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各种长相,看看你属于哪种?

贝贝舟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人的长相会呈现一定差别,这些差别形成了最初的部落群体长相特点。今天的美篇就来聊聊中华民族的各种长相…</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是多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战争和不断迁徙,逐渐走向了融合,虽然原部落的长相特点在减弱,但并没消失。下面是中华民族的各种长相,看看你属于哪种?</p> <p class="ql-block">中国各地各省人长相,类型,基因,研究清楚自己的类型与喜欢的类型,对于事业,爱情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由于战乱,移民,导致现在的中国各地人都是各种长相都有,只会有比例上的不同,很多都是多种基因混血,不具有单一类型特点,比如杨洋,井柏然就是古羌与东夷混血类型,张若昀,胡彦斌则是满人与百越混血类型。</p> <p class="ql-block">现代身份证上的民族划分是一个人造政治概念,是机械模仿苏联的民族理论而定的,民族不等于种族,实际上中国民族划分非常混乱,很多都是自己申报或根据语言,历史,文化划分的,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基因检测。</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可划分为本文所述的几大基本族群:</p><p class="ql-block">1.古羌/纯汉人</p><p class="ql-block">指的是新石器时代前期中期甘肃青海地区的古人类族群,而不是现代羌族,汉族。纯汉人不是起源于中原地区,而是西北甘肃青海地区,只是后来才到了中原。长相特点:标准长度鹅蛋脸或瓜子脸,高鼻梁,浅眼窝,单眼皮,帅哥美女比例高。</p> <p class="ql-block">2.东夷人</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分布于山东,苏北。东夷是一个零散的部落统称,东夷内部,纯东夷人,汉羌,古中原,苗瑶,都可见分布,指典型纯东夷人。东夷人是山东,苏北的土著,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安徽北部由于先秦时期的移民,以及辽代,金代汉人进入东北,后来的闯关东,整个北方都有分布长相特点:鼻梁高,深眼窝,胡须体毛多,长方脸或方脸,面部瘦削,棱角分明,立体感强。</p> <p class="ql-block">3.东胡人(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的主要人群长相属于此体系)</p><p class="ql-block">长相特点:小眼睛,浅眼窝,单眼皮,肿眼泡,卧蝉明显,宽眉眼距,较大的方脸圆脸,鼻梁中等偏高,鼻翼中等偏窄,面部和身体的脂肪都比较多,显得比较粗壮,由于远古时期炎黄大战苗瑶首领蚩尤,一部分苗瑶北上融入东胡,因此一部分东胡人低鼻梁,宽鼻翼。</p><p class="ql-block">内蒙古东部的蒙古族由于粟末靺鞨,女真基因,瓜子脸较多,内蒙古西部的蒙古族比较纯,脸比较大,参考《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古蒙古高原类型人种复原图,东胡族群的头骨测量报告,元代 皇帝皇后,画像。</p> <p class="ql-block">4.肃慎+惠莫人(huimo)</p><p class="ql-block">肃慎,惠莫,古代本来是两个族群,但惠莫人后代建立的高句丽灭亡后,大部分族人融入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后来形成了女真,满人,因此,除了一部分比较纯的朝鲜族,肃慎惠莫已经混血而成为一个族群。目前没有肃慎人的体质人类学资料,无法判断肃慎人长相,只能判断肃慎惠莫混血后代---满人的长相,以及惠莫人长相。</p> <p class="ql-block">5.惠莫人(扶余,高句丽,一部分韩国人,日本弥生人的主要人群长相属于此体系)</p><p class="ql-block">长相特点:惠莫人考古资料很少,根据惠莫人的后代---弥生人画像来看,长相为比较长的鹅蛋脸或瓜子脸,单眼皮,浅眼窝,小眼睛,宽眉眼距,宽眼距(眉眼距指的是眉毛与眼睛的距离,眼距指的是两个眼睛之间的距离)惠莫人与满人长得非常像,根据弥生人画像,两种人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惠莫人眼距更宽。</p> <p class="ql-block">6.苗瑶人</p><p class="ql-block">起源于长江中游,后来扩散到中原。长相特点:由于苗瑶与百越有一定的融合,所以单眼皮双眼皮均有,但苗瑶本身长相包括:浅眼窝,眉毛有明显弯度,鼻梁低,鼻翼宽,比较大而短的方脸,圆脸,皮肤黑,面部身体脂肪较多。</p> <p class="ql-block">7.百越人</p><p class="ql-block">生活在长江下游至岭南的广大地域。长相特点:眉毛有明显弯度,眉骨凸出,眼睛凹陷,单眼皮或双眼皮,鼻梁塌陷,鼻翼宽,鼻孔大,颧骨凸出,方脸,面部瘦削,棱角分明,身体瘦削。</p> <p class="ql-block">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常见一种方脸,眯眯眼的类型,比如李荣浩可能是南北朝时期鲜卑,元代蒙古人的小眼睛,与东夷方脸。</p><p class="ql-block">此外,中国还有微量的突厥,西域各国带来的白人基因,新罗,高丽带来的三韩土著基因,百濮基因,波利尼西亚基因。