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当学断舍离-关于所谓朋友的有感而发

郝言好语(洪山)

<p class="ql-block">人老当学断舍离-关于所谓朋友的有感而发 </p><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 <p class="ql-block">在那一年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一直宅在家中的周涛兄曾经有感而发的写了一首打油诗“天下万物皆吾子,四海之内少兄弟。持拍不忍击苍蝇,走路何曾踩蚂蚁。喂猫顿顿饥流民,遛狗年年二万里。老来归佛菩萨心,惟独对人断舍离。”远在威海的北野先生在朋友圈见到此诗,不仅拍手叫好,而且当即就把它抄录了下来。如此一来就又更是令人拍手叫绝了。</p><p class="ql-block">说心里话,我对这首诗书俱佳的打油诗不仅十分喜欢,而且还经常会以此对照检查。我发现自己在许多地方与涛兄感同身受。我也是一直都认为“包括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那些可爱的小狗小猫,还有那些陪伴着我们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树木和花草。都是我们人生的拼图里一个也不能少的美妙”。然而,在“惟有对人断舍离”的这一点儿上,与涛兄的毅然决然相比我却暂时还是停留在认识的阶段里。</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少小离家远走他乡的缘故,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交朋友。况且,无论是在连队时还是在体工队时,年龄尚小的我都一直是属于“离组织关怀和骨干队伍都比较远”的边缘人,所以,为了抱团取暖和“共渡难关”,我也就特别喜欢和身边所有同病相怜的人称兄道弟和“拉帮结伙”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在军区体工队当队员的时候,我和我们男篮的耿强、刘卫、任开鸣以及男排的付英培,曾被“誉为”我们体工队的“调皮捣蛋小组”。说起来,我们那个时候的所谓“调皮捣蛋”其实也只是“讲讲怪话偷个懒,不分场合撒个欢,骨干开会没有份,犄角旮旯抽个烟”而已。好像在岁月的长河里我发现还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或者说一种规律。当初越是一起“调皮捣蛋的人”友情越是长久、稳固和纯粹;越是曾经在骨干队伍里有着共同利益的“亲密同志和战友”,最终却大都是渐行渐远或形同陌路。</p><p class="ql-block">当然,随着时间、年龄和经历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朋友、哥们儿甚至是兄弟,那种初因“道同而相为谋”,后又“因道变而不相为谋”的事情也都是正常和自然而然的。其实,只要是你对待朋友一直都有一种始终如一的真诚,即便是彼此渐行渐远也没有一个什么孰是孰非的问题。不过,对那些“初交之时十全十美,时间一长面目全非”的人而言,则又是另当别论了。我一直认为,虽然一个人活得真实并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但如果一个人活得虚伪或者虚假,却一定是损人不利己的。</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对“朋友”这个词开始心生困惑,好像是在1971年我们国内发生那个令人震惊的大事件之后。在那一次全国性的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大运动中,我也记住了当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似乎也开始对以前朋友这个词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了。</p><p class="ql-block">毋庸讳言,在自己以诚交友的这么多年里,也曾遇到过什么诸如“背叛”、“欺骗”甚至是“被出卖”的情况🤭。而每在此时我首先都是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意无意的对朋友做过什么不厚道、不地道或者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事情。当这一切都得到了否定之后,我心里的一切也就释然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我们的这一辈子里,每一个的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都是不由分说和命中注定的。你自己心里觉得陌生也罢熟悉也罢,也都只能是由它了。更何况,在经过了这么多的天灾人祸之后,我们可能更已经看到和认识到了“生命如此短暂,哪有功夫扯淡”🤭?只要是各自安好,便就是晴天了。</p><p class="ql-block"> 2023.2.24.周五.</p><p class="ql-block"> 于海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