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胜境揽美景,晴川阁前话友情

天马行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曾不止一次游览过黄鹤楼,到过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我还去过辛亥革命博物馆,到过武昌红巷,参观过毛泽东旧居等多个景点;也不止一次游览过东湖风景区。但与黄鹤楼一桥之隔的晴川阁,从来没有去过,只是有一个感性认识,听说过而已,只知道它是“楚天第一楼”,知道它和黄鹤楼、古琴台合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古迹,于是探幽晴川阁成为我心中久已期盼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春二月,咋暖还寒,但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正是出游好时机。二月初二(2月21日)早上,受武汉同城好友风轻云淡夫妇相约,摄影大师杨从明老师作向导,偕夫人一同前往晴川阁景区,终于第一次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到了这座“楚天第一楼”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为此圆了多年来游览此景区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位于武汉站附近的杨春湖地铁站出发,乘坐去往柏林方向的地铁,途径17个站点,历时1小时20到达钟家村地铁站,下车后换乘前往晴川阁公园的公交车,于9:29分顺利达到达晴川阁北门,这时风轻云淡老师早已在门口等候,招手示意,告诉我们用手机扫码,有序进入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抬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大门牌楼,上面是由著名画家周韶华所题写的“晴川阁”匾额,无论古人今人,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听见同一种长江滚滚东流的涛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晴川阁,我曾多次站在武昌江滩边眺望过,听江城人介绍过有关的一些故事,知道它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它北临汉水,东濒长江,和武昌蛇山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三楚胜境之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鹤楼与晴川阁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也了解到这座阁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代诗人崔颢在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作了名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没有想到,他的一首《黄鹤楼》不仅让整个写黄鹤楼的古代诗词界无与争锋,后人还从他《黄鹤楼》这首诗中,以“晴川历历汉阳树”为这座阁楼取名,创造了另一个新的名楼晴川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杨从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掩映在绿树葱笼中的牌楼式拱门前,门楣上有一块灰塑“古晴川阁”匾额,似乎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期盼已久的古晴川阁将走近我们,不由地心生感动,感谢风轻云淡夫妇的热情相约,感谢今天技术精湛的杨老师相伴,旅游的目的就是见到你想见的人,拍到最心仪的美景,尤其是偕同夫人和武汉同城美友一起出行,感觉意义更深远,彼此可以增进友谊,还能留下最珍贵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轻云淡老师仪表堂堂,充满阳光之气,夫人优雅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在美篇活动中经常看到他们夫妻同框的美照,随便一个姿势就令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的心情溢于言表,眺望远方,心潮澎湃,庭院深深,古韵悠悠,优雅的歌曲不知从何方传出,回荡在整个景区里。在摄影大师杨从明老师安排下,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一张张心怡的照片。二月二,龙抬头,结伴同行游览晴川阁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资料记载,晴川阁遭受了两次最大的破坏,一次是明朝末年时期,那时因农民起义,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几乎在战火之中变成废墟。还有一次是清朝发生太平天国时期。当时太平军和清军在武汉大战,晴川阁也就遭受了战乱之苦。晴川阁虽屡遭破坏,不过好在得到了重修建,并且晴川阁重建后的规模是一次比一次宏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想,晴川阁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心心念念,吸引着我们前来探访?也许是源于崔颢那首《黄鹤楼》诗词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千古佳句,让晴川阁更具有历史底蕴,我在想,假如崔颢在天有灵,他一定会发出由衷的感叹,为晴川阁的取名而诗性大发,也许又一首千古诗作脱口而出,也许是后人被崔颢这首诗所陶醉,得以取名留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古晴川阁拱门,首先看到的是三个门洞,中间门洞两侧各立一个石狮子,门口的石狮子憨态可掬,从风化的程度就足以看出它的历史桑沧感,也说明晴川阁是一个非常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山门大部分为白色,同时有红色装饰柱梁包边,顶上覆盖有黑色筒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门上方禹稷行宫四个字格外醒目,顾名思义就是禹和稷的行宫,我们曾在上学时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曾想,年过半百在江城武汉这里不期而遇,“禹”指的是治水英雄大禹,“稷”是后稷,他是大禹的得力助手,传说禹治水是救民于水火,而稷则教民耕种五谷杂粮,是救民于饥寒。因此禹稷得以并列。“行宫”是帝王出行的临时住所,相当于今天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从内蒙古大草原远道而来,这里有我们的可爱女儿,有我们最爱的小外孙,夫人难得出来游玩一下,这次一起出来放松一下,感受武汉美友的热情相约,欣赏摄影大师的精彩技术,同样一个景点,一个人物,在杨大师的镜头里呈现着不同寻常的美照,为了这次活动的约定,为了仰慕已久的晴川阁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拾级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行宫,整个行宫朱漆彩绘,雕梁画栋,十分华丽。