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说青春

心情好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晚在美篇“对对子,我出上联你来接”美友圈里,看到有人出了个上联“一缕清风吹好梦”,我闲来无事,对了个“几朵腊梅染青春”。我不懂吟诗作对,对的平仄可能不对,但自认意境上与上联较为贴合,也符合这几天的节令特点。但是,有人问我:“青春是梅可染的吗?”我礼貌地回复:“青春,既可作春季解,亦可指美好的时光。早春时节,腊梅点染春色,亦甚可观。”结果他一大早又回我一个图片,是“青春”一词的解释,①青年时期,②青年人的年纪。意思是说,“青春”没有“春季”这个意项呀!于是我很认真地做了一番查证,加深了对这一词汇的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春,本义是指春季,后来才引申指人的青年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义的产生可从“青”“春”二字的本义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金文的写法看,它的上部像草木萌生出土的形状。它的下部是形符,指丹砂,是一种颜色鲜艳的矿物,此处用来形容草木的颜色是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萅)”也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甲骨文的写法上看,左半部的上部和下部宛若两株生长繁茂的青草,表示春字从草;左部的中部是太阳的象形字,表示“春”同太阳关系密切;右半部像草木初生,头顶种子破土而出的形状。因为每当春天到来时,小草就会破土而出,于是人们便把“草”“日”“屯”组合在一起来表示春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春”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所辑总集《楚辞》中的《大招》篇。原句是:“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大意是:“春天过去了,阳光灿烂。”这里“青”是用来修饰“春”的,因为春季草木一片青葱,“青春”便表示“青色的春天”的意思。所以,“青春”的本义是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古代,有许多诗词歌赋用的就是“青春”一词的“春季”这一本义。如,唐·李白《长歌行》:“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江南春怀》:“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李贺《三月过行宫》:“垂帘几度青春在,堪锁千年白日长。”宋·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清·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唐玄宗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最先将“青春”一词赋予了“青年时期”的新意涵。他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这样,“青春”一词便逐渐成为“人的青年时期”的代称,它原本表示“春季”的含义反倒慢慢被人遗忘了,以至于《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了“青春”本义的解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