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哈尼梯田- -大地雕塑

田园(马世宙)

<p class="ql-block">  梯田是哈尼人的灵魂。梯田存,则哈尼存;梯田亡,则哈尼亡;梯田兴,则哈尼兴。一首"哈尼哈巴"的古歌,展示哈尼人苦难史、迁徙史,他们先民来到哀牢山红河岸边,经过1300多年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巧夺天工的梯田。2013.6.22,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名扬中外与摄影家分不开。一个是元阳彝族摄影家马理文;另一个是法国摄影家扬.拉马,他们的拍摄宣传,使哈尼梯田走向了世界。如《大山的雕塑家》、《通往天堂的阶梯》等作品,引起了轰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24午后,我们从建水出发,赶到哈尼梯田坝达景区看日落,因时间晚了,山上起雾白茫茫一片,没能如愿。团友如考说,坝达梯田梦中情人!</p><p class="ql-block"> 一切美好的欣赏并非一次努力就能看见,不轻言放弃!</p> <p class="ql-block">  6.25早上我们6:00起床,想去多依树景区看日出,结果天下细雨去不成。吃过早饭,仍雾气朦胧,能见度只3/5米,我们怀抱热情与希望,再作一次努力去景区,到后仅看见模糊隐约的平台,好在途中拍了几张梯田照片。团友马飚调侃,"我到多依树看云雾,看来看去一棵树"。天不作美,但我们努力过了,遗憾是老天留给人间的一份"礼物",向往是我们对哈尼梯田的由衷喜欢!</p><p class="ql-block"> 遗憾总是难免的,哈尼梯田,我们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坡度、线条、光影、水色,构成了哈尼梯田的瑰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  山有多高,水就多高,田有多高,人有多高。哈尼人用智慧与勤劳奉献了天人合一的大地杰作。</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是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丰水期",也是最佳观赏期。天气好,从空中俯瞰,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山势蜿蜒曲折,五彩缤纷,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宛如天空之镜。</p><p class="ql-block"> 元阳哈尼梯田,世界三大梯田之一,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哈尼人不愧为大地的雕塑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哈尼人根据哀牢山气候特点,把一年分为三季,冷季、暖季和雨季。他们梯田一年种一季水稻,把森林、村落、梯田、江河四位浑为一体,成为四季着色、四时幻化、四景各异的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红米是哈尼梯田的特产。在哈尼小镇,云上梯田,我们吃的就是梯田的红米饭、红米面、红米稀饭。</p> <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一小块、一小块,只能牛耕生产,哈尼人离不开牛,但又不能户户养牛,无牛户与有牛户结"牛亲家",互助相扶。</p> <p class="ql-block">  哈尼族民居"蘑菇房"。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这样的房子玲珑美观,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  哈尼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美篇部分照片来自高敏主任和网络,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