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杨思聪</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童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电影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那时,是人民公社体制,实行集体生产,计划经济。当时农村放电影便是体制下的产物,是送给老百姓的精神食粮。每到农闲时节,公社电影队便下乡巡回放电影,从每个大队每条村轮回放影的,所以轮到别的远的地方,便会很久才能看到一次。每当有放电影时,生产队里用广播喇叭告知社员们,大家便奔走相告,个个欢天喜地,尤其小孩子们开心到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电影都是父亲带着我去看的,尤其去别的村看,生怕我走失。每次放电影夜里人头涌涌黑压压的一片,人们看电影的喧嚣声,小贩们的叫卖声,交汇一起,嘈嘈杂杂,非常热闹,大人小孩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放影场地,水泄不通。你若稍晚一点去便找不到看电影的位置了,若遇到此情况,父亲会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看,站的高看的远,不用惦起脚跟东张西望都够不着,甭提有多高兴呢。</p> <p class="ql-block"> 渐渐长大后,到了上小学时,我不用跟着父亲了,自已敢和一群小伙伴去看了。那时乡下放电影都是露天的,我们村一般在村中的文化室广场,或者村小学校前的篮球场一带空旷地方放影。每当村里放影时,村民便搬着椅子、櫈子早早便去号位置了,甚而有些人刚近响午便行动了,都想着占据好的位置,往往没等至吃晚饭,电影场地早已横七竖八的摆满长椅、矮櫈,还有的用草席占位置以席地而坐,更有甚者用砖头、木条树枝之类占着“地盘”,往往会有因抢占位置而争吵的不亦乐乎,以至大动干戈的都有。如在别的村放电影,远的要走上几公里路,约模要一个钟头,我们一群小伙伴没等太阳落山,便早早吃完晚饭赶路去,生怕电影放过,路上遇到很多成群结队的也是看电影的,老老少少一路有说有笑好不热闹。方圆几公里内的村几乎都去看的,如兔仔围村、新围仔村、云峡村……,最令人泪丧的便是走了几公里路却不是我们喜欢看的影片,尤其是革命京剧样板戏之类,如《红灯记》等,而粤剧样板戏《沙家浜》我们就挺喜欢看,所以遇到不好看的电影,小伙伴们便唉声叹气,埋怨该村没有招待好放影员会被找些不好看的放,往往便中途不看了。</p> <p class="ql-block"> 在外村看电影也有发生过打架事件,记得,有一天晚上在石仔墩村正看着电影,突然听到喊打声一片,见有四五个大人凶神恶煞的,围着一个青年人大打出手,青年人以一敌五,最后寡不敌众被打的退到水田里。青年人也不示弱,勇猛还击,他人身材高大,手长脚长,如果一对一打估计对方只有被打的份。第二天,有人告诉我,昨晚打架,是我们村的沈进被爻吉黄佬打伤了,我记不清楚什么原因打架的了。当年爻吉黄佬是很霸道的,他们村大人多专门欺负我们细村的,实在太可恶了。</p> <p class="ql-block"> 看电影最担心的便是天气,不像城市里有电影院刮风下雨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我们乡下的露天电影可得看天公作不作美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去几公里外的犁头沙村看电影,看的正酣时,突然狂风大作,接着暴雨倾盆,电闪雷鸣,躲避不及被淋个“落汤鸡”似的。在回去的路上,土路泥宁不堪很湿滑,穿不了鞋子,只好光着脚丫走路,我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便摔了个四脚朝天,几乎跌落灌沟里,小伙伴们见此情景,个个笑哈哈乐坏了,矮胖子杨江燕笑的前仰后翻,他头圆身圆,胖墩墩的,笑起来十足似《小兵张嘎》里的小胖子,十分可爱。去别的村看也常常会遇到下雨的,也没有觉得有多扫兴,小伴们依旧热情不减,青葱岁月里的那份快乐无边的童真,是多么的灿烂可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喜欢看的电影便是战斗故事片了,如《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上甘岭》、《奇袭白虎团》、《洪湖赤卫队》等著名电影,这些电影片对于我们已耳熟能详,从尾到头也能“倒背如流”,却又百看不厌。