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龙形是一家 ———阐述我们这支白眉龙形的源流

yyq

<p class="ql-block">叶永青文集•武术健身类</p><p class="ql-block">第3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眉龙形是一家 ———阐述我们这支白眉龙形的源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h1>  目前,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白眉拳和龙形拳,终究亦有其历史渊源,就我们这支流派也不例外,有根可寻,现介绍其传承轨迹及主要人物如下:</h1><h1> 一.白眉拳的源流。</h1><h1> 白眉拳第一代白眉道人,第二代广慧禅师,第三代竺法云禅师,第四代张礼泉,第五代张炳林、夏汉雄,第六代谭少琪(张炳林、夏汉雄皆为其恩师),第七代易中华,第八代叶永青。</h1><h1> 白眉拳第四代张礼泉当年是在广州光孝寺跟随竺法云禅师学武的,学成后把该武术定名为“白眉拳”,因此也有一种讲法是以定名“白眉拳”的张礼泉为开派第一代,则第二代为张炳林、夏汉雄,第三代谭少琪,第四代易中华,第五代叶永青。</h1><h1> 二. 龙形拳的源流</h1><h1> 龙形拳是由林耀桂定名的,因此开派第一代为林耀桂,第二代夏汉雄,第三代谭少琪,第四代易中华,第五代叶永青。</h1><h1> 林耀桂之前可追溯到海丰和尚黄连矫,黄连矫将武术传给林庆元,林庆元(林耀桂父亲)传给儿子林耀桂,林耀桂后来师从罗浮山华首寺大玉禅师,将所学功夫融合后定名“龙形拳”,所以又有一种讲法是龙形拳第一代黄连矫,第二代林庆元,第三代林耀桂,第四代夏汉雄,第五代谭少琪,第六代易中华,第七代叶永青。</h1><h1> 若以大玉禅师为第一代,则林耀桂为第二代,类推。</h1><h1>  三.白眉拳开派宗师张礼泉与龙形拳开派宗师林耀桂是两老表,均有共同的武术元素来源于黄连矫,两老表也经常在一起闭门切磋,故有“白眉龙形是一家”之说,两人均乃民国武林“南方五虎将”之一,其事迹在网上可查。</h1><h1>  四.关于师太公夏汉雄</h1><h1> 夏汉雄约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期间跟随张礼泉学习白眉拳,也跟随林耀桂学习龙形拳。他的事迹在百度可搜索。</h1> <h5>以上照片是夏汉雄与龙形拳师傅林耀桂及师兄弟的合照,由左至右:邱人和(花都开枝)、曾惠博(越南开枝)、林耀桂(龙形拳祖师)、夏汉雄(香港开枝,我的师太公)。</h5> <h1>五.关于师公谭少琪</h1><h1> 师公谭少琪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跟随夏汉雄学习白眉拳、龙形拳。他年少时由于家贫,常住在龙形拳祖师林耀桂的武馆内,帮助打理武馆。谭少琪很想学武,但由于林耀桂事务忙,所以叫高徒夏汉雄为其传授武功,故谭少琪跟夏汉雄学到了白眉拳、龙形拳。又因谭少琪住在林耀桂的武馆内,早晚得到林耀桂的亲自指点,所以学得许多精粹。 </h1><h1>  解放后,谭少琪常去香港跟随张礼泉的儿子张炳林深造白眉拳,所以他的白眉拳先后来源于夏汉雄、张炳林,非常正宗。</h1><h1>  师公谭少琪为人直率、低调,曾在广州市白眉拳协会、香港全球白眉拳协会任要职,现因年事已高(约九十岁),基本不参与会内一切事务。</h1> <h5>以上照片是谭少琪(左)与其师张炳林(右)的合照(注:照片中的“第六传”是按上文所讲的以白眉道人为第一代来算的)</h5> <h1>  六.关于恩师易中华</h1><h1> 易中华恩师十多岁便跟随谭少琪学武,在师兄弟中是最出色的一个,他勤学苦练,记性与悟性甚好,能系统地掌握谭少琪的武学,被谭少琪指定为传人、助教。曾在军校任警卫排武术教练。</h1><h1> 易中华恩师平时偶尔与人比武,皆瞬间取胜,有的对手说根本看不清他是如何出手的。恩师时而也讲下与别人比武的轶事:</h1><h1> 1.有一次恩师去北京出差,在天坛公园游览时,见到一个老伯在教徒弟们打太极,这时,有一个外国人经过,他似是留学生的模样,那外国人走到老伯旁,提出与老伯比试下,老伯本不想比试,但他的徒弟不懂事,怂恿老伯与那外国人比武。恩师在旁看不过眼,就走到那外国人跟前说,我与你比试下吧!然后两人便摆起架势,恩师摆个龙形桩,那外国人摆个拳击架势,双拳轮番直拳出击,恩师看准机会,一个“内黏”手,然后“扣劈”、“双刀背剑”把那外国人打出丈外倒地,那外国人站起后,走到老伯跟前,恭敬地三鞠躬。