们眼中的“异类”:他痛恨赌博、不吸烟、滴酒不沾,倒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p><p class="ql-block"> 张武龄共有十个孩子,细看他们的名字,都取得极为讲究。四个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来的六个儿子分别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女孩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都有两条修长的“腿”,因为父亲希望她们迈出闺门、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宝盖头,这是继承家业的希冀,也是父亲希望他们不管走多远,也要记得家。</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其境界与格局,可见一斑。也难怪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后来,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六个儿子也都出类拔萃、学贯中西,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有大心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大气候。这一点,中国的汉字早就作出了精妙的诠释:站在山上的人眼光看得长远,故为“仙”人;站在山谷里的人眼界格局有限,故为“俗”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不能限制他内心的旷达,男人尤当如此。父亲有了大格局,他的妻子才会有遇事不乱的定力,他的孩子才会有勇往直前的动力。而这一切,就是一个家庭为未来的兴旺所积蓄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02 母亲的情绪,决定了家庭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领导人的角色,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p><p class="ql-block"> 作家梁晓声曾说:“人类生活中最温馨最富有诗意的,能使人类情感得到净化、趋向美好的部分,源于女性。男人成就世界,而女人成就了男人。”我们常说“成家立业”,成家了才能更好地立业,就是因为丈夫浸润在妻子的温柔、家庭的温暖之中,能够更有干劲、无后患地为生活打拼。</p><p class="ql-block">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小时候,胡适家境颓败,每年除夕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来家里,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胡适的大哥见状早已躲避出去了。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脸上没有一丝怨气,只当做没看见这一群人。</p><p class="ql-block"> 到了近半夜,母亲才走后门出去,请一位邻居到家里来,给每一家债户分一点钱,和颜悦色地把一个个讨债的送走。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胡适回忆说,有六七年都是这样过年的。</p><p class="ql-block"> 家里大嫂不懂事,二嫂气量小,但胡适的母亲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他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他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母亲的和善并不代表无原则地纵容宠溺孩子,恰恰相反,母亲管束胡适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她会给孩子罚跪,说理,无论怎样重罚,她都不允许儿子哭出声来,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胡适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用她对男性与女性的脑部研究报告,从科学的角度阐明: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你教育一个男童,你教育的只是一个男童;但是当你教育一个女童,你教育的是整个家庭和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著名编剧人廖一梅说:“我不认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务,我就不会做饭,但我自信给家人的东西比做饭更重要。”如今,儿子开朗乐观,人生目标是要快乐。廖一梅说:“我跟儿子说这个目标不错,自己也挺得意,觉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辉)潜移默化挺好。”</p><p class="ql-block"> 03 家庭和睦,是最高境界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写就了无数伟大的鸿篇巨制的作家歌德,阅尽世间繁华与悲苦,最后却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父为乾天,母为坤地。乾坤相宜相吸,人宇和美无极。父亲有方向,母亲有温度,一个家庭的运势必然顺遂通达。爱并不是单向的射线;爱是一个圆,要相互贯通,要彼此给予。</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好运势,是全部家庭成员一道修来的福气,离不开稳重如山、虚怀若谷的父亲,离不开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的母亲,更离不开良好的夫妻关系以及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一个好的家庭,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  欣赏了王科的美篇,里面插上的生日歌曲挺好。写作美篇全靠耐听醉人的歌曲点缀,把读者带到一片神奇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按照美篇写作的发展,美篇主要配曲,我们写作美篇主要丰富生活,丰富人生,怎样激起读者兴趣怎样写。有的美篇因为歌曲适合,写出的文字能让读者反复阅读,这就是纸刊和自媒体上无生气的文字所无法相比的!</p><p class="ql-block">​ 用歌曲带动文字,能达到一个很好很妙的宣传效果,使文字写作的阅读量激增,而大量陌生美篇读者也通过美篇写作认识了你,进而开始熟悉你,了解你。美篇写作在人生旅途中扮演着神奇的写作效果!</p><p class="ql-block"> 感谢宋玉宝的美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