只要一听说是放战斗故事片,小伴们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无论路有多远从不缺席,一路上个个像小八路似的,机关枪的啪啪啪声从他们嘴里响个不停。一会儿唱着潘冬子的《红星照我去战斗》,一会儿又唱着:“地道战,嘘!地道战……”,一会又儿又唱起《铁道游击队》:“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他们的歌声时而像天籁之音,时而慷慨激昂,响遍原野,响彻天际。看电影时,当看到南霸天欺压老百姓,个个就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恨不得去揍他;当看到勇敢的小冬子和地主豺狼斗智斗勇,就鼓掌叫好;当看到鬼子挖地雷挖到小朋友装的“屎雷”,就哈哈大笑,“叭——屎雷!”扮着怪脸的叫,似乎闻到屎的臭味的样子……。小伙伴们看电影的百态,非常纯朴,爱憎分明,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淋漓尽致地表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邻村石仔墩看电影,那晚放的是《小兵张嘎》,我们一行小伙伴有杨庞性、杨江燕,“猪大肠”何祥、和我同龄的八叔公——杨八娣(注:他辈份比我大),还有阿滔、桥仔、何志良、战仔等几个。银幕上熟悉的令我羡慕敬仰的小嘎子,我们最喜欢看他和小肥仔摔跤片段,看他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精灵鬼马,人仔细细却胆大包天,同鬼子汉奸斗智斗勇,在和敌人战斗中,手拿老钟叔用木制的手枪抓获伪军官,冒着枪林弹雨披着厚棉被冲进敌阵火烧炮楼,为战斗胜利立了大功,小伙伴们夸赞不已。尤其矮胖子杨江燕,他视小嘎子为偶像为榜样,他边看着,见嘎子追击敌人,他就举起似八壳枪的手,嘴里叭叭叭的响个不停,似乎他在和鬼子战斗呢。</p> <p class="ql-block"> 放完电影,已到了午夜,月亮已高挂天空,月朗星稀,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光亮一片,路边鱼塘水面更是白茫茫的。我们往回走,余兴未消,边走边谈论着刚才电影里打鬼子情节,非常开心,一点疲劳感都没有。突然,矮胖子杨江燕,“叭!叭!叭!冲啊”学着嘎子往前猛冲,冲了一会,又大叫起来:“哇!这个地堂(旧时晒谷场)好光啊,累了,坐一下歇一会先。”边说边冲过去,只听嘣的一声响,原来他是跳进屎坑里去了。屎坑很深,只见他在屎坑里挣扎着呱呱的哭叫了起来,他大哥土叔赶紧把他拉了起来,从头到脚湿碌碌的满身都是屎,还有许多蛆虫粘在身上蠕动着,成个人变成了“落屎狗”,臭气薰天,令人想吐,刹那,大家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觉得太好笑了以至于大家都说笑到了肚子痛。原来农村里的公共厕所都是无盖露天的,粪池没有围栏,厕所的粪池里粪便粪水也满满的,由于月光照射在粪面上也是白白一片,跟地堂面光亮差不多,他以为是地堂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见到江燕便问,</p><p class="ql-block"> “屎味可香?”</p><p class="ql-block"> “蛆虫是不是蜂蛹,中吃么?!”</p><p class="ql-block"> 这以后小伙伴们常常这么调侃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看电影令我非常难忘。我要去隔河相望的久受埇村看电影,刚吃完晚饭,原先约好一同去的庞性、景志、矮胖子江燕、七叔公(辈份比我大)等几个过来催我了,母亲见我们个个都是小孩子生怕夜黑水急不安全,叫我们不要去了。但我们执意要去,说不怕的,母亲也知道我们个个都会游泳,水性好,况且庞性哥是个摇橹好手,也就相信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了江堤上,隔江远望,久受埇放影地方就在江边上,朦胧灯光,依稀可见,我似呼听到了播放的歌声,心想已经放影了,大伙一下便急了起来。河水正在涨潮,水流很急,月亮尚未出来,黑漆漆一片,站在尚未淹没的石码头上,大石面很滑我咧趋了一下,差点摔了下去。小心奕奕的上了小木船,小船摇摇晃晃,我蹲在船中央不敢动。这是庞性父亲工作的船,停泊在我们村边的码头,庞性平时常常带我们上船玩耍的。庞性松下拴在大船上的绳索,拿起竹篙用力向水下撑去,刹那,船急往前冲出几米开外,我被向后急晃一下,他再拉起撑篙时船又退后一二米,我又向前晃了回来,吓到我紧紧地抓着船舷不敢松手,可是矮胖子江燕这家伙被晃来晃去还嘻嘻哈哈的,一点不慌,还伸手去玩水呢,看他非常开心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庞性把小船撑出码头湾后,收起竹篙,熟练地架起了大橹,拴起牵绳,只见他扎好马步,双手左右来回摇由慢到快,看他那势头似个老梢公。