</p><p class="ql-block">(来源:趣说正史)</p> <p class="ql-block">(胡彦斌祖籍浙江省宁波市)</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各个区域长相特点,快来看看你的长相是属于哪种!</p><p class="ql-block">我这人平时喜欢观察,去过一些地方,我发现山东人尤其女性有一些有很鲜明的长相特点,山西人尤其男性也有长相特点,四川人,广东人,福建人等等,不少人都有长相特点。就是那种“一看就是XX人的脸”这种感觉。经过当代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的祖源、基因和体质特征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都有着同样的脸。还有瑟瑟发抖的类型</p> <p class="ql-block">(河姆渡人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来看看各位读者是有没有自己家乡地域长相特点呢?</p> <p class="ql-block">东亚型(Sinid)</p><p class="ql-block">东亚地区占支配地位的人群类型,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群类型。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渔猎部落,之后往南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原住民,近代以来通过商业、移民扩散到东南亚各地。身体大多较为瘦高,四肢短,中颅型,脸长且平,不少是单眼皮,鼻翼并不很宽,浅棕黄肤色,黑直发,体毛少。东亚型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流域型,南方东亚型,特别是珠江型身高较矮壮,而越南的东京型、安南型与珠江型类似但较瘦。人口众多的长江型体态介于南方和北方东亚型之间。康巴型体型强健,似乎历史较为悠久。而在日本,最接近东亚型的则是长洲型和役人型。</p> <p class="ql-block">黄河流域型(Huanghoid)</p><p class="ql-block">得名于黄河,北方东亚类型的代表,由黄土高原古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而来,常被认为是东亚型的典型,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在福建的河洛人(福佬)中也有分布,从古代开始就通过移民、贸易而分布于中国、满洲、蒙古、朝鲜和日本。</p> <p class="ql-block">长江流域型(Changkiangid)</p><p class="ql-block">东亚型的子类型,得名于长江,如今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人群子类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稻作农民。常见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省,通过移民和贸易,数以百万计的长江汉人如今也广泛分布于巽他群岛、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平均脸男子长得似乎有点像武磊。)</p> <p class="ql-block">珠江流域型(Chukiangid)</p><p class="ql-block">南方东亚人的子类型,得名于珠江,起源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的渔民、农夫、林中人。如今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的典型人群,混合了越南、傣和孟人的成分,在朝鲜和日本极为稀少,如今在南洋也有广泛分布。</p> <p class="ql-block">东京型(Tonkinesid)</p><p class="ql-block">南方东亚型的子类型,属于东亚型和土著掸族类型的混合类型。典型代表分布于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广泛分布于北越,在中南半岛和中国南部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安南型(Annamid)</p><p class="ql-block">得名于越南的古称安南,常见于越南中部,安南型的人群许多非常瘦。可能起源于向南方扩张的汉人与南方蒙古人群的混合,在南越,南方蒙古人群成分更多。这种类型在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都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康巴型(Kham)</p><p class="ql-block">东亚类型中比较强壮的子类型,可能是一种适应了高海拔生活的古老类型。常见于西藏东部,尤其是康巴地区,在藏南、青海、甘肃、四川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在中南半岛有低频分布。</p> <p class="ql-block">吐蕃型(Tibetid)</p><p class="ql-block">东亚型和印度型(或者印第安?)接触后的产物,也可能是原始西伯利亚群体适应高海拔地区额结果,经常呈现出类似印第安人的特征。典型代表分布于拉达克和西藏的阿里地区,在青藏高原的其他群体,特别是游牧民中较为常见,在四川、云南的彝族中也比较常见。低频分布于中国的其他地区、尼泊尔、缅甸和中亚。</p> <p class="ql-block">通古斯型(Tungid)</p><p class="ql-block">中亚的典型类型,广泛分布于从戈壁沙漠到西伯利亚冻土的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往中亚西部扩张。