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子和琳子

老树

<p class="ql-block">  “兰子找到了!”听到我的欢呼,老伴儿也开心起来。找到了兰子,就等于找到了琳子,这实在让我欣喜若狂。</p><p class="ql-block"> 80年代中期,三十出头已是孩儿妈的我,与花朵般年纪的兰子和琳子,成了一家国企的同事。</p><p class="ql-block"> 兰子电大毕业就分到了这家工厂,没几年就当上了厂里的团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我和琳子,先后调到厂党委办公室,我是秘书,她是文书兼打字。</p><p class="ql-block"> 党办和团委,中间隔两个科室,我和琳子上班期间便与兰子经常碰面,工作也时有接触。彼此的陌生劲儿还未“烘干”,友情就已如烈日下的干柴,很快自燃。一到午休,我们仨就迫不及待凑到一起,口无遮拦,扯东说西,美其名曰“开心一刻”。</p><p class="ql-block"> 兰子身材高挑、大眼浓眉,整个一青春美少女。但她谈吐爽快、行事干练,就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一大截儿,同时也难免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记得相识初期,一日她溜到我处,笑嘻嘻地看定我,张口直呼其名。我“柳眉倒竖”,“杏眼”一立:“ 叫姐!” 她吐了几下舌,翻了几下眼,旋即双手抱拳: “姐! ”打那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p><p class="ql-block"> 兰子阳光热情泼辣果敢的性格,粗中有细刚中有柔的特质,不仅姑娘们喜欢黏她,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也愿听她“调遣”。那些年,兰子犹如一面旗帜,在车间里,在流水线,一呼百应,一展千随,厂里的共青团工作被她“搅和”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琳子正与她相反,娇小玲珑,文静秀气,说话轻声慢语,工作细致认真。虽是家中老幺,有父母宠爱、哥姐呵护,却没让她恃宠而骄,反而知性端庄、善解人意,小小年纪便心有他人。那些年,我孩子小,丈夫经常出差,家里家外忙得焦头烂额,身体也出了问题:鼻炎屡犯,一犯就流血,咋样也治不好。对此,琳子比我自己还急,她请当医生的妈妈,专为我配了一种如辣椒油般的药,天天督促我涂抹。药用完了,她保准想着再去找她的妈妈给配,直到我的病基本痊愈。</p><p class="ql-block"> 琳子二十四岁那年成了家,丈夫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职员,一个很有男子气的小伙子。我很为她高兴,温柔的琳子的确需要一个坚实的臂膀。</p><p class="ql-block"> 兰子成家要晚一些。她整日里风风火火,攒集厂里的小青年,今天比赛明个加班,还不忘趁机撮合了几对青工的姻缘,可对自己的婚事却一点儿不急。我清楚,兰子的心气儿高,眼前定是没有入眼的。我着急,就让丈夫从部队里给她介绍男友。恰好军区机关有位“体健貌端”的警卫连长,尚未婚配,与兰子方方面面都适合,就是年龄小一岁。为促成这桩姻缘,我俩没向连长告之兰子的年龄,想待彼此有了“意思”再说不迟。不想两人见面如故友般唠得火热,兰子实打实通报了自己的年龄。恰连长老家的父母不许儿子找大媳妇,无奈这桩好事就此"搁浅" 。后来,兰子遇到了在一家大型国企宣传部门搞摄影的帅小伙儿,便成了亲,有了女儿。</p><p class="ql-block"> 人生多变,像极了北方的天气,天上飘来一朵云,瞬间就可大雨如注,让人不及备伞。</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深化,国企改制提上了日程。工厂往日的红火不再,逐步进入萧条期。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更是首当其冲。所有大中型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昔日的“主人翁”,几乎都有下岗待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生存下去,成为摆在众多职工面前极大的困扰。为了寻求新的出路,兰子忍痛离开了她为之倾情付出、挥洒青春的舞台,开始了自主创业的艰难旅程。她卖过服装,售过毛巾,摆过地摊,销过黑板。只要能挣钱,她不惜力气,不怕白眼。为了给女儿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兰子风雨无阻,四处奔波,坐火车成了家常便饭,方便面成了主要口粮。吃的苦,受的罪,都刻在她日渐成熟的眼眸里;流的汗,洒的泪,都凝在她愈加坚毅的神态中。</p><p class="ql-block"> 琳子则继续留在厂里工作。在工厂改制前后,她以自己特有的勤恳、出色的工作、正派的为人,得到干部职工的高度信赖,一直留守至今,仍在工作,见证了一个国有企业改革阵痛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兰子和琳子的丈夫,也都先后从国企下岗。平心而论,这对男人来说,更是一个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面对事业的挫折和生活的不顺,人们大凡会有两种态度,一是调整心态,继续拼搏;二是一蹶不振,随波逐流。兰子的丈夫在下岗之初,并没彻底颓废,只是有些难以适应,加上些许好高骛远,总觉得失去了铁饭碗,凭自己的“本事”,说不定能抓到一个金钥匙。在不顾兰子的劝阻和一再提醒、盲目投资 N个不切实际的项目后,不仅经济上难以为继,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失望的是琳子的丈夫。堂堂七尺男儿,本是家中脊梁,遭遇下岗后,却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妻女放弃了责任,整天喝酒、打牌、无所事事,一家三口的生活,全落在琳子柔弱的肩上。琳子好言相劝,柔情鼓励,可得到的回应是恶言相向,醉拳相加。万般无奈之下,琳子的哥哥把她和女儿接回了娘家。</p><p class="ql-block"> 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国企调到了金融单位。