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

知秋

<div><br></div> 很多年前就开始爱上了手帐,找好看的本子和笔,写To Do List,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和备忘,还有读书笔记、好玩的事情、值得记忆的瞬间、偶然闪现的灵感……每天十几二十分钟的零碎时间,闲在家,开会前,乘飞机都可以记上几笔。纸笔有让人平静的魔力,纷乱的头绪与恐慌一笔笔理清、砸实,每天给自己一份交代。飞鸿雪泥,都有了存在的痕迹。<div><br> 最近渐渐找回一些对生活的热情:敢计划了、敢期盼了、敢干了。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过就是希望能在一段又一段的搬砖吃土之间,可以自行安排一些盼头。然后我们便能更主动地吃土。 </div><div><br> 开春以来,忙于工作,香格里拉、昆明、上海、北京、郑州……天南地北,飞来飞去。实在心有余力而不足整理这些于我闪光的碎片。当然,亦想考验儿子的作文能力。故本文内容结构、中心思想、段落搭配、插图、音乐……等都交由我儿子利用周末帮我整理编辑呈现。望读者海涵。</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在前面的话</div></div><div><br></div> <div><br></div> 前几日香格里拉还飘着小雪,今儿就悠然迎来了雨水节气,才恍然知春。初春于高原似一场温暖的骗局。唯有念起雨,才撩拨起心间的柔。雨,如我,天生几分惆怅,几分薄凉,总有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的意味。但雨又是润泽,生长,涤净的精灵,因而不悲。雨后,多是晴阳,是彩虹,是清新,因而不冷。<div><br> 雨,是我一生的情思。是沉吟,是幽泣,是眸中染就一袭新绿。雨被古人统称为灵泽,只一个灵字,就赋予了仙的妙境;只一个泽字,就遍布了心的滋润。春风未上小桃枝,但得了春雨的荠却在这时冒出一撮撮绿。凑近了闻,那种嫩生生的、细腻又新鲜的气味,着实让人身心舒展。</div><div><br> 昨日天气预报,说是今儿春城有小雨,回到昆明,并未见应验其言之凿凿。此时天边的太阳犹如新娘一般娇羞地露出脸来,很让我意外。原来天气预报的预报,亦只是应着雨水节气来应个景而已,或许更像春风中一声咳嗽的临时起意,也未可知。</div><div><br> 这日,偶遇云彩和星星的婚礼。星月如勾星做伴,街灯路影曲悠扬。空气里带着丝丝的清凉,轻拂脸颊,潮润的气息弥漫着夜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夜,愿雨住层云,与月缠绵,不落下。圆月雨水相逢,应该是一场因圆满的喜极而泣吧,更是一次擦肩。<br></div><div><br></div> <div><br></div> 木心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深以为然,在焦虑丛生的社会大环境下,在高压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学着给自己加点细微美好,这实乃如在焦灼情绪的细枝末节上,开出清雅的小花一样,很治愈。<div><br> 二月已来临,把长旗扬起来,把日子支棱起来。昨晚看了两部邱炯炯早期执导的电影,一部《彩排记》,他爷爷一代川剧名丑逝世二十周年,要办一个纪念活动。活动全程没有拍,拍的是台下,后台,彩排,还活起的一些老辈子川剧艺人,有些岁数大的估计到今天都不一定在了。凋零,还有热气的凋零。冷清,台上还有热气。所以他说,纪念一种活生生的快乐。</div><div><br> 第二部《萱堂闲话》更牛逼,他老汉儿讲自己亲妈的一生,老头的理解和观察特别有意思。老太太八十五岁了,贼有性格,谈吐和思维都老清楚了,谁也摆布不了老子。打牌,喝酒,吃肉。一生坎坷,吃尽苦头,然而这是她选择的,她说肯定是错了,错了就要错到底。邱炯炯这两部早期作品能看到其之后作品的元素和主题:伶人,讲述,漫长丰厚人生史,不断打岔进来的奇诡意象,还有这种特别倔强的人。</div><div><br> 做电影功课,是件快乐的事情。非常多东西想写,活泉一样往外冒,进入一个生机勃勃满格电的状态。早午餐,烫了一大碗生菜,清甜脆。点上一支线香,一杯茉莉花茶,开心且有灵感的一天。前几天内心的狂暴烦躁一点一点被顺毛了,抚平了。现在每天都在如饥似渴读书看电影写东西的软乎乎小人儿。还是那句话,我永远为人类情感里的真挚、真诚、热烈而感动,如果没办法拥有,我将永远为别人热泪盈眶。