通古斯人身材粗壮,四肢短,头较短,低颅型,脸圆而扁平,内眦赘皮强烈,浅棕黄肤色,直黑发,体毛少。脸部特别扁平,低颅型,短头颅的戈壁类型常被视为通古斯型的代表。在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区可以见到一种长头,脸部超级扁平的类型,在阿尔泰地区和日本、朝鲜都能发现受通古斯人影响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库页岛型(Amur-Sakhalin)</p><p class="ql-block">一种独特的通古斯类型,可能在旧石器时代就和同伴们分开,是分布俄罗斯黑龙江流域地区,库页岛,千岛群岛的人群类型,典型代表是尼夫赫人,在鄂伦春人和阿留申人中也有发现,和其他通古斯类型人群相比,体毛较多,下巴突出,这可能显示了他们与阿伊努类型的混血。身材矮小到中等。</p> <p class="ql-block">贝加尔型(Baykal)</p><p class="ql-block">北方通古斯类型,得名于贝加尔湖。他们主要居住在东西伯利亚的苔原和沼泽地,典型代表是东支鄂温克人、尤卡吉尔人,在雅库特人、西支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中也有不少混血的后代。尽管分布非常广泛,但这种类型的人口不足10万。</p> <p class="ql-block">戈壁型(Gobid)</p><p class="ql-block">他们是内亚沙漠和草原的通古斯人,起源于古代的匈奴、柔然和蒙古人,之后向西与咸海型人结合。今天,他们是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图瓦人中最典型的类型,在南阿尔泰人、雅库特人甚至部分哈萨克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日本人、中国人、苗人和西藏人中也有分布,17世纪时土尔扈特人将戈壁型人的血液散布到黑海沿岸。</p> <p class="ql-block">咸海型(Aralid)</p><p class="ql-block">通古斯人的西部类型,受到了图兰型人群的影响。在古代他们建立了匈奴(或匈人?)、柔然(或阿瓦尔?)、哈扎尔汗国,统治着域内的图兰、诺迪克和地中海型人群。如今是哈萨克斯坦最常见的人群类型,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和鞑靼共和国的突厥人群中也有分布,在雅库特人、涅涅茨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和其他族群中有低频分布。</p> <p class="ql-block">山地咸海型(Mountain Aralid)</p><p class="ql-block">一种受到少量图兰型人群影响的通古斯类型,主要居住于天山山脉、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西部。常见于吉尔吉斯人中,在哈萨克人、蒙古人、维吾尔人中也有少量这种类型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南方蒙古型(South Mongolid)</p><p class="ql-block">中南半岛和巽他群岛占统治地位的人群。可能起源于东亚,新石器时代开始向南方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土著:维达人和尼格利陀人。高颅型,棕黄色皮肤,直发或波状发,鼻翼较宽,脸部较宽,内眦赘皮较弱。南方蒙古性人群种类多样,分布于从马达加斯加到日本甚至复活节岛的广大区域。从缅甸山区矮壮的德昂-布朗型、瘦长的掸族型、印尼的新马来型、东南亚群岛森林的原始马来型到强壮的太平洋型,南方蒙古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掸族型(Shanid)</p><p class="ql-block">受东亚类型影响明显的南方蒙古类群,得名于掸族,他们来自云南,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帝国,但在当地定居后,多少受到了本地维达型人群以及布朗-德昂型人群的影响。掸族型主要居住在伊洛瓦底河平原以及掸邦高地,常见于缅族、掸族中,在云南的丘陵地带以及中国南方甚至是西藏(尤其是喇嘛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东掸族型(Palaungid)</p><p class="ql-block">掸族型的东部变体,受维达型人群影响较少,可能来自于中国南方的移民。这种类型常见于老挝和泰国北部,在傣族、京族、南方汉族以及高棉人中也有发现。</p> <p class="ql-block">布朗-德昂型(Palaungid)</p><p class="ql-block">得名于布朗族或者崩龙族(缅甸语意为山地居民),他们在维达人之后,闪族人之前来到中南半岛。典型代表是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在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傣族、南方汉族以及印度的蒙达族中也有这一类型的成分。</p> <p class="ql-block">东布朗-德昂型(East Palaungid)</p><p class="ql-block">布朗-德昂型的东部类型,被发现于中国南方的丘陵之中,具有更明显的东亚型特征。在中国-缅甸-越南的交界地带以及云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地区的丘陵中比较常见,在彝族、苗族、瑶族等族群中有许多混合类型。</p> <p class="ql-block">南布朗-德昂型(South Palaungid)</p><p class="ql-block">南方的布朗-德昂类型,具有微弱的维达型影响。