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惊雷——人民海军岸防兵部队纪事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海岸惊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人民海军岸防兵部队纪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晨 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中国的海岸线,在近代曾经屡遭外敌入侵。直到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的海防。半个世纪以来,人民海军的5大兵种共同构筑起的蓝色国门经风历雨,越来越牢固坚实。岸防兵是海军各兵种中独具历史特色的一个成员,在新军事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岸防兵和海军一样,正经历着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炮阵傲海,铸就牢固海上长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18000公里古老的海岸和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真正成为捍卫和平与尊严的海上壁垒,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此上溯,写在中国海防史上的尽是耻辱和悲壮。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列强入侵我沿海即达470余次。因此,共和国诞生后,建立并巩固海岸防务,成了初创的人民海军迫切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海军建军会议上,岸防兵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兵种之一。1950年8月24日,奉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炮6师从沈阳南下青岛,与四野后勤2分部4大站和西南军区特纵炮兵10团合并,组建了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学校采取按部队建制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培训,12个建制连的258名结业学员就于10月21日在青岛团岛组建了人民海军第一个海岸炮兵营。随后,海军于1955年接受了苏军在旅顺的全部岸炮群。是年底,岸防兵已在沿海13个基地港口、4个江河入海口、3个海峡水道两侧和18个岛屿上,建起了19个海岸炮兵团,343门由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制造的火炮,初步构建起共和国海岸防御的骨架。1950年12月,还是在青岛,海军第一支高射炮兵部队以四野两个高炮营为基础组建起来。从此,我国的海岸防御不再限于平面,开始向立体发展。一个个炮管指向大海、指向蓝天,用沉默凝聚成强大威慑,使共和国万里海疆那道无形的“长城”向高延伸,向远扩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陆岸铸坚盾,海空织天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岸防兵诞生后,在炮火的洗礼中以超常的速度成长壮大起来。1953年3月,驻上海岸炮8连奉命入朝,扼守西海岸平安北道培山地区,以粉碎美伪军登陆阴谋;1955年元旦,驻汕头高炮独立2营击落国民党空军F-47型战斗轰炸机1架,用首战告捷的胜利“杀‘机’过年”;1955年1月18日,我陆海空三军联合首战一江山岛。岸防兵以两个单130毫米岸炮连参战,连续摧毁敌目标17个,为登陆部队扫平了道路……练为战,战中练,严峻的海防形势成为岸防兵发展的直接动力,频繁的战斗成为磨练岸防兵战斗力的砥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惊中外的“8·23炮战”是新中国岸防兵战史上值得自豪的一页。1958年7月,军委决定炮击封锁金门。海岸炮兵被赋予如下任务:打击敌运输和战斗舰艇,控制敌舰艇停泊点和飞机场,压制敌远程炮兵阵地。为此,海军从旅顺急调一个铁道炮兵团,从烟台海军炮兵学校调来两个炮兵连,连同原驻厦门地区的岸炮部队,共计14个连,呈半月形部署于围头、蓬河、厦门和镇海地区,将大、小金门及附近敌占岛屿完全覆盖于火网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8月23日17时30分,万炮骤鸣。厦门地区6个岸炮连协同陆军地炮部队打响了炮击金门之战。霎时,海空弹道如织,金门一片火海。85分钟内,岸炮射击2000余发,完全压制了金门岛上的6个155毫米加农炮阵地,并予敌以重大杀伤,“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赵家骧和“澎湖防卫部”中将副司令吉星文被击毙。次日,岸防兵再奏凯歌。岸炮与水面舰艇部队首次协同作战,由岸炮149、150两个连先将锚泊在金门料罗湾卸载补给的坦克登陆舰“中海”号和运输船“台生”号击伤并迫其出逃,然后再掩护我鱼雷艇出击,击沉“台生”,重创“中海”。岸炮</span>与鱼雷艇似交替出击的组合拳,各扬其长,互避其短,打得干脆、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岸炮部队又先后在镇海上空击落敌C-46运输机并击沉由美舰护航的国民党军“美乐”号登陆舰,开创了岸炮火力单独击沉敌舰、击落敌机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炮击金门的战斗中,一位烈火金刚式的英雄——安业民成了海军永远的楷模。作为方向瞄准手的他,在周身被烈火烧伤70%的情况下,先是将炮身摇到安全位置,昏迷苏醒后又扑向炮位坚持到战斗结束,后因伤重不幸牺性。朱德委员长题词赞誉他为“共产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岸炮部队相比,高炮部队也以神勇的气概打出了赫赫威名。北起辽西葫芦岛,南至珠江口外内伶仃,他们先后作战92次,抗击美国和国民党飞机117批次、331架次,击落19架,击伤25架。