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燕衔春色花千树,地暖垂杨绿万条。<br> 风拂絮飞莺啭巧,好同鸾凤共情操。<br>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归来,春回大地,身穿黑色衣服的小燕子,一路受尽磨难,穿越艰难险阻,带着播撒春天的使命和永不磨灭的信念飞往人间。阳春三月,山间的小溪,流水潺潺,沿岸绿柳垂条,杏树风吹瓣落,花雨随风飘洒。“不知大厦许栖无,”只有飞寻百姓家。俯首潜身往下看,昔日门帘没放下。丝丝细雨沾湿了燕子的翅膀,口中衔着的泥土还带有落花的芬芳。“曾与家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待到燕巢筑檐下,小燕雏成快长大。回首又是一年秋,燕子要离百姓家。一段时光同共享,又同秋风负年华。春去春来,年复一年,可爱的小燕子和百姓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深受百姓的喜爱,尤其是燕子归来的情景,更是倍受千古文人的青睐。“谁家新燕呢喃语,慢舞轻歌伴我行。”当我们翻阅古人留下的诗词时,常常会看到古人以燕子归来为题意的场景,写出了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势”的好诗文,让人肝肠寸断,聊愁万缕,致人神伤。<br> 燕子秋去春来,结巢檐下,和百姓和谐相处,把福气带入寻常百姓家;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深受百姓的喜爱,人们早把燕子看成是和自己生活的一分子;燕子双宿双飞,喜气洋洋,是人类的吉祥物,幸福生活的象征;燕子自由自在,是古人隐居生活的反映,今日退休老人的悠归。在濛濛细雨的山间或小溪旁,你常常会见到成群结队的燕子在雨中穿梭,为幸福的生活衔泥筑巢,一派幸福温馨的场景使人为之感动。<br> “柳暗花明莺乱语,蜂飞蝶舞闹春晴。”燕子与人类的情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人类和自然和平相处的明天。“春风送暖燕子来,柳舞桃花次第开,莺啭枝头,陌上影徘徊。”“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这是诗人对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及和百姓人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h3> <h3>燕子归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