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知青咏叹调》:《上海知青》杂志上下载截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美篇插曲:我有一个理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知青咏叹调》——创刊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第一期 篇首语 2014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 知青老矣。一大片沧桑背影在夕阳中渐行渐远。几番挣扎,几次沉浮,知青以其深刻的群体经历向世人昭示:在偶然与必然、激情与彷徨、绚烂与幻灭、执著与放弃等多种生命元素的碰撞中,生命是如何张扬的,又是如何透支的。时至今日,社会剧烈的震荡,再一次撕裂了知青原本已疲惫的心。</p><p class="ql-block"> 呜呼,以知青之忍耐竟要经受着如此漫长的磨难,这是怎样的一道人生风景?以知青之执著在有太多理由不能坚持完美的今天,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守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明白,不是一切的委屈都可以诉说;我们无奈,知青作为一个群体,在命运的博弈中,数度出局,落魄于当今社会;我们坦然,在经历了三十多年不屈不挠的抗争后,知青心力交瘁正在老去。千百万知青终将与历史揖别,众多的知青部落终将归于沉寂。当最后一个知青离开世界的时候,再见知青已是地老天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最想表达的不是心底的叹息和遗憾,而是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还能重新点燃青春的激情,一如当年的模样?历史留与我们周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这个充满太多遗憾的词语,也几成定论,少有拓展的空间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知青”——即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然而知青老去,是否也意味着“知青”这个词语也随之枯萎?</p><p class="ql-block">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p> <p class="ql-block">我们无法浪漫地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也没有飘然出世,笑傲江湖的那种福份。从来历史就有两种:一种是印成书。另一种是很难写进书里,只能任其在风中飘逝,千百万知青的故事,一半偶然,一半故意,充满激情地闯进了历史的视野,呼应着艰难前行中的民族精神。天地悠悠,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奉献社会的与社会给我们的天平如此失衡,但在追求人生价值及维护人的尊严上,我们没有敷衍麻木,而是实实在在地奋斗着。</p><p class="ql-block"> 知青沉浮的经历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前人和来者可望而不可及的,面对知青,让亲历者欲说还休,让探访者无言以对。天地悠悠,情何以堪,知青的故事,唯知青所有。</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能消几番风雨?夕阳中最可怜一片江山。然而我们深信不疑的是:知青这面历尽沧桑的旗帜,将永远飘扬在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因为其燃烧的激情已化为永恒,成为中国大地上永远不被毁灭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激情仍在燃烧,知青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