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 戏 之 舞

邵 华

<p class="ql-block">  听说甘肃和政县的傩戏与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样,带着好奇心的我应和政县摄影协会朱旭龙主席的邀请,前去观赏了一趟,来了一次眼见为实之行。</p> <p class="ql-block">  在去观赏之前,我刚刚拍完和政的秧歌舞表演和焰火晚会。中间恰好有一天的间隔时间(正月十三是秧歌舞和焰火,正月十五是傩舞),故而既能得以休息,又能抽空查查资料,“恶补”一下有关傩舞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一查,方知“傩舞”就是“鬼戏”,所以也称“傩戏”。它是汉族文化中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其历史相当悠长。</p> <p class="ql-block">  “傩戏”是集历史、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其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我国的安徽、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和甘肃等地。据介绍,甘肃和政县的傩戏主要特点是:表演者头上戴的不是常用的面具,而是在脸上直接进行涂抹和画脸谱,那就同京剧差不多,只是要简单一些。并且上身的羊皮袄要反穿,毛露在外。</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认一下到拍摄地的路,同时也熟悉一下当地的情况,我们一行人在头天的傍晚赶到了那村子。正赶上今年主办的人家在布置祭祀台(请见下图一、二、三)。</p> <p class="ql-block">布置祭祀台。</p> <p class="ql-block"> 我又到屋里参拜了神龛,并偷偷地把里边的神像拍了下来 ,但却没有搞清楚供的是何方神仙。</p> <p class="ql-block">神龛。</p> <p class="ql-block">神像。</p> <p class="ql-block">  厨房里炉火旺盛,热气腾腾,女主人在邻居们的帮厨下,正忙着准备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回到县城吃了晚饭,又睡了几个小时的“快觉”,于次日凌晨5点赶到那村里时,许多人早已聚满了主办仪式人家的屋里。</p> <p class="ql-block">大家围坐在热炕上在等待。</p> <p class="ql-block">道具和服装堆放在箱子里。</p> <p class="ql-block">主人给来客上食品和茶水。据说来客和舞者那天都不能饮酒,因为担心会……。</p> <p class="ql-block">  吃了、喝了,舞者就开始了穿戴和化妆。</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化妆大多从自己开始,然后再互相进行,最后由化妆师涂彩描眉。</p> <p class="ql-block">来个自拍?</p> <p class="ql-block">精抹细涂。</p> <p class="ql-block">涂过底色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排队涂彩画面。</p> <p class="ql-block">化好妆的面彩。</p> <p class="ql-block">  面彩绘完后,是绑扎头饰。这时需要几个人的帮助,因为要绑扎结实,以防会在跳舞蹦跃中脱落!</p> <p class="ql-block">扎头饰。</p> <p class="ql-block">戴胡须。</p> <p class="ql-block">化好妆的舞者。</p> <p class="ql-block">试着舞一下。</p> <p class="ql-block">  妆都“画”好了,那就来一张合影吧!</p> <p class="ql-block">  拍完合影的“好”字话音还没落,只听得舞者们几声尖叫,就从屋中一跃而出,让猝不及防的我连按下快门的机会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来到院子里,只见舞者把一位端着祭祀物的人围在中央,伴随着鼓点,转圈地跳跃。</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看,一边拍。也不知道他们转了多少圈? 突然在一阵喊叫声中,舞者们一涌而出就奔向了大门外,我们只好追随而去。</p> <p class="ql-block">  只见他们来到村外的一块田地里,点燃了一堆🔥。他们时而围🔥站立,又时而围🔥席地坐下。他们是在休息? 还是在进行活动中的某个情节? 他们没说,我也没问,所以结果是“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点燃火堆。</p> <p class="ql-block">围🔥而坐。</p> <p class="ql-block">被🔥映红了身躯和面容。</p> <p class="ql-block">似乎在闲聊。</p> <p class="ql-block">这火苗像个鬼神吗?</p> <p class="ql-block">围🔥起舞。</p> <p class="ql-block">  天渐渐地亮了,舞者们突然起身,围着火堆跳跃了起来。鼓声震耳,舞者兴奋!他们当中不时从火堆上纵身而过!</p> <p class="ql-block">跳跃火堆。让人想起了彝族的火把节。</p> <p class="ql-block">火苗跃然身上。</p> <p class="ql-block">  在一段“尽情”的悦舞之后,他们有序地拍成了一支队伍,沿着一条进村的路,边走边舞。</p> <p class="ql-block">队伍。</p> <p class="ql-block">鼓队。</p> <p class="ql-block">舞者。</p> <p class="ql-block">  进了村以后,又举办了一个祭祀仪式,他们就顺路出村坐上了车,沿路而行。听说以前要步行,该行程要几个小时,现在有了车,既省了时,更省了力。</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一段路,只见车停在了路边,舞者们在一处(想必那是他们认知的地方)点燃了一堆🔥,并且跪拜了一番。我赶紧跟上去拍了两张。</p> <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们顺路而行。一会儿在村民们点燃的火堆边跪拜磕头,一会儿又敲鼓前行。我就跟在队伍的后边,随行而拍。</p> <p class="ql-block">跳着。</p> <p class="ql-block">拜着。</p> <p class="ql-block">走着。</p> <p class="ql-block"> 跟随者他们一直来到一座小山顶的寺庙里。香火缭绕,鼓声震天,祭拜的仪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p> <p class="ql-block">在祭祀的贡品台上,我见到耳闻了几十年真实版的“猪鼻子插葱”!是为了“装象”吗?应该不是? 可又是什么……? 无意中又留下了一个“悬念”。</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的祭祀仪式结束了,傩舞的队伍顺坡路而下。</p> <p class="ql-block">队伍里的账房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下了山,傩舞的队伍还不能解散,因为他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他们还要去田间,特别是人们的家里,要把从寺庙里祈求来的平安和幸福,通过他们的仪式送到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田间。</p> <p class="ql-block">祈福。</p> <p class="ql-block">去家里。</p> <p class="ql-block">祈福仪式。</p> <p class="ql-block">从家里出来。</p> <p class="ql-block">  他们还要挨家挨户的去送吉祥和平安!而我们没有其“重任”,只要有了记录见好就收了吧。</p> <p class="ql-block">  观赏并拍完和政县的傩戏之后,我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那就是傩戏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传承靠的是人。记得自己20年前曾在贵州拍过傩戏,舞者们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农村人年龄的概念)。如果今天他们依然在世,也大都过了古稀之年,他们还跳得动吗? 我在和政县看到的傩戏舞者,大都是年轻人。他们当中还有少年的身影和面容。如果讲传承,相比而言,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所讲,也许是杞人忧天吧?</p> <p class="ql-block"> 特此感谢玲珑女士提供了部分图片。</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3年 初春 于 金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