<br></div><div><br></div> <div><br></div> 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内容生产者,尤其是偏向于主观体验分享以及观点阐释的人,最终都会在观众意识越来越强后,变成另一种状态。在我关注的一个领域里,有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up主,几乎没有代餐的那种,他因为自己的主观性,被读者、观众捶过几次,先前都能很好的自嘲,幽默式地化解,直到有一次,他犯了一个他所在专业领域的低级错误,然后就彻底停摆了,差不多一年后他才重新开始创作内容,但之后的风格就彻底变了,所有人都在评论区里说怀念他过去的内容,但不知道为什么,基于一种敏感的识别,我认为他再也回不去了。<div><br> 现在的他少了那种并不伤人的锐气,多了一种刻意拿捏的分寸感,这种因为他者意识而浮现出来的四平八稳,覆盖了他早期做内容时饱含个人色彩的由衷表达,那种虽然青涩,却也无比真挚和真实的感觉。我向来不能把那种足以兼容所有人的内容输出视作可以满足自己认知饥渴的东西,这是一种带着流量目的的取巧和讨好,内容里试图寻求的最大公约数背后,总有着妥协和收敛,还有着一种对于现状想要保护的安全感的需要,缺失了那种哪怕我不认同,却也能激惹和启发我的东西。</div><div><br> 回想起来,自己先前喜欢的一些作家和导演也是如此,在初期作品里,你总是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他对于自己稀缺经验的强烈表达,那种具有个人世界感的东西。而后面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更加成熟老道,却多了拼凑和堆砌的痕迹,多了一种穷孩子吃饱饭后,想要告诉他人自己有什么的炫耀味道。我时常在想,保持初心这件事,是否是自己凭借主观努力也做不到的东西,因为经历了个人的兴盛,它必然会迎来自己的暮年和转折,这种设定驱使我们在情感上抛弃它,然后去关注那些新生事物,它近似于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兴亡更替。这种现象,不光是个人,还有平台,从小众走向大众,为了不出错,都会逐渐丧失个性。</div><div><br></div> <div><br></div><div> 电影和故事。我觉得很多人有两个误解:一是电影的功能是讲故事,一是故事很复杂,翻转很多个回合,就是个好故事。我感觉,故事像米,电影像粥。看电影不是为了数清楚,看清楚到底有多少粒米。粥是那层粘稠顺滑的,来自米而好于米的那层营养物质。粥是一种口感。追求一碗粥里米多多的,堆得满满的,那就是饭,是为了吃饱。看电影,如果有一点艺术享受上的追求,那我们得摆脱吃饱的心态。</div><div><br></div><div> 我和儿子关于电影就有不同看法,他觉得只要立意高就是好电影,但是我觉得只有把故事底子讲好,才能往上看立意的层面,因为我觉得讲道理很简单,讲故事挺难。电影不光得是粥,粥里还得加海鲜加蔬菜加其他调味的东西。看完电影喝完粥,嘴里有余味,心里才会有念想。</div><div><br></div> 当然,现在流行的类型电影基本上还是要以故事打底。文艺片和实验电影可不走寻常路。但,就算不走寻常路,以要有故事之上的一层提炼物。电影要会故事,但不能故事会。<div><br> 一部分人说电影是艺术,一部分人觉得电影是工业,大部分人把电影当爆米花。三者不可分,艺术电影也靠工业,商业电影也靠工业。更重要的是,商业电影的进步也靠故事的支撑,更靠艺术的给养。<br></div><div><br></div> <div><br></div> 你看不到瑟缩在雨帘后的眼泪,亦不懂得笔触之外的慈悲。“一辈子读诗的人,即便在最苦难之时,诗情仍然是她的精神支柱,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浮光掠影。”诗情是能够拽着人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力量。<div><br> 禅,无处不在,莫测深浅,不设门槛。不再把心禁锢于自缚的囚笼,理应放逐于无垠的苍穹。历尽千帆,日益厌倦那些冗沓的客套,虚情的假意,更鄙夷逢场的作戏。人生有限,不再为不值得的事物浪费。</div><div><br> 我本耿直磊落之人,不作雨中花落泪,浩气与柔情始终如一。我本黑白分明之人,可直见性命,但不为变幻的五颜六色而低头。不惹尘埃,身无长物地来,也孑然无挂地离开,不误他人,亦不误己。