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大多数都听闻过“都拉营”这个地名,但不知地名的含义,这个地名名称,其实是来源于当地一座叫做“都喇营”的古盘营。今天就骑车寻访这个古营盘,给大家讲述这个古迹历史。 <div><br></div><div>都拉营是白云区的一个乡镇,追溯历史,最早可至东晋时期。东晋时,白云属晋乐县,为牂牁郡所领6县之一。《贵阳府志》载:“晋乐在今贵筑县北四十里都喇营。贵筑南有镇罗山,盖即晋乐之南界山,晋乐语讹为镇罗也。”清都喇营即今区境都拉营。至元朝时期,都拉营成为元兵的屯兵之地,“都喇”系蒙古语“水边”的意思,在贵阳雅关北出口古驿道旁,既为川黔、滇黔交通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到了明代初期,由于都拉营的特殊地理位置,明政府在此驻军屯地,修建了都拉营盘。都拉营盘正式以战略要地及军事要塞出现在历史上。</div> 都拉营盘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境内,始建于明朝初年,后毁于战火,至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当地寨主张国顺倡议修复。距今,都拉营盘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古营盘公园上山入口 1997年11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将都拉营盘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白云区政府以都拉营盘为历史点,打造了古营盘公园,让游客感受白云的自然风光,忆历史的沧桑巨变。<br> 在登山的半途中,可以一览无遗地眺望到都拉营火车站这个方向的景色。 山对面就是贵阳综合保税区 这座小山并不太高,沿阶梯约几百步便可达山顶。 古营盘半山观景台和望柳亭 山上的巨石较多 都拉营盘遗址中的南城门 营盘城墙部分 无人机升空拍个全景 营盘遗址中的城墙遗迹 明清两代,以都拉营盘为主,在相邻十余公里范围内,或大或小,构筑了近二十座营盘,在贵州明清两代历史的大小战事中,发挥战略及战术上的重大作用,或攻或守,或屯兵垦田,都拉营盘都是明清两代贵州血与火的历史见证。 这个营盘面积不大,护墙也不高 都拉营盘遗址墙垣长121米,高2.8米,厚1米,依山而建,南北各建有拱门,山下至山顶共365级石阶。因疏于保护,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山上古树木毁于炉火,墙内房屋耐不住风雨,日渐凋零,拱门及哨卡日渐破败,现只存遗址。碑记亦残破不全。 营盘内新建的亭子 600多年前的基石开孔需要人工一锤锤开孔吧 营盘外墙 建于同治年间的都拉营盘北城门遗址 如今旧址处虽已杂草丛生,但依然挺立一隅,漫步其间,似乎穿越了时空,进入了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一种原始、古朴的意味扑面而来,自然地令人想起曾在边墙燃起的那些硝烟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