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清音阁

天道酬勤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北纬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我们游览了万年寺后,前往清音阁两旁,森林密布,山鸟吟唱,野花点染,怪石峥嵘,山道曲曲弯弯,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沿着山路栈道和石阶,大约15分钟,我们来到清音阁。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峨眉山重点八大寺庙之一,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建于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广济和尚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为清音阁。 历史上,该阁曾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p class="ql-block">清音阁修在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凌空高耸,形势险峻。阁后阁侧,林木密郁,翠色参天,特别是阁后一大片杉林,色如翡翠,把这座古老的寺庙衬托得愈见古雅。以清音阁为中心,由清音阁、牛心寺、广福寺、白龙寺和白云峡构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旋律的佛寺园林环境,是世界罕见的庞大的山野佛寺园林。</p> 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清音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有峨眉山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 我们在清音阁,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从中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阁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清音阁: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br>中部,是丹檐红楼的接御、中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br>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br> <p class="ql-block">两江汇合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仍巍然不动,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p><p class="ql-block">“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弟也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p> <p class="ql-block">这样如诗如画的“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满回荡着水声,这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峨眉十景之一。</p> 清音阁是一处独具建筑风格的山水园林寺庙,以寺为中心、方圆4公里亭台楼阁、青山绿水组成一幅天然山水图。 这是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一泉峡景观。它兼有峡谷雄秀幽曲之美,与泉水清凉纯净之妙。黑龙江栈道穿过峡谷,长130米,回廊宛转,路面整洁,平坦安稳。峭壁上还残留着无数洞眼,为昔日僧人架设栈道所遗。 这一景观位于黑龙江上白云峡内,距清音阁西面1公里。黑龙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至清音阁,会白龙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岭下,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两岸萦回纡折。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而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新中国成立后,景区管理部门已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平坦的水泥游山道。 导游介绍:“过去,栈道险窄简陋,游人时有坠落。80年代初,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游览清音阁、洪椿坪后,在《峨眉道上》一文中感叹道:人们依然称此为‘栈道’,这也很好,让人们走在坚固桥梁上,莫忘古代攀越栈道之艰险。”进入峡谷、踏上栈道,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高200余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开,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露出蓝一线,约宽3米,最宽5米,故称此景为:“一线天”。 清音阁是一处独具建筑风格的山水园林寺庙,以寺为中心、方圆4公里亭台楼阁、青山绿水组成一幅天然山水图。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谢谢点赞欣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