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兄是学霸

有龙则灵

<p class="ql-block">  1979年开办的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创举,做为新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好,各地电大管理机构都做了很多努力。电大的授课老师是一流的,全都来自北大,北师大、武汉大学等一流名校;教材也选自国内一流名校。如果要说欠缺,辅导老师是最大短板,尤其是临安这样的小县城。</p><p class="ql-block"> 电大临安机电班经过一年的磨合,大家已经适应了电视远程教育的模式,虽然再次迁居到镇中心小学,却没有对大家的学习产生影响。已经找到了自己学习模式的同学们,因为目标、天资、努力程度不同,三十多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有了差异。 远程教育的短板是学习中有了问题没有地方及时求教,我们的机电班自然无法例外。</p><p class="ql-block"> 唯一的办法是同学们相互帮助,在很多时候,学习中的难点就是隔了一层窗户纸,看不清、想不明,哪怕是冥思苦想,始终是在窗外不识真经。此时得高人指点,如同有人帮助捅破了那层纸,从此事半功倍,一通百通。 </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的过程中,班里有两位学兄从中脱颖而出,用他们的学识和助人为乐的热心,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誉,解了同学学习中的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  来自交通系统的吕力中等身材,不知道是不是肠胃不好的缘故,人显得消瘦,平日球场上难得见到他的身影。可是他单薄的身体上偏偏长着一个聪明的大脑,做为数学奇才,还在高中读书时,就撰写有关数列求和的数学论文并得到浙大老师的认可。虽然论文最终没有刊登,吕力的思路还是被老师肯定,此举惊呆了他的数学老师。</p> <p class="ql-block">  电大的开办,吕力虽然已经工作多年,已经是三十四五的年龄,依旧毅然走进了电大的校门,和一大帮年轻人一起,重新成为学生。有着数学天赋,加上名师授课,吕力的数学很快在班里崭露头角,尤其是合并成机电班后,吕力就成了不拿工资的吕老师。</p><p class="ql-block"> 课余常常有同学向他请教课堂中来不及消化的问题,问题有难有易,有些问题甚至是荒唐可笑,吕力都会不嫌其烦地耐心解答。说来也怪,同学们百思不解的难题到了他的口中,如同庖丁解牛一般,一条条、一步步分解得清晰可见…… </p> <p class="ql-block">  电大毕业后回到单位,吕力很快成为单位的业余骨干,他在单板机上编制的“全省公路最优路径选择”程序投入使用后,因使用简单,实用可靠,得到驾驶员和单位的好评,做为计算机推广应用项目得到县科委的表彰。 在后来的工作中,吕力又和人合作,一起开发“新型数控绕线机”,并在其中承担了其中控制软件的设计。新型绕线机和原来的机械绕线机相比,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使用可靠等优点。</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临安无线电厂张大坚老师创办电子研究所,曾经看中吕力的才华,想让吕力加入他的研发团队。虽然最终没有能够如愿,但是能得到临安电子行业技术领头人张师傅的认可,已经能够说明吕力在电子技术上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吕力始终没有能够在他心爱的数学上充分展现出他的天赋。由于生不逢时,高考被拒之门外,以致于和大学校园无缘,失去了继续深造、在数学领域做出更多成就的机会。换个角度想,何尝不是数学领域的损失,少了一个可能的天才。</p> <p class="ql-block">电大学习时的学兄陈微德</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吕力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数学,那么另一位学兄陈微德的表现更是全面,从物理、化学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政治,让人几乎是看不到他有什么短板。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工作也非常出色,没有因在电大学习放弃在校带班上课,可谓是学习工作两不误。</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班上大部分的辅导课(数学课除外)都是他在兼任,可以说是电大工作站的编外成员。 身材瘦小,衣着普通,粗粗一看貌不惊人,炯炯有神的眼睛被一副眼镜掩住光彩,平日里锋芒不露,接触后才发现他锦绣悉数藏在腹中。 </p> <p class="ql-block">  他是六五届高中生,毕业于名校杭州一中,还是学生在读,就被同学戏尊为牛顿。高考时因故落马,在那个“读书破万卷,不如好出身”的年代,虽然是出乎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下乡插队后结婚生子,抽调到中学成为园丁,如果没有社会的地覆天翻,也许学兄会隐居长桥的山山水水之中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p><p class="ql-block"> 77年恢复高考,家有妻儿牵挂,已经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只能遥望考场暗自神伤。 电大终于圆了多年以来的大学梦。有着老高中的底子,老师的经历,我们读到头晕眼花的电大课程到了他手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平日里遇到问题向他求教,常见他是旁征博引,轻轻松松为你解开迷津。考试前的复习,总是能看见同学等在边上求教,甚至临进考场前,还有同学会抓紧最后的机会,希望从他身上沾上一丝灵气。</p> <p class="ql-block">八二届电大临安机电班同学毕业合影,前排左一陈微德,二排左三吕力。</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人说:“看到美好,人人常常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羡慕、嫉妒、恨。” 可是当你从成绩单中看到,一个连政治哲学都可以考99(实际应该是100)的学兄,除了羡慕敬佩外很难再有其他。 共同的学习,同学们从两位学兄身上学到了许多,除直接求教的受益外,还具有标杆作用激励大家追赶。机电班同学们成绩有了更多的进步,两位学兄功不可没。换句话说:“两位学兄的存在,是我们机电班同学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有了两位学兄的榜样在前,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差距依旧是那么明显。用女同学中的佼佼者陈醴生的话:“和陈微德(吕力)老师相处下来,明白一个道理,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就算你也考出了一百分,你仍然只是个好一点的学生!” </p> <p class="ql-block">2022年,电大同学看望老领导合影。右二是当年的电大负责人,原县政协主席程亮,右三是学兄陈微德。</p> <p class="ql-block">  电大毕业后,陈微德是学生(包括后几届)中唯一转岗为电大老师的。对他的转岗,大家是心服口服。电大期间,陈微德负责教育安排,他的工作赢得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九十年代,他又应杭州万马集团老总的邀请,先后出任电子公司技术主管、总经理、董事长,在工业战线,依旧是游刃有余、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从两位学兄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电大毕业后各奔东西,但是和吕力在计算机应用推广中,与陈微德在电大辅导课上,都有过时断时续的联系,经常可以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和班级,从来都不会缺少优秀的学生,但是能称为学霸则是可遇而不可求。我们的机电班是幸运的,不仅仅遇到了学霸,而且是两个!</p><p class="ql-block"> 电大临安机电班同学四十周年聚会,吕力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他本人和同学们为之感到遗憾,希望吕力早日康复!在此祝两位学兄身体健康,笑对夕阳。</p> <p class="ql-block">附言:</p><p class="ql-block"> “我的学兄是学霸”是【我的同学我的班】一书选段。</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我的班】尽可能收集了当年的原始资料,包括校徽、学生证、成绩报告单和教材;并请九十高龄的校领导和老师题词作序;书中记录了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时光,记录了同学和老师克服困难,艰难汝成的奋斗过程。真实展现了电大筚路蓝缕的创办之路。</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我的班】已付印成书,由于篇幅较多,从中选取部分章节与朋友和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 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或有意收藏的朋友可单独与我联系(赠阅),存书不多,学校图书馆,尤其是电大图书馆优先。有兴趣知道以后的故事,请关注后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