尤物初始,并非天生丽质。你浑然不觉那些微末之变,当水落石出,已沧海桑田。此去欲乘风,终是月半寒。杏花微雨处,云水一念间。</div><div><br> 流光皎洁,整个上海城市都像是睡着似的,就我看见了这浓雾中的月亮。这月亮照着酒店拉着窗帘的窗子,照着晾着一双忘记收回的鞋的阳台。这月亮在城市上空移动,像是一个缩成一团、浊黄的、闭着眼的胎儿,它移过钟楼,移过有着呻吟、梦话、咕哝的小巷子的上空,移过宇宙包裹着的大梦。整个城市、整个宇宙都睡着了,就我看见了那月亮,那月亮神秘地、不可告人地移动着,使我成了一个目击者。我满心都是恐惧,满心都是孤独。这种孤独还很漫长,应该忍受,并且喜爱。</div><div><br> 料峭的春寒依旧不遗余力撕破喉咙,将二月的草木裁成一件五色凌素的嫁衣。随初红一起营营飘落的,还有吟风弄月的无主哀愁,惊鸿一舞,恍然捧心的西子。案桌上的书卷,终于被微风的指尖吹开新的一页,撩起的梅香又刮过我的心房,顷刻之间,人与光阴俱醉,心事与月华同眠。染着江南的情怀,今生,守在疏影横斜的梅边,等着你来。</div><div><br> 精神病医生说人心是“比宇宙更复杂的谜。”然而诡秘的浓雾一点点散去,只显出人间残忍。 一代人的命运之谜通过另一代人的悲剧得以暗示,只是暗示,大片大片的空白地带需要读者自己脑补,其实本就勿须实写,因为个体痛苦永远难以言说。<br></div><div><br></div> <div><br></div> 刻满了栉风沐雨的疲惫,像飞奔千里而归的马。经年后,对你最深的铭记,居然是想象中你指间夹着香烟的样子,在一个个互诉衷肠的午夜。烟雾缭绕深处,是你用笑声刻意遮掩的内心。缕缕用红酒洗去伤口上的血迹,最痛的疤痕下,总有一处始终稚嫩的角落,对浑浊的世间保留清水般的憧憬。<div><br> 或许浮出水面的深情均为虚构,因执着是一种心甘情愿,从不虚张声势。悲喜都是预设的场景,长短句中流出的含义,总有多情的人前来认领。规矩修饰以后,便成了方圆,有无棱角皆有风骨。君子取之有道,纵折戟沉沙,亦不卑不亢,静默如山。</div><div><br> 霜已成露,紫燕归梁,我依旧在春的归期等满城风雨。胸有成竹的人,从来毫发无伤,锦衣孤身夜行,亦不失一种儒雅。帝都二月的剪刀,裁好了百花的雏形,剪出了春风的倩影。</div><div><br> 薄薄的晨曦,是绝色豆蔻的梳妆镜,一抹朝霞一朵羞。香南雪北,枯树繁花,每一方水土,都有各自的规则。谁能读懂苍山月的温柔,谁能解开女儿红的萦愁。凡桃俗李,我们永远摸不到时间俊美的骨骼,也看不到月光凝脂的肤色。</div><div><br> 最耐人寻味的风景,是从蛾眉到樱唇的凹凸,层峦叠嶂却山明水秀,蜿蜒命理脉络,更妖娆着无双花事。天涯月,梅花引。不语,不寻。一苇自渡,我将余生,嫣然交予一纸笑忘抬头一笑,是一种风轻云淡的释怀。</div><div><br></div><div> 沉淀的往事,在多年后共饮的红酒杯上曲线挂壁,曼妙玲珑,仿佛不曾风尘。我总偏爱以轻柔的笔触,隐去尘烟淡淡的美,而温言软语的呢喃,却愈发包裹不住内秀外溢的浓烈。我不是白月光,也不做红玫瑰,莫引经据典贪图磅礴,羁我之自由于囹圄深锁。际遇的喜怒哀乐,如耳熟能详的旋律,嫣然拨动时,已行云流水。亭亭而立,出水芙蓉,如君子之交,浓淡相宜胜却人间无数。夜半时分,月光为信,娴熟地与人生交杯换盏,爱恨情仇都只用眼神相拥。<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为何很多人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话,好像很有代入感,心想好有道理,然后记在了心里,成为和他人言谈时可以讲出来的东西,但那些话并不一定被自己真正拥有。但你也一定有过那种真的拥有了某种道理的感觉,比如你自己亲身体验和经历了一些事,而这些事又能被你自己诠释为一种属于个人的东西,于是这些道理开始为你所用,成为你人生的信条准则。<br></div><div><br></div> 后者是情感和认知的融合,它是不假思索的行动倾向,却又能被有意识的反思和陈述。这也意味着,人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性的物种,它赋予了我们对于一种和自己切身相关过的东西的觉知,并被自己接受和理解,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认知的转化和升华,方才抵达了适合自我的境域。<div><br> 从今年过完年,自己算是进入了一个和去年完全不同的状态,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沉浸吧,以一种不太有冲突的状态,沉浸在一种对于生活的随心所欲中。