船头发出潺潺的激水声,船舷两侧翻浪而起向后飞一般的远去。</p><p class="ql-block"> 灯火离我们越来越近,听到了播放歌声,我想可能已放影了,“加油!加油!快!”小伙伴也急了,生怕电影放了,庞性哥摇橹的摆幅越来越大,双手紧抓橹柄一前府一后仰频繁来回,节奏快又猛又急,小船像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逆水行舟,挺费力的,庞性哥已气喘吁吁,但又没让别人轮换一下。约模过了十几分钟,银幕便清晰地展现眼前了。锚好小船上了岸,这时才刚刚开影了,大家庆幸赶上了。打听到今晚播放的是《铁道游击队》,个个挺开心,非常中意看。习惯性先播放片头新闻,我们最不愿意看,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喜欢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喜欢看游击队员爬飞车、搞机枪、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p> <p class="ql-block"> 电影看完了,月亮已出来,江水正退潮,江面上波光粼粼,小伙伴们上了船又往回前进了,这时,回望影场又朦胧在月色中。回到已是深夜,小伙伴们都说有点饿了,七叔公(他辈分也比我大)提议做点夜宵吃,个个都响应起来,可是那年头吃饭朝不保晚的,有上餐无下餐,哪找大米呢,蕃薯又不逢季节,正愁的时候,七叔公说白天看了一块菜地,那芥菜可好呢,去偷些来煮菜吃。</p><p class="ql-block"> 七叔公他们仨人,像铁道游击队员一样匍匐到了菜地,正准备摘菜,这时见有人手提三角煤油灯向菜地走来,此人可能听到了响声,便大叫起来。</p><p class="ql-block"> “有贼偷菜了,来人啊”,</p><p class="ql-block"> “哪里?快拿枪出来!”,</p><p class="ql-block"> 听到了民兵队长何日寿的喊声,接着看到有人拿步枪冲了出来,听他声音是民兵队员杨健:“在哪?站着!跑就开枪!”,似乎听到了子弹上膛声,不好!快跑!七叔公反应敏捷第一个往回跑,慌不择路,跳进淤泥塘,陷入没膝的淤泥里,丢掉了鞋子,连滚带爬哭爹叫娘的跑了,其它两个一个划伤手,另一个扭伤了脚,小伙伴们个个被吓破了胆。</p><p class="ql-block"> 那晚我一夜无眠,生怕被民兵抓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听说七叔公被她母亲狠狠地训了一通。他们都知道是我们几个干的了,被民兵队长告了状。到了响午我们几个小伙伴才敢出来,那晚没有偷到菜,七叔公却丢失了鞋,他们笑称“偷鸡不成蚀把米”。</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便过去了。成年以后就很少看电影了,真的,直至现在再也没有感受到儿时那样的好电影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写于茂名市</p> <p class="ql-block">现代诗人苏尤对文章的评述:</p><p class="ql-block">本文属回忆叙事散文,主要叙述在那没有攀比,没有奢望,只求温饱的淳朴风貌特别时期。通过一场场乡村特色的电影主线,勾勒出作者对乡土的执着情怀。烙印着那一村村,那一滩原,那一河湾一沟凼,那一份娱乐率性,那一份乡土情义。虽然足够原始。但却将原感融汇成灵魂的一缕。纯真无限,思念无边。在心海湖泊里,在襟怀谷壑中,经久回荡。萦绕不息。</p><p class="ql-block">读后倍感青葱时光,仿如昨天,更正视觉涌现。在当时唯一的娱乐,公社下乡巡回各村放电影的事件,以丰富百姓的娱乐文化,促进各村民的感情联系和思想勾通。贯切国家号召,服从领导,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为目的。作者通过去看电影的每次活动规律,把电影里对角色的崇拜与憎恶刻划得淋漓尽至,把和少时伙伴们的所思所行表述得情感真挚,淳朴无瑕。</p><p class="ql-block">作者运用其驽文驾章之功,文笔凝炼简洁,把当时农村社会风貌,生活情景,描述得灵活灵现,血肉丰满,书写手法臻至峰巅,少人能及。</p><p class="ql-block">不足处,文章托展面略窄,触及当时社会深层面力有不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