原来那外国人误以为恩师是那老伯的徒弟。</h1><h1>   2. 有一次,恩师与师兄弟们去肇庆玩,去到一个徒弟的老家作客,那徒弟的外甥(在这称“后生仔”吧)一起来陪同。后生仔看见他们在玩白眉、龙形,便傲慢地说这些拳不打得的,然后显示自己的某拳,把木人桩打得“嘭嘭”响,说要挑战白眉拳、龙形拳,恩师的徒弟介绍说:“小心,他是打遍四条村无敌手的高手。”恩师心中有数,决定要教训一下这狂汉。于是便摆出一个龙形桩:“来吧!”对方说声:“开始!”说时迟那时快,恩师一个“吸手顶掌打脚”,对方应声倒下,半日起不来,还说:“这是什么拳呀?哪么快!”恩师扶起对方说:“这是白眉拳和龙形拳的招式。刚才你说快,不算,再来,这回你可要看好了”。于是各自摆好架势,对方又说“开始”,恩师来个“咬踭、扣劈”,正准备连环“碌踭”,但对方已被打得举手投降了。</h1><h1>   3. 有一次,恩师回老家鹤山,在洗车档休息室里喝茶,只见三个年青警察兴冲冲走进来休息室喝茶(也是来洗车的),边喝茶边谈如何训练军体拳等,恩师见都是武术同行,便畅谈起来。警察问:“你也识功夫?”恩师谦虚地说:“懂少少”,警察说:“那不如我们黏下手”,便摆好架势,恩师摆出一个白眉桩,大家手搭手,对方说:“开始”,恩师还未等对方反应过来,一招“摆马单拦”,然后冚头拌腿,对方应声倒地,起身后恭敬地说:“这是什么拳?太快了,师傅,请你去我们分局当武术教练吧!”……</h1><h1>  易中华恩师不但武功高强,在书画、中医、气功等方面也很有造诣,可谓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曾有人说,在广州看了许多打白眉拳、龙形拳的,打得最好是易中华!易中华恩师青年成名,在民间很有名望,后来淡薄名利,潜心修行,少参与社会上的武林事务。</h1> <h5>易中华恩师于20世纪八十年代在军校习武的照片</h5> <h5>照于20世纪八十年代,前排居中为谭少琪师公,前排左一为易中华恩师。</h5> <h5>2022年易中华恩师与谭少琪师公合照</h5> <h1>  七.我于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学习期间,认识了易中华恩师,1985年至1986年期间,我平时晚上有空便到易中华恩师宿舍一带学习白眉拳、龙形拳,当时学了白眉小十、龙形三通过桥、白眉三门八卦共三套拳。毕业后因当时通讯与交通不便,失去联系了。我平时也有练习下恩师所教的拳。直到2017年1月,我通过同学联系到易中华恩师并到广州探访他,之后我把当年所学的“白眉小十”、“龙形三通过桥”拍成视频展演给恩师看,恩师说:“我们分别数十年了,当年你所学的这些套路还能打得这样的水平,非常好!”从2017年3月份起,我方便时便去广州跟易中华恩师继续深造白眉拳、龙形拳,2019年6月,易中华恩师确认我为白眉拳、龙形拳的入室弟子。</h1><h1>  我自2016年3月起在顺德大良凤翔工业园职工服务站任武术教练,从2021年起,我也教授学员们白眉拳、龙形拳。从2019年12月份以来,我以白眉拳、龙形拳参加多个武术比赛,荣获了多枚金奖!</h1><h1><br></h1><h1>  我们这支流派承传了白眉拳、龙形拳的特色打法,非常注重吞吐浮沉、腰膊发力,我们练习的套路由祖师创编,再加上历代传人对武术的吸收、创新而成。现在我练的套路主要有:白眉拳的九步推、十八摩、小十、大十、三门八卦等;龙形拳的三通过桥、单鞭救主、龙形摩桥、龙形鹰爪、五马归槽等。我们将努力把白眉龙形的功夫承传下去,把武术国粹发扬光大!</h1> <h5>照于2021年,居中为易中华恩师,左为师弟何全明,右为本人叶永青</h5> <h5>照于2022年,左为易中华恩师,右为本人叶永青</h5> <h5>2022年1月2日,叶永青参加第五届葵光杯传统武术精英赛,以“白眉三门八卦”荣获金奖</h5> <h5>2022年8月7日,叶永青参加2022年广东“奥体杯”武术公开赛,以“龙形摩桥”荣获男子E组传统南派拳第一名</h5> <h5>2021年5月16日,叶永青带领学员们展演龙形拳</h5> <h5>2022年8月6日为世界武术日,叶永青带学员参加“全市佛山功夫角统一大展演”,表演龙形功夫</h5>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眉龙形开派第五代传人 </p><p class="ql-block"> 叶永青 </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