而沉浸之余,也拓展了一些去年不曾有过的新路径,这些新路径,中断这几年因为外部环境,始终阴霾着的一些感觉,也带来了一些新奇的东西。</div><div><br> 在我个人的体验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某些东西,一旦打破了,就是另一个世界,但更多时候,维持那些旧世界秩序的权威,就在个人的观念意识里,甚至是在一种安全和熟悉中。那些打破旧框架的东西可以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就在你眼前,甚至时常和你发生交集,但它却不能真的进入你的世界,唯有你带着觉知选择的时候,才能和它真正发生关系。我们不可能拥有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东西,哪怕它唾手可得。换句话来讲,我们也不可能摆脱不是基于选择的牢笼,哪怕你无数次以侥幸的心态短暂出逃,但那把锁还在。</div><div><br> 当一个人挑剔自己时,就不可能不挑剔别人。一个人指向自己的苛责和羞耻,同时也是指向他人的嫌弃和厌恶,它们性质相等,方向不同。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挑剔他人时,就否认了来自于自身的那些令自己嗤之以鼻的东西,通过唤起一个崇高的自体表象,在一种并不内聚的优越感中,完成了对属于自己,却也是自己蔑视和不屑的部分的驱逐。<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前天晚上正奔赴上海虹桥机场去郑州的路上,接到北京公司电话,说电影终审有一些问题需要修改,让我马上过去。边让开车师傅继续往机场赶,边看北京机票情况,边退郑州机票。赶飞机时间太紧,最快速度过安检,到了登机口,发现我已经是最后一位乘客了,摆渡司机开着摆渡车载我出发。</div><div><br></div><div> 我气喘吁吁,司机小哥却非常淡定聊起来,你看现在机场已经恢复到原来的七七八八了,哦不,是八八九九。我说是啊是啊,一边微信联系落地以后的交通;司机接着说,我家小孩前两天甲流,幸好不是新冠。我说是啊是啊,又把开口的背包拉上拉链。摆渡车到站,刚下车,突然觉得因为焦虑错过了一段温暖的对话,我回头跟司机说:祝您孩子早日康复哈!司机冲我笑了!</div><div><br> 穿越时空,我正向你走来。结束了马不停蹄的一天,终于可以躺在酒店床上,数着自己的呼吸。帝都四环的风呼啸路过时,又掀起多少深埋的心迹,却因披着阳光而添了三分清秀五分俊郎。当烦乱的心冲进暮色,便瞬间安定下来。或许微醺后才会袒露真实的灵魂,三千长歌,几番浮沉。且忍耐了凡心在多雨的春天里会更潮湿一些,让寂寞收拢得更有份量一些。繁华深处,更易淡泊。</div><div><br> 响起的风铃拉回了时间,仿佛招魂的灵符。裁三尺春香为衣,在盛大的春妍里,没有固定的色彩,只要足够吸引,就可以拔萃脱颖。触目故地里拔起的新绿,一种熄灭了许久的喜悦就会重燃而生。都说春天会有奇迹,终于我信了,任凭荒芜了一季的心再度横斜重组,笔之所触,墨之所及。</div><div><br> 举起心中的灯盏,发自己的微光,照亮未竟之路,你的硬核全然无碍骨子里的温柔。人间婆娑,不囿于规矩,自成方圆。沉默可以是最铿锵的反驳,也可以是最坚定的支持。春归了,又是千里同风,可以酿酒。<br></div><div><br></div> <div><br></div> 今天是好朋友伊宁离开的第四十九天。昨天晚上,一些她的朋友们和她的家人一起,在线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追思会。原以为会有很多的悲伤,却万没有想到,一个追思悼念的仪式,会有那么强大、温暖、疗愈的力量。朋友们纷纷分享了伊宁生前的故事,所有人才发现,原来我们认识的那个伊宁,是这么无私慷慨有着大爱的一个人,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她是真正把分享这件事贯彻得最彻底的一个人。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接收到过她的善意,馈赠,帮助和鼓励。<div><br> 她最珍爱的那些好不容易搜集来的绝版书,毫不犹豫就借给甚至送给她认为需要的人。她关心每一个朋友,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只要她有的,就毫不保留地给出去。