它原是万里长江边上的一座禹王庙,今为“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今8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80年代,该宫又一次大修,精心修葺后的禹稷行宫,朱漆彩绘、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更富有魅力,吸引着多少人前往观赏。它与晴川阁、铁门关组成晴川阁景区,被誉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这是进入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主体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门厅,里面是大殿和厢房,大殿门楣上挂着当代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万世蒙泽”匾额;前廊柱上是书画大家刘海栗题写的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大殿前廊陈列有一只铁牛、一只铁鼎,以彰显大禹治水之功绩,左右两侧的铁牛与钟为古迹遗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春明老师拿出最佳的摄影技术,将手机倒置在铁鼎边缘,对焦,将难忘的瞬间摄入画面中,倒影唯美,铁鼎里的钱币折射出人影的魅力,好一幅惊艳的作品,老师善于发现美,能在瞬间将别人看不到的美好聚焦,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拍出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阅资料记载,据说东面这头铁牛是晚清时期铸造的。当时人们用迷信色彩来渲染它,认为它能镇水、镇火、镇风,此时站在禹<span style="font-size:18px;">稷行宫门前镇水铁牛旁,追古抚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飞越到那个远古的时代,为那个时代的精湛工艺所倾倒,铁牛镇水,为百姓祈福,其寓意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里走,进入行宫,迎面看到的是大禹的帝王塑像,大禹治理长江水患,真可谓德配天地。古时候洪水滔天,舜帝命大禹治水。当时大禹刚娶涂山氏女,他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往返于治水途中。经过13年的疏导治水,耗尽心血与体力,他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的功绩与天地齐高,与日月齐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帝王像后面,这座大禹像高3.8米,是用玻璃钢制作的,他身着布衣,头戴斗笠,手持疏导流水的工具。大禹,有的是心怀天下的胸襟,为了百姓,为了苍生,日夜辛劳;大禹,明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舍小家为大家,大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禹以身为度,克己奉公,身先士卒,坚韧不拔,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早已穿越时代,升华为民族之魂,已成为民族精神之源。多少年来,江城人民以大禹精神为动力,改造自然,防洪筑堤,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1998年抗洪,长江决口,九江告危,荆江分洪。武汉、九江全线告急,但领导人亲临一线、人民解放军绝不后退,保卫了身后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朴典雅的禹碑亭位于禹稷行宫的北面,因禹碑而建亭,为石木混合结构。亭内竖立着千年古碑,外有供人休息的条石凳。禹碑亭四方绿丛围绕,周边古树叠影,该处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由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禹碑相传是因大禹治水成功后为纪念其丰功伟绩刻石而制。晴川阁原禹碑是清顺治庚子年,由著名文士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遗憾的是此碑刻已残。现在禹碑亭内的禹碑为1986年重建晴川阁时建于禹碑亭内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禹碑正面按照从西安碑林勾摹禹碑碑文拓本而刻制,碑文77字,奇特难认,至今无人全识,千年难解,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想探索它的奥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碑文大意为禹受舜命治水,千辛万苦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另一面是1986年从晴川阁出土的禹碑,为清乾隆时期(1736—1796)荆南观察使李拔(振义)所摹刻,两碑文一并竖立于禹碑亭中,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禹行宫出来,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晴川阁前。据历史文字记载,晴川阁的修建始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汉阳知府范之箴倡修,取唐朝崔颢的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命名。有“三楚胜景”“千古钜观”之美称,享“天下绝景”之盛誉,是“四方冠盖所必至”的胜地。现在看见的晴川阁并非古代建筑,古代的晴川阁历经数次屡毁屡建,最终损毁在风灾之中,现在的晴川阁是现代复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阁是原汁原味的楚地建筑,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屡建屡毁的晴川阁,并没有因此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每一次重建都比之前的更为壮观。明清两代,众多的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游宴聚会,或刻石作画,或赋诗填词,赞美“楚国晴川第一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清代陈淮题写楹联为:“灵渎走双龙,夹岸直疑银汉落;仙踪杳孤鹤,隔江但有白云来。”这不正是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回应吗?