共和国海岸上空再不是飞贼可以任意往来的“自由之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导弹腾飞,岸防从近岸到近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10月,聂荣臻元帅与苏联签订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引进岸舰导弹的内容。与此同时,我国组建了担负海防导弹试验任务的试验基地。岸防兵部队,展开了从近岸到近海的梦想之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12月24日,一列保密措施极其严密的专列由苏联驶抵我国东北的边境城市满洲里。12月31日,阳历除夕之夜,这个专列再次启动,驶向辽西。在通往目的地的上千公里铁路沿线,每隔50米就布置了一个岗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此级别的保密“待遇”全是为了一个“宝贝”——引进自苏联的第一枚飞航式岸舰导弹,导弹代号54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9年4月,由542导弹装备起来的海军第一个岸舰导弹营在辽西海军某试验基地成立,首任营长和政治委员分别是旅顺基地岸防兵副司令员赵振安和海军长山要塞政治部副主任张正德。由两名团职干部“屈尊”当营职主官,再次表明领率机关对岸舰导弹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营也是我军军史上第一个以导弹为主战兵器的建制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政治形势变化,苏方撤走了全部在华的专家。新生的中国岸导部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1963年,以试验基地岸导营和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实习连等单位为基础,组建了第一个岸舰导弹大队。翌年7月,岸导大队自己独立组织的第一次岸舰导弹发射成功,直接命中靶船。1964年12月,第一枚国产海防导弹研制成功,被誉为中国“海鹰”。1966年7月,海军第一个岸舰导弹团组建成军。次年,第一个全部装备国产岸舰导弹的导弹营加入岸防兵序列,由此拉开岸导部队国产导弹大换装的序幕。1977年4月,最早组建的北海舰队某岸导团奉命派1个机动式岸导营赴东海,备战3年,至1980年8月,圆满完成了打捞“阿波丸”号沉船的警戒掩护任务。此次任务,连同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期间的战备警戒任务一起,成为岸导部队发展史上最具实战意义的战斗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20世纪80年代初,岸舰导弹部队已初具规模,部署在万里海疆的各个重要地段。以岸导为主,岸炮、岸导两种突击力量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我国海岸防御的质量和实力。一位外国军事评论家曾感慨道:如果现在对中国发动战争,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大陆沿岸的上千枚导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海天铸剑,盘马弯弓射海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夏日,北方沿海某地,一枚银灰色的导弹呼啸着离架而去,在翻卷着浪花的海面上飞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它超过教范规定的最大有效射程后,却仍然保持航向,高度平稳地向前飞行。直到末制导雷达将远处的目标舰牢牢锁定,它才轻盈地俯冲下去,将靶子炸成一朵绚烂的礼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岸舰导弹有效射程增程攻击试验的一个情景。这一试验的成功,连同此前成功进行的导弹“超视距”攻击试验,和随后利用前两项成果“攻击移动目标”试验达到实战水平,标志着岸防兵部队已步入了立足现有装备、向训练改革要战斗力的新阶段。“双超一打”,意味着导弹系统将可摆脱阵地高度和雷达性能的限制,机动灵活地展开攻击,从而使导弹的火力覆盖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有效射程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仅仅是岸导部队向科技进步要战斗力的一个典型例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岸舰导弹发展由引进仿制转入自行研制阶段,导弹也由单一型号向多型号系列化方向发展,技战术性能不断得到改善。进入80年代后,随着无线电高度表、多种抗干扰末制导雷达和红外、电视等新制导设备的使用,新的改进型的海防导弹已经可以在复杂作战条件下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和较高的命中概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自行研制的海防导弹,具有超音速、超低空、远射程、大毁伤力、智能化精确制导等性能。其中代表型号为有中国“飞鱼”之称的某型导弹。该导弹为高亚音速、掠海攻击的反舰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其雷达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可以发射后不管。战斗部足以重创或使一艘中型驱护舰失去战斗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岸舰型导弹常常由雷达指挥车、电源车、发射车组成,最小的作战单位仅有上述3类车型各一辆,十分机动灵活。必要时,发射车还可以载着导弹单车作战。该系统中的攻击雷达具有多种抗干扰能力,能同时跟踪多批目标,并引导多枚导弹攻击不同目标。岸防兵部队的导弹化发展,使我海军遂行近海防御战略任务的兵力更加强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半个世纪,岸防兵写下了历史的辉煌,历史也成就了岸防兵的辉煌。未来,海军岸防兵将更加常备不懈,砺剑不止,保卫共和国的海岸永远和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