当我们一起追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接收到过她的慷慨和善意。我一次次地被群里那些并不认识的她的朋友们的发言而湿了眼眶,也一次次地为自己拥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幸运。</div><div><br> 她教给我的就是要克服既往人生的“吃苦耐劳受累哲学”,要学会享受生命。她说儒家的东西都是很苦的,刻舟求剑一样辛苦,守株待兔一样徒劳,因为人在一直追逐苦难,体验痛苦,这个人就根本没想过自己有资格赏自己一点甜,要么沉沦,要么苦难,他不知道自己可以打开眼睛看四季变化,感受风往哪个方向吹。生命宝贵,连肉身的每一次阵痛和抽搐兴奋都要好好体会。</div><div><br> 她建议身边的每个人都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快乐起来。一个人只有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才会轻松快乐,再怎样都不会觉得辛苦。她说散发着快乐的人会有一种气味,很好闻,吸引着人想要靠近。这种松弛自信的美,才是魅力的来源。<br></div><div><br></div> <div><br></div> 她不算漂亮,穿着简单经常素颜,但常年清瘦脸上有着自然的红晕。追求者一直不断。她说追求自私的快乐才是人之大善。类似于在瑜伽课上的禅定一刻,你能感受到身边的伙伴进入了一种真正极致的宁静,呼吸吐纳和肢体的韵律节奏都到了一种简单舒服的境界,那本身就让人快乐。<div><br> 人最重要的是追逐自己的快乐,自己不快乐就无法让身边的人幸福。散发快乐会吸引人,而倾诉痛苦会加深他人的痛苦。同时每个人都要明白,人无法牺牲自己的幸福,去安排别人的人生。你的任何牺牲都会给另一个人压力。而追逐自身幸福的人,才可以给人安定和自在。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属于自己的、而不是由任何人安排的幸福。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的甜,都无法让人持续亢奋,也建立不了一个好的回馈机制。</div><div><br> 哦对,她还说过,真正的好女人不是擅长洗衣做饭照顾人的人,而是让自己的快乐感染到其他人。快乐才是最珍贵的生命力。如果一个人没办法让你享受你自己的生命,那就不是对的关系。曾读过余光中《欢呼哈雷》中的两句诗:“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当时只觉得文字优美,现在想想,这不就是生活的真相和解药吗。我想这正是伊宁想表达的,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div><div><br> 虽然认识她十五年了,我却在她离开后才真正开始了解她。好些朋友都说看流泪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感动。第一次,我感受到一个人在离开以后,还能带给朋友和身边人这么大的力量,这真的太了不起了。因为她的存在,她的无私和慷慨,她在内在探索中走过的长长的路,以及遇到同路人永远伸出来的双手,因为这些,让她的朋友们真实地感受到,并承接到了这样的力量,愿意更勇敢的走下去,成为像她那样的人。</div><div><br> 她这一生是丰富精彩的,她自己也说过,无论什么时候死去,都没有遗憾。她双学位毕业,做过许多工作都很出色,辞职后背包去印度一待几个月,坐火车去西伯利亚,在外蒙古骑马,坐轮船长途旅行,做临终关怀志愿者,和藏族小伙谈轰轰烈烈的恋爱,和台湾的灵媒老师一起工作,去云南大理采访许许多多特别的人集结成书……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足以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她的突然离开,从一开始的震惊,到默然接受,再到现在,充满了平静和温柔。她留下来的东西太多了,那样强大的力量,让人觉得她根本没有离开。</div><div><br> 很多话还没对你说出口就你就走了。它们被我活生生的吞了回去,在肚子里沉积,一点一点的,变成了坚硬的礁石,最终引发了一场海啸。谢谢你啊,伊宁。你对所有人的慷慨善意和无条件的给予,是真的打动了我们所有人。我们都接收到了你的爱,也会把这样的爱,如你一样地分享出去。这是我们怀念你,最好的方式。<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