晴川阁更像一名隐士,身处闹市却惬意安然,登高望水,更有一番清净体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西望去,龟山电视塔近在眼前,它位于江城武汉龟山之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电视塔。可以说,龟山电视塔是欣赏武汉全景的绝佳地,站在观景台上的你,一定会感慨这座既充满历史底蕴,又极现代化的城市,魅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在晴川阁前,我们被江城美景所陶醉其中,万里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由地感触荆楚大地的文化魅力,难怪苏轼写出千古佳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晴川阁,赏三楚胜境之景,目极远天,抒心中快意这是何等的幸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武汉三大名胜古迹让我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晴川阁,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地方,不止眼前看到的景观,更多的是要研究它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今的武汉已是一派繁华景象,古人所看到的地方如今已换了模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出现在江城人民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阁,一个让我心心念念地方,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你的面前,登高望远,武汉三镇风光一揽无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黄鹤楼与晴川阁两岸对峙,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处的便是晴川桥大桥,它是武汉第四座城区汉江公路桥,又称江汉三桥,因红色桥拱,亦称"彩虹桥"。位于汉口集家嘴与汉阳南岸嘴之间,紧邻汉江入长江口处。桥长989.75米,主跨302.93米,为跨径为280米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一跨过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桥为国内同型桥中跨度最大、结构最新、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它以一条弧形曲线跨越汉江,犹如一道天空的彩虹,是江城武汉一道靓丽景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八座长江大桥,橘红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如一道彩虹和红色的闪电,跨越在汉阳和武昌,格外亮眼 ,分外好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大师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收获颇丰,他带着我们走过了一个个景点,看到了未曾涉足的地方,古晴川阁朦胧的面纱逐渐被我们揭开,走近这里,更深地了解了三楚胜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美好聚焦,让魅力绽放,热爱生活。扑捉精彩,一次聚会永远朋友。</p> <p class="ql-block">风景这边独好,留下最美的记忆,等我们老了,坐着摇椅慢慢回味,那时一定对这段时光留恋不舍,通过影像记录生活的美好,这是最好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武汉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它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无论我用怎样的文字,都描述不尽它的历史沧桑感,只能一步步走近历史,沿着古人所留下来的文字,慢慢地了解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晴川阁景区沿江诗词碑长廊中,一种浓郁的楚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以大禹文化、晴川文化、古碑刻为主体的诗词碑刻徐徐展开,收集了全国各地大禹遗址遗迹的相关文字记载、晴川阁诗词楹联、大禹文化博物馆珍藏的古碑刻50余通,展示了晴川阁丰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晴川碑廊的石板路上,感受着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名人诗赋字字珠玑,豪放诗词风格沁人心脾,让我领略到了荆楚大地的文化底蕴, 看尽三楚胜境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历历汉阳树……”仿佛在脑海中回放,我为先人的智慧而拍案叫绝,一首首诗词碑刻犹如一座知识宝库,在吸引着游人们驻足观看,吸取知识的甘露,让楚文化慢慢润化到心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张照片凸现出老师们的魅力,更看到老师们对生活的热爱,感谢杨老师一路相陪,拍下最难忘的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来到了一个石碑前,上面刻着刚健有力的“荆楚雄风”。据记载,这是清朝乾隆年间荆南观察使李拔书写的。尽管这块石碑风尘仆仆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碑角已被磨损,然而这四个大字依然是那样的清晰,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川阁,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一座历史沧桑的楼阁深深地陶醉其中,游览晴川阁不枉此行,三楚胜境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晴川阁正门(西门)出来,附近不远处有一道城门,始建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是当年吴国为了抵御魏国的入侵而修筑的关隘,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历经多次攻守激战,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铁门关,心潮澎湃,铁门关,城门之高,确属罕见,晴川阁,一个令人感动的地方,在我的旅行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慢慢去研究它的文化底蕴,感谢此行有老师们相伴,让我深深地陶醉在美友浓情厚谊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