典型代表是泰国、老挝和越南部分地区的山地民族,比如老松族、克木族等,在中国南方、泰国北方以及加里曼丹岛南部和菲律宾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克钦型(Kachinid)</p><p class="ql-block">一种比较强壮的原始马来类型人群,得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族,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典型代表自然是克钦族,在克伦族以及缅甸、不丹、尼科巴群岛甚至印尼的其他族群,比如莫肯人、巴塔克人、达雅克人中也有分布。有一种那加型子类型,主要见于印度北部的那加人以及克木人、老挝人中。</p> <p class="ql-block">民系分类</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个汉族人口占据主导的国家,除了地域以外,还可以按照民系这一分类,归类有代表性的长相。所谓民系,又可称次民族、亚民族,指民族内部的分支,因相似的语言,文化,习俗等而产生认同。这一概念由广东学者罗香林提出(最初源于对客家人群体的研究)。虽然民族,民系这一概念可以被理解为想象的共同体,但想象是基于共同的认同或者起源的。民系分布往往与地域重合,用民系这一概念回答本问题,应该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汉族可粗略的分为8个民系,或细分为16个民系</p><p class="ql-block">1.北方民系,普遍意义上的官话区,可以细分如下:</p><p class="ql-block">东北民系:分布在东北三省除大连以外的地区,人口约1.2亿。说东北官话,主食以大米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和满洲-朝鲜类型长相(东北地区在满清前也是有汉族居住的,但现在东北的居民大多以清末民国年间的移民后代为主,和华北汉人的差别并不是很大~)。</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幽燕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北京和河北北部(大致相当于北京和民国时的热河省),人口约2000万,说北京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北京人,欢迎大家提供素材)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北京作为首都其实人口的来源很广泛,所以分类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冀鲁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山东中西部、天津郊县和河北东南部,人口约1亿,说冀鲁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胶辽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山东东部和辽宁南部,人口少于2000万,说胶辽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中原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河南、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人口约1.4亿,说中原官话,有大量人群以洪洞大槐树为认同,主食以面食为主。属于华北类型和长江类型混合的长相。</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关中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陕西中部,人口约4000万,说中原官话关中片,主食以面食为主,长相主要属于华北类型。</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兰银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甘肃北部、宁夏北部,人口约3000万,说兰银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历史上经常被游牧或定居、来自青藏、蒙古和中原的各方势力交替统治,所以人群的来源比较复杂~(甘肃和陕西的人外貌上具体有什么差别?不是很清楚,望知情人补充)。</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江淮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安徽、江苏两省及湖北东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人口约7000万,说江淮官话。主食大米、面食皆有,长相属于华北类型和长江类型的混合(江淮地区在古代是南北方政权争夺的重点,处于南北交接之地,人群的来源和语言比较多样(比如扬州和南京古代都是吴方言区),如今又分属于多省,其实很难归类)。</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湖广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于湖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西北部和广西北部部分地区,人口约1.2亿,主要说西南官话,以大米为主食,长相属于长江类型。</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巴蜀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人口约1亿2千万,历史上使用巴蜀语,现说西南官话,以麻城孝感乡为认同。