置身陌生领域“重打鼓另开张”的紧张和忙碌,使我与兰子、琳子的联系渐渐减少。她们的许多情况都是在几年一见的相聚中,零星得知的。除了倾听、理解和“隔靴挠痒”的鼓励之外,我没能给她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与兰子一别就是三年。三年前,兰子的女儿高考中榜,去了南方。她决定举家去广西北海生活。一来离女儿近些,二来欲寻新的发展机遇,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她卖了房子,带着老父,和闺蜜一家,做足了去北海长期生活的准备。临行前,她专程来向我告别。听她兴致勃勃地讲述北海的发展前景,还有去那里的发展规划,我被深深感染了。若不是年龄太大,身体太糟;若不是孙女太小,亲家病危,我真想同她一起去,到遥远的北海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约,待她安定了以后,就加QQ。我很担心,距离这么远,若是电话出了问题,很可能会从此失联。</p><p class="ql-block"> 果然不出所料,兰子离沈我们通过几次电话后,就无法取得联系了。逢年过节,忙碌之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牵挂兰子:在遥远的北海,她的生活是否安定,事业是否顺利;北方长大的她,能否适应那里的气候……今年春节,我再次与兰子联系未果,猛然想起,琳子也是兰的好友,或许会知道她的消息。于是我又发了疯似的找琳子,奇怪的是,琳子居然也“失踪”了:手机停机,单位电话易主。一片无比沮丧的乌云,笼罩在我悲凉的心空:人生之路,我已渐近终点,若把我最喜爱的两个小妹丢失了,我不能原谅自己。</p><p class="ql-block"> 上周六,我又和老伴儿唠叨此事。老伴儿建议不妨再联系一下,说不定会峰回路转。我拾起信心,又拨了兰子的电话,没人接,但电话提示的“现已关机”,让我欣喜。只要兰子的电话还在使用,那就一定能找到她。担心她对我新换的手机号不熟,又另发了信息。</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心有灵犀,兰子爽朗的女中音从听筒里清晰传来,说她回沈月余,刚把家和工作安顿好,并与琳子已经见面;刚与琳子通过话,商量近日择时来看我。我已顾不上开心,立刻“发布命令”:马上联系琳子,明天必须见面。</p><p class="ql-block"> 当我接上琳子,一起来到兰子供职的新公司田字格般的办公室时,我和兰子紧紧抱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没问兰子重返家乡的原因。也许年近九十的老父须叶落归根,也许他乡创业并不那么容易,应该是她做出如此选择的主要理由吧。</p><p class="ql-block"> 我不错眼珠地端详她们:兰子二十多年不变的形体,一身淡粉时尚裙装,举手投足间透着从容和淡定;琳子较前丰满匀称,合体的素色连衣裙配蛋青色短披肩,端庄而安祥。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把她们与五十二岁联在一起。是啊,她们一点儿没变,依然是我心中青春可爱的小妹。她们又确有改变,但不是渐逝的青丝和成熟的容颜,而是承受各种磨难而不断蓄积的生活热情。</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在兰子的办公桌旁,在清凉惬意的餐厅里,我们一起推动时光倒流,回放无忧无虑的年轻,再现如花的季节和瞬间的彩虹……当年在丈夫出差的日子里,兰子和琳子跑到我家,三人套上不合体的军装,头戴军帽,轮番留下了“倩影英姿”;午休时,我们不顾天气炎热,奋力抄写歌单,一起吟唱着快乐;工作间隙,我们三人通气合谋,一起智斗道貌岸然的“准色狼”书记……</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午餐,我们依然意犹未尽,便跑到琳子家继续“疯狂”。琳子打开衣柜的门,满橱里女儿为她买的各式连衣裙,便飞快地落在兰子的身上。琳子居然逼我“就范”,试图让我在镜子里重返“年轻”……</p><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这次重逢,我还得知一个意外信息,兰子和琳子的丈夫都已于近年相继去世,一个脑出血,一个患了绝症。我不胜唏嘘,既为定格于记忆中和影集里曾很熟悉的两个优秀的年轻人,更为我面前饱尝婚姻苦果和生活挫折的两个小妹。尤其是听到琳子平静地讲述丈夫走后的一年多里,她曾一度自责抑郁,不能自拔。是女儿的理解和浓浓的亲情,助她走出心灵的阴霾。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不管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更无法抚平人生路上如刀似剑的风雨刻在她们心上的伤痕。</p><p class="ql-block">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兰子和琳子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难,却没有听到她们一句抱怨。倘若以树喻人,这必是两棵与岁月同行的树,踏着坎坷,从不退缩,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用一副并不健硕的肩膀,独挡着生活的风风雨雨;以两只并不粗壮的纤手,给孩子和亲人搭建了一个虽清贫却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 都说母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未来,这在兰子和琳子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兰子的女儿,是无锡一所大学大三年级的“学霸”,正在做去国外留学的准备;琳子的千金,硕士毕业便被国家选派韩国担任汉语教师,两年后回国,又独闯深圳发展。在兰子和琳子两人的手机像册里,我分别看到,两个可爱的女孩儿,一样的青春美丽。我坚信,这美丽,不仅是外表,更如她们的妈妈那样,来自美好而坚强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掇笔于2014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