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青的名义》——上海知青杂志卷首语系列之七

吴桂森(园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以知青的名义》:《上海知青》杂志第七期截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美篇插曲:父老乡亲</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以知青的名义——相约200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008年6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b> 2008,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喜与大难共存,大爱与大悲交织……环球同此凉热。</b></p><p class="ql-block"><b> 2008,中国知青运动四十年祭,血与火、泪与笑……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凝望历史的深处……</b></p><p class="ql-block"><b> 去过佛光普照的九华山,在晨钟暮鼓中似有所悟:人生于世都有他的不可替代性,他的不可替代性越大,他存在于世的价值就越大。一代知青以其全部热情对生命价值是践约是无可否认的——在其沦为悲剧的过程中闪耀着深刻的人性光辉,对于民族精神内涵与时代精神重归所作出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唯其不可替代,故随着时间的磨洗而日益彰显其不朽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在这熙来攘往的今天,作为一个有着坚强信念的群体,脸上却时时掠过淡淡的惆怅—— 那是知青的乡愁,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乡愁,在徐徐消减红尘焦虑的同时,重新复苏了青春的记忆,且于逝去的岁月中寻找让自己澎湃激越的身影和声音,寻找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元气和血气。</b></p><p class="ql-block"><b>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沧海,何谈难为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没有千百万知青筚路蓝缕、义无反顾,何谈知青精神之弘扬?没有执着不弃、奋力前驱,又何来今日知青文化之大观?一部“知青”当得起惊天地泣鬼神!</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这个词存在,自有其独立的风格和品质,它诞生、成长、不断向远方延伸……它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另一个时代突兀而出成为社会时尚,如同切•格瓦拉一样最终演绎为人类精神的永久符号。</b></p><p class="ql-block"><b> 知青树起一种让整个社会为之认同,为之追求、为之动容的精神标识:那是一种震撼、一种洗礼、一种民族良知的凝聚和弘扬,是今日感动中国的因子。其不灭的精神已永恒在我们民族的历史里。正如老子所云:大气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知青精神已塞乎天地之间,任何个人主观意志都无法将其转移。</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人们正在各自书写着对知青的定义,寻找其中共存的心灵密码。知青在无数人的心中浮现着一个现代人渴念中的精神家园;知青使无数人在生活中邂逅到了许多久违的美好东西。在“资本意志”无可抗拒的今天,人们不禁会问:或许我们还可以换一种生存方式活在当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态度来表现自己?毕竟追求生命价值是人类永不放弃的终极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人类社会已跨入崇尚普世价值的新纪元。知青精神具有普世意义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乃至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都应当理直气壮地阅读“知青”、欣赏“知青”。</b></p><p class="ql-block"><b> 仰望天穹,星河灿烂,中国知青群英汇聚。诚如知青企业家楼亦华所说:“下乡伊始是联系城乡之间的桥梁,历经磨难成为民族的脊梁,在改革开放的阵痛中挑起大梁,一代知青担当社会其佼佼者终成国家栋梁”。</b></p> <p class="ql-block"><b> 白驹过隙,朝花夕拾,叫一声知青容易吗?于千百万知青中我们在呼唤你,于千百年时间的旷野上,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在一起了,轻轻问一声:你也是知青?!</b></p><p class="ql-block"><b> 不要问“知青”做了些什么?或许应该这样问:我能为“知青”做些什么?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相约2008——知青文化必将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地上摇曳出一片灿烂的风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