以大米为主食。</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晋绥民系: </p><p class="ql-block">分布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等地,人口约6000万,说晋方言(有时会被归为官话的分支),以面食作为主食,长相基本属于华北类型。</p><p class="ql-block">山西南部是汉族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北部则处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界之地(在先秦,游牧民族的分布更往南),从先秦到南北朝,山西北部一直居住着一些游牧民族,这些游牧人对山西人来源和外貌的影响,待考。</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吴越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人口约7700万,说吴方言,由古代吴越人和北方各地移民融合形成现代的吴越民系。主食是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p><p class="ql-block">其中上海民系: 分布于上海,人口约24,152,700人。</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湖湘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在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临近的广西东北部一带;人口约3600万,说湘方言,由古代楚国人、苗瑶土著民族,以及江西和北方各地移民的融合而形成的现代的湖湘民系。湖湘民系的饮食以鲜香辣为特色,主食为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和苗瑶类型混合。</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江右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一带、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人口约5200万,说赣方言;以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主食是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和华南类型混合。</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客家民系:</p><p class="ql-block">主要在广东东部大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广西东部、湖南东南角,台湾,香港、四川的些许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地方乃至世界各地;人口约4500万(海外约600万,随标准不同,数据各有出入),说客家话,多数以宁化石壁村为认同。主食以大米为主,长相主要属于华南类型,关于客家人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假设,占主流的假设是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民系这一概念的产生就得自于对客家人的研究。</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闽海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以及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在广东、海南、浙江的沿海、香港、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都有使用者,人口约1亿4000万,说闽方言,多数以固始为认同。主食以大米为主,长相基本属于华南类型,但部分闽方言人群长相接近华北类型。</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广府民系:</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海南岛和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欧美各地等。广东人口约6300万、广西人口约2300万-2500万,海南岛约50-100万、香港约250万广府人,世界各地海外近2000万广府人[3],总共1亿7百万-1亿8百万,说粤语或广府话。多数以南雄珠玑巷为认同。</p><p class="ql-block">在大民系划分上包括语言不太相通的四邑民系(有争议)、广西平话族群或汉化的少数民族,及其他与粤语广州话有些说不同土话的民系,但各地土话近年被广府粤语逐步同化,就连饮食也跟随广府文化。</p><p class="ql-block">这里边康有为、梁启超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相~</p><p class="ql-block">明星代表:</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都是广府人啦)</p><p class="ql-block">除了地域、民系外,文化也会对人的长相产生巨大的差异。