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雨潇潇,寒去春来,一夜春风、一声春雷、一滴春雨把小竹笋催土而出。春天是吃笋的季节,竹笋是孩子常见的一种食物,可以吃,但是笋从哪里来?笋和竹子的关系……这些都是孩子没有关注和了解过的话题。结合本土资源,中三班的小朋友们开展了班本活动《竹之初遇》,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h3> <h3>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竹笋的认识,我们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结合《指南》中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竹笋大调查,我们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带着幼儿去附近竹林、菜场、超市,寻找竹笋,并且了解竹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还有竹笋有什么营养价值等等。</h3> <h3>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为了让孩子在自然中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鼓励孩子自主观察,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起去寻找笋吧~</h3> <h3> 现在的我们,已经对笋的外形特征有了许多的认知,知道笋儿长大就变成了竹子,那么,让我们一起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竹笋吧!</h3> <h3> 孩子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在竹与笋的世界中发挥无限想象,描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爱的作品。</h3> <h3> 美食大行动<br> 笋是春季最好的当季食材,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笋,因其色白如玉,肉质鲜嫩,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h3> <h3> 竹制品<br> 笋儿长大后就变成竹子了,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了,它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在讨论、回忆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竹制品时,更是兴奋不已!有的孩子说,我们家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孩子说,我见过竹子做的椅子;还有的孩子说,我在电视上见过竹子做的房子……</h3> <h3> 课程延伸<br>讨论:笋变成竹子后,竹竿可以怎么玩?<br><br>涵涵:可以把竹竿当成小马骑一骑。<br><br>浩辰:我们可以玩拔河游戏。<br><br>萱萱:把它夹起来跳一跳。<br><br>章定:我们把三个竹竿摆成三角形跳。<br><br>玥玥:可以把竹竿摆成小河,然后跳过去。<br><br>晨晨:我把竹竿摆成正方形,可以跳进跳出。<br><br> 小朋友们分享了很多自创的竹竿玩法,从独自一人玩到多人合作玩,从走跑跳不同方面想出了多种玩法。从幼儿自发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跳竹竿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了解了竹竿舞。</h3> <h3> 观看了竹竿舞的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br> 米棋:我觉得竹竿舞的音乐很好听。<br> 辰希:竹竿舞要有人打竹竿,有人跳竹竿,很难。<br> 睿睿:跳竹竿舞的人很厉害,跳得很好。</h3> <h3> 老师有话说<br>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享,大家了解到原来竹竿舞的竹竿有多种摆法,跳的时候可以多种形式。从大家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为了能顺利跳竹竿舞,首先要练习节奏,相互配合。</h3> <h3>节奏练习</h3> <h3> 幼儿对跳竹竿游戏的探索,体现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珍贵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从个别尝试到分组练习,共同进步着。跳竹竿的练习从两根增到了四根、六根、八根。我们通过喊口号、喊节奏来相互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经过一次次的徒手练习到竹竿练习,打竹竿和跳竹竿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也开始有了较好的节奏感,通过活动层层递进,让每位孩子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h3> <h3> 课程源于孩子的发现和兴趣,行进中有快乐也不乏重重困难,但在老师、同伴和家人的一路鼓励与支持中,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孩子逐步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谓收货满满。孩子的疑问推动着老师的发展、一路奔跑、一路收获,孩子们乐在其中......<br><br> 我们与竹竿的故事仍未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