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兴文校区初一举办《朝花夕拾》阅读交流会 </h3> 什么是文学经典?文学经典就是那些在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是历史筛选出来的经久不衰之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br> 《朝花夕拾》就是这样的文学经典。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嘲讽,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巴中中学兴文校区初一年级原定于上学期开展的《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活动,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月28日下午2:30在多功能报告厅开展。<br> 兴文校区教务研训处主任王琪老师做了讲话,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从书本中沐浴文化的恩泽,得到心灵的慰藉,接受精神的洗礼,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活动现场学生展示内容紧扣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的三个阅读探究专题进行设计。学生们考察作品中叙述或提及鲁迅童年生活的内容,让学生们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分析鲁迅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研读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篇文章,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领会一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借鉴价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再形成文字分享给同学。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分享读后感、诵读精彩片段、展演精彩情节等内容。读书是一件非常受益的事情,读书后的分享又是在强化这种收益。 活动过程中穿插了三个有奖问答环节,共七个题目,考察了同学们阅读整本书的情况,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 学生们上学期阅读《朝花夕拾》后完成了手抄报、思维导图、封面设计、书法作品等书面作品,其中的优秀作品被展览出来,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动最后,主持人推荐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批注笔记法、符号标记法、写读书笔记等。 读《朝花夕拾》,<br> 仿佛在回忆童年生活,<br> 趣味无限。<br><div> </div><div> 读《朝花夕拾》,<br></div> 仿佛与鲁迅对话,<br><div> 谈论青年梦想。</div><div><br></div> 读《朝花夕拾》,<br> 观时代沉浮,<br> 立志复兴中华。 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会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无涯的胸襟中,当然也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