服饰、化妆的不同,很容易让同一个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比如下图的藏族歌手阿兰.达瓦卓玛——</p> <p class="ql-block">按地域来说,中国各地的长相变化大致呈现如下趋势。由北往南,脸型从长变短,五官位置从靠上变为靠下,眼睛大小逐渐增加,鼻翼宽度逐渐增加,肤色逐渐变深,嘴唇逐渐变厚。这种外貌差异除了祖先来源不同原因以外,一般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比如地形,或者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离)引起的。比如说南方炎热需要散热,因此鼻翼宽度和嘴唇厚度增加,而北方寒冷,鼻子起到加热空气的作用,因此会变得比较长等等。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比寒带地区丰富,对于人种而言也是如此,南方地区的人长相相对就较为多样。</p><p class="ql-block">分子人类学的讨论经常根据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讨论祖先来源,并常将其与外貌结合,然而在外貌方面,通常受母系的影响更多,而关于母系线粒体dna的介绍则相对较少(另外,从阿伊努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相差甚大的外貌上,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体态等表征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从秦统一直到三国时期,汉族人口占优势的地区基本都在长江以北,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南渡之后,汉族才成为南北方地区人口占比最多的民族。大部分汉族祖先都来自北方,父系的相似度是很高的。而在南方的汉族中,融入了较多当地土著母系的成分,所以相对来说,南方人外貌更多样。但总体上来说,各地汉族的相似度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最后对少数民族长相特点的总结,也许更有代表性~</p><p class="ql-block">最后简要梳理一下汉人扩张的历史:(越是上古,推断的成分就越多,不少内容还需存疑)</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后期(大约公元前3000-2000年),东亚大陆上存在着由不同族群创造的各种文明。在华北平原地区,居住着仰韶文化的先民,他们大多属于东羌人,是现代汉族主体的构成部分。在辽宁、内蒙古、河北交界的地区,栖居着另一支东羌人,他们创造了红山文化,龙作为红山文化崇拜的图腾,如今成为了凝聚汉族认同的一种符号。我们传说中的黄帝,可能就是上古红山文化的领袖(炎帝可能是仰韶文化的领袖),这两种文化的先民,成为如今汉族的主要来源。在仰韶文化西侧的河西地区,分布着东羌人的亲戚-西羌人,他们可能还处于游牧阶段,现在的藏缅语人群,可能就起源于这些西羌人。</p><p class="ql-block">而在山东,分布着由东夷人创造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有不少身体改造的习俗,崇拜鸟,整个环渤海区域,包括朝鲜半岛沿海,都属于东夷文化的辐射区。东夷人可能是商超的建立者,孔子和庄子,就是商朝遗民的后代。东夷人后来也成为了汉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来源可能比较复杂,有体型高大的波利尼西亚类型,也有类似中原的类型等等。</p><p class="ql-block">在长江流域东部,也就是今日所说的江南地区,生活着良渚和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传说中的百越,需要注意的是,百越是个泛称,包含了众多不同的部族),这里已经出现了阶级社会和城市、神庙。百越人的后代建立了越国,之后除了留守本地的百越人以外,一部分百越人来到海外,成为南岛语人群的主要来源之一。</p><p class="ql-block">在长江流域中部,后来楚国的核心区域,分布着三苗人建立的屈家岭、大溪文化。他们可能创造了最早的稻作文化,三苗的后代成为了如今苗瑶语系人群(可能还包括壮侗语系人群)的主要来源,他们同样继承了稻作文化,在节日中经常制作糯米食品。</p><p class="ql-block">巴蜀地区我了解比较少,从之后三星堆的面具推断,当地的土著可能是羌人。</p><p class="ql-block">在新疆西部,分布着不少吐火罗人和塞人,他们都属于我们如今所说的白种人或者高加索人,新疆东部早期的主要居民则可能是游牧的西羌人。</p><p class="ql-block">尽管日后这些区域会逐渐被汉人所占据,但这些先民作为当地土著,构成了本地人口的底层,他们的文化、语言、血缘至今仍留有不少痕迹,中国人的地域长相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不同的先民。</p><p class="ql-block">商朝之后,西部的周人建立了周朝,周人在人数上并不占优,他们通过策立封国的方式,在各地建立了定居点,而当时在定居点周围,往往分布着来源、语言和习俗都不相同的异族,以这些定居点为中心,汉人不断扩张并同化着异族。当时异族的分布极为靠近中原地区,西周的都城就曾被异族犬戎攻破。</p><p class="ql-block">所以到了春秋时期,中国的民族分布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当时汉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华北地区。