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笔记——谬论抽烟

老钟

<p class="ql-block">  老公嗜烟。尼古丁伟于尼古拉,烟龄长过婚龄。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反倒向我灌输了系列“妙论”,实则是谬论。为供众姐妹口诛笔伐,帮我治治我家糟老头子的烟症,现记录披露如下:</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始于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纸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盛于宋 苏东坡:一蓑烟草任平生)</p> <p class="ql-block">  (红于元 盍西村: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p> <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行为仪式。本人向来内向腼腆,烟是掩饰表情最实用的道具,与人交往找不到话说时,点一支烟,也就掩饰了当下的尴尬,以填补自己的社会角色心理缺陷,最终完成了从木讷到潇洒的过渡。喜欢蓄着络腮胡抽烟的男人,烟圈儿一吐,豪气干云;喜欢翘着二郎腿抽烟的女人,俏面微扬,目空一切。</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自制手段。当年与你初相遇,止不住地心旌摇荡,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就老想往你身上放。好在烟在手上手在烟上,才没有因猴急惹恼、失去了你;婚后呢,想和你吵架时点一支烟,烟冒出来,火就憋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感情寄托。常年奔波在外,夜深人静孤独寂寞时借烟烧离愁,与烟的接触就有如与人的对话,亲着烟嘴儿就像亲着你的嘴儿(天哪,老娘的嘴啥时成了烟嘴?)。</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礼节礼貌。香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脱离了物质范畴,成为懂窍、示好的信息元素。“烟是和气草”已为众人熟知,这里不再展开论述。</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交友选择。戒了烟的人断不可深交。烟都能戒掉的家伙还能有啥事儿干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生活品质。抽烟伤身,不抽烟伤心,伤身和伤心之间两害相权;抽烟影响寿命,不抽烟影响寿命质量,长寿和享受之间二者不可得兼。</p> <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社交技巧。抽烟作为群体互动行为,自有靠各人领悟的潜规则。所以,我一般揣着两种烟,档次高点的,中不溜秋的。那就得因人而异,看菜下饭: 人家抽好烟,你自己抽孬烟,那就叫掉分儿;人家抽孬烟,你自己抽好烟,那就可能不是在烧烟而是在烧人,或者叫显摆。南京有个周久耕就是因为不识时务显摆高档烟遭遇人肉搜索翻了船的。还有,这敬烟也有讲究:常人和朋友之间是一支一支地敬 ,去部门办事可以一包一包地敬,到别人家里相求,那就得一条一条地敬了。</p><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名人效应。佛罗伊德说:“吸烟是吸烟者幼年时期母乳不足而在口腔内进行的自体性吸吮补偿。”由于他童年不幸,所以抽了一辈子的烟,可怜天下吸烟人;丘吉尔则是把雪茄放在威士忌里蘸一下再抽,典型的烟酒不分家,引来许多名人纷纷效仿;卡斯特罗十五岁开始抽烟,后来每天十大只“哈瓦那”,直把古巴雪茄抽成世界名牌;至于斯大林、麦克阿瑟、鲁迅、贺龙一干人玩儿烟斗玩儿成顶级酷哥等等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抽烟是一种当代时尚。“喜欢你淡淡的烟草味”已经和“你身上有别人的香水味”一起进入流行曲目,受到俊男靓女们的热捧。</p><p class="ql-block"> (潮在当今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雾齐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算了。不说他这些无厘头了,越说越来气,叔可忍婶不可忍!</p><p class="ql-block"> 除了影响健康耗费钱财,我还有一层担忧:我家老公被烟熏得如此投机取巧、巧舌如簧,显然具有当官的潜质。万一他哪天当了官甚至当了大官,会不会抽成周久耕呢?会不会遭遇人肉搜索呢?甚而至于,会不会有朝一日转而搜索人肉呢?</p><p class="ql-block"> 送他四个字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