在全国各地都栖居着不少异族,从浙江、江西直到两广,居住着各种百越族群;长江中游居住着三苗人组成的荆蛮;在江苏和安徽,居住着淮夷;如今的巴蜀地区,居住着巴人和蜀人,云贵地区则分布着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日后被称为百濮(他们可能属于南亚语系人群);从关中到甘肃,居住着游牧的羌人;山西高原居住着北狄、林胡、娄烦等游牧民族,河北北部分布着生活方式类似的山戎,此时山东还留有不少东夷的遗民,主体是莱夷;而在遥远的东北,则居住着渔猎的肃慎。</p><p class="ql-block">从此直到东汉时期,汉人以华北为中心,不断向四周开拓,而异族则逐渐被挤占到远离中心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到了三国时期,通过同化或者移民,汉人已经在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区域占据主导地位,曾经在江南占据主导的百越成为了零星分布的山越,此时人口分布仍旧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经历了汉人政权百年的内战,西晋短暂的统一了中国,因天灾和宫廷内斗,匈奴领袖刘渊建立的“汉”在永嘉五年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并屠杀了大量贵族、市民,史称“永嘉之乱”。晋朝统治者随之南迁,以建康(南京)为都,建立东晋。伴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大批公卿贵族,市民随之南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或“衣冠南渡”。</p><p class="ql-block">之后的东晋时期,异族政权逐渐控制了北方,恰如罗马帝国边缘的日耳曼人。随着北魏的建立,鲜卑人确立了对于长江以北的统治地位,隋、唐继承了鲜卑的统治,重新统一了中国(隋唐的建立者即使不是鲜卑人,也是深受鲜卑影响的汉人贵族)。唐代中期,粟特权臣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粟特人是中亚的土著,印欧人的一支),战争造成了人的迁徙,大量北人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伴随着北人南迁和对南方的逐渐开拓,长江以南人口和经济开始逐渐接近并最终超越北方。</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大规模南迁过程与永嘉南渡有些类似,北宋末年,迅速崛起的金朝攻占东京开封,徽钦两帝被虏,北宋灭亡,幸存贵族,伴随着平民最终在临安建都,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和经济已经和北方相当,经历这次南渡以后,长江以南经济和人口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p><p class="ql-block">这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奠定了如今中国人口的分布,以汉人先民和各地土著为基础,以文化、语言为纽带,形成了今日的汉族。</p><p class="ql-block">(以上摘自"鹰眼视")</p> <p class="ql-block">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 到底长啥样?</p><p class="ql-block">1,匈奴族人</p><p class="ql-block">匈奴族是黄种人,在商代叫“猃狁”,后来北匈奴被汉代击败,西迁,南匈奴则留在内蒙一代</p><p class="ql-block">匈奴族是什么长相?匈奴人颧骨高,所以脸看起来似乎宽一些。眉粗眼小且正额相对窄。鼻梁稍比汉人长,很少有人有“朝天鼻”。</p><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刘禹锡就是匈奴族,看看他的长相:高颧骨,直鼻梁,这就是典型的匈奴族长相。</p> <p class="ql-block">2,鲜卑族人</p><p class="ql-block">鲜卑族是黄种人,源自“东胡”,其中慕容部肤色较白,又被叫做“白虏”,鲜卑曾经建立150之久的北魏王朝,大部分融入汉族虽然蒙古族是鲜卑宇文部的后代,但是鲜卑人和蒙古人的长相有着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鲜卑族相貌特征:</p><p class="ql-block">1,前额较窄</p><p class="ql-block">2,脸型尖细,而非圆脸</p><p class="ql-block">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个特征“鹰钩鼻”</p><p class="ql-block">4,肤色不是很深</p><p class="ql-block">5,大部分是单眼皮</p><p class="ql-block">像刘德华,窦骁那种长相一般就是标准的。(当然他们都是汉族)</p><p class="ql-block">鲜卑族长相看看佟丽娅 ,长相:尖脸,窄额,鹰钩鼻:</p> <p class="ql-block">3,氐族人</p><p class="ql-block">氐族是西南夷,和羌族同源,后代有今天的纳西族,白族,彝族,臧族等,历史上符坚的前秦一度很强盛</p><p class="ql-block">氐族长相:1, 前额突出</p><p class="ql-block">2,高鼻,双眼皮较多,眼睛淡黄</p><p class="ql-block">3,肤色比鲜卑等较黑</p><p class="ql-block">4,脸部轮廓分明,(这点很重要)</p><p class="ql-block">蒲巴甲就是典型的氐族长相:前额突出,高鼻(但是绝对没有鹰钩鼻),脸部轮廓分明。</p> <p class="ql-block">4,羯族人</p><p class="ql-block">属于小月氏,是白种人(看清楚了,是白种人!!),原来住于阿富汗,后来进入中原,羯族与汉族很少混血,后来归于何处,史书也语焉不详。</p><p class="ql-block">下图这是俄罗斯考古学家复原的南西伯利亚古墓中出土的与石虎同族的月氏人武士头颅复原图,属典型的蒙古人种与欧罗巴人种混合类型。所以只要不是这个长相,应该放心了,像当年明月(石悦,姓石),侯佩岑(姓侯),他们都是典型的汉族长相,不可能是石勒,侯景的后人,可以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5,突厥族人</p><p class="ql-block">突厥族是丁零的后人,丁零又叫敕勒,铁勒,有首歌,《敕勒歌》,就是丁零的斛律金唱给高欢听的,流传至今丁零的后人除了突厥,还有回纥,而回纥就是今天的畏兀儿,他们的长相,不用说了,你知道的。</p><p class="ql-block">突厥族长相:</p><p class="ql-block">1,高鼻深目</p><p class="ql-block">2,脸部轮廓不分明(很重要)</p><p class="ql-block">3,大眼睛</p><p class="ql-block">张韶涵的外公是畏兀儿,看看她的长相</p> <p class="ql-block">6,契丹族人</p><p class="ql-block">契丹族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是黄种人,和蒙古同源,但是长相和蒙古族大相径庭(不知道为什么),契丹的发型很奇特,是髡发(就是剃光头,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p><p class="ql-block">契丹族曾经建立辽朝,现在的俄语中中国还叫做“KITAN”,达斡尔族就是契丹的后裔,清朝的末代皇后就是达斡尔族,郭布罗.婉容皇后.</p><p class="ql-block">契丹族长相:</p><p class="ql-block">1,高颧骨</p><p class="ql-block">2,高鼻梁</p><p class="ql-block">3,尖脸(不是圆脸)</p><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美女好多吖,微博上的郭婉莹,好漂亮的大眼睛,她的长相就是典型的契丹族长相。此外,孙菲菲的长相也是(当然,孙菲菲是汉族了)。</p> <p class="ql-block">7,蒙古族人</p><p class="ql-block">蒙古族是鲜卑宇文部的后人,其他无需多说,是黄种人,今天的黄种人就叫做”蒙古人种“</p><p class="ql-block">蒙古族长相:</p><p class="ql-block">1,面部扁平,多为圆脸</p><p class="ql-block">2,塌鼻梁(而不是高鼻梁)</p><p class="ql-block">3,眼睛细长</p><p class="ql-block">其他的不说了,我不是蒙古族,不了解</p> <p class="ql-block">大抵这样子吧</p> <p class="ql-block">8,满族</p><p class="ql-block">满族是女真的后人,女真是靺鞨的后人,它们的长相都有记载,是一脉相承的</p><p class="ql-block">满族的族源很奇特,属于黄种人无疑,但是并不属于东胡系统</p><p class="ql-block">和秽貊(新罗,今天的朝鲜族),扶余(高句丽)都属于通古斯系统,同属于这个系统的还有赫哲族(韩庚),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等,所以满族和朝鲜族,赫哲族等有亲属关系</p><p class="ql-block">通古斯语族、通古斯一满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通古斯一词是雅库特人对埃文基族(即鄂温克族)的称呼,后来为西方学者所用,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词语</p><p class="ql-block">满族长相:</p><p class="ql-block">1,肤色较氐族系统的较浅</p><p class="ql-block">2,鼻梁直廷</p><p class="ql-block">3,眼睛很小,很少有大眼睛</p><p class="ql-block">4,耳朵较大</p><p class="ql-block">5,双眼间距较小</p><p class="ql-block">6,大多尖脸,与蒙古族的圆脸相异</p><p class="ql-block">章子怡虽然是汉族,但是却是典型的满族长相:高鼻梁,小眼睛,大耳朵,尖脸,其他人各有不同,比如佟大为,胡军等,但大多符合这几个条件。</p> <p class="ql-block">各族人的长相很好分别,你只要记住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匈奴人高颧骨,鲜卑人鹰钩鼻,氐族 面部轮廓分明,契丹人鼻梁上端较长,蒙古族圆脸,满族尖下巴。</p><p class="ql-block">最早的汉族人特征应该是: 三绺胡子,上唇胡子下弯,黑眼瞳,单眼皮,(这是国外考古学家根据中国的历史古画上的人物肖像特征都是单眼皮判定的)。</p><p class="ql-block">华夏的农耕民族血型、以A型为主。A型血的人几乎不适应饮用牛奶、羊奶、马奶,喝多了不消化容易闹肚子,这是祖先的长期农业习惯造成的,血液抗原不同。</p><p class="ql-block">汉人的鼻梁上端的凹点在两眼睛之间,这也是一个特点,现在的纯种汉族到底存不存在,学术界很多人在争论,历史上经过了几次的各民族融合,但是汉族的主体应当还是没变。</p><p class="ql-block">各个地域的人都有着自己家乡的特点,了解了以上特点,可一看你就是家乡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