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 | 谈学习民间剪纸中的“读、临、变、创”

云上时间

<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人在学习民间剪纸时,把重点放在某一项目的剪刻技术的制作中,而忽略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学习民间剪纸,应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谈谈民间剪纸的“读、临、变、创”四字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p><p class="ql-block"> 一谈“读”,读是读名家名作,是欣赏,是分析,是感受、理解名家名作中的民俗知识、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力。</p><p class="ql-block"> 比如:读陕西剪纸大师高凤莲的作品《凤凰》。先读高大娘的生平,再欣赏这幅作品,这幅作品十分奇特,初读,读不懂,题目是凤凰,而画面中全然没有人们印象中凤凰的形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只全身布满牡丹花的大土鸡似的“怪物”,十分打眼。再细细观察,鸡背上还有一个似“芦笙”的东西。我们观摹这幅作品时,可以想一想:这幅作品所暗藏的秘密。当一个个秘密被破解,作品中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也就解译了出来。我们可以这样想:高凤莲大娘运用中国民间剪纸常用的象征法,巧妙的将象征富贵的牡丹花装饰在土鸡身上,又在鸡背上剪有民族乐器“芦笙”,芦笙是用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寓意:节节高升。那么,这幅剪纸是在寓意什么呢?寓意土鸡要经过不断努力,才能节节高升,变为华丽富贵的凤凰的。这幅作品表面是在说土鸡变凤凰,其实是在寓意,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只有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去艰苦奋斗,才能如凤凰般地完成人生更高的成就,实现更大的梦想,达到更高的层次,这是对成功女性成长历程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解读高凤莲的这幅作品不仅介绍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劳动人民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谐音、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吉祥美好的文化内涵,同时,更进一步解读,民间艺术家是如何运用意象思维的造型手段,大胆凭直觉与想象,剪出心目中的土鸡、牡丹、芦笙形象。这些造型全然不拘写实,不求客观世界中的真实,而求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与情趣,虽形拙而情真,虽似像非像,但出其不意,情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在欣赏环节中,我们不仅要读中国民间剪纸优秀作品,还可以推介并欣赏其它民间艺术门类的作品,如:刺绣,年画,面塑,泥塑,农民画等等,我们要从多种中华民间艺术瑰宝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艺术修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高凤莲</span></p> <p class="ql-block">  二谈“临”。临是临摹。临摹中国民间剪纸精品力作。</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是从临摹别人的作品开始的,没有临摹就没有传承,更谈不上创造。我们在临摹中,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地学习传统,继承传统,我们不仅要学习剪其形,还要知道其形所表达的吉祥寓意。先从脱稿剪纸学起。从简单易学的对称纹样入手,如:葫芦,桃子,莲花,蝴蝶。随着学习的深入,从对称纹样,过渡到单独的自由纹样和更复杂的组合纹样。</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从脱稿剪纸入手学呢?因为,中国传统剪纸,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民间艺人从开始学习时,都是在无稿的纸上,别人口传心授剪出来的,因为没有画稿,剪出来的东西,不可能具象,剪刀剪出的形象,是心中情景与形象的回忆,真实而质朴,夸张而生动。脱稿剪纸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手眼配合能力。因为没有画稿,有利于既兴发挥,随心所欲,将直觉形象自然流露在指间,使剪出来的东西具有别具一格的稚拙与灵气。</p><p class="ql-block"> 至于临摹步骤,由外到内,还是由内到外,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一套方法。但无论怎么学,绝不能复印样稿,依样复制。临摹中,以对临为主,以外形为重。辅之学习物象中的装饰,以及阴阳黑白对比关系。尤其要学月牙纹,水滴纹,锯齿纹等基本剪纹的剪法。把简单通用的太极纹,方胜纹,联珠纹,盘长纹,万字纹,如意纹等吉祥符号,学会学懂,并且知道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临摹分对临与背临,一般简单的物象对临两三遍,即可背临,背临两三遍即可熟记在心,自由操刀了。当我们进入背临阶段,信心大增,兴趣大增。这时,可当众展示自已脱稿剪纸的才艺。这种由对临到背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出来的。平时的学习,一个剪样,分难易程度,多次练习,就能达到心中有数,随意背临。</p><p class="ql-block"> 为了传承好非遗文化,我们在选择临摹样子时,一定要慎重,尽量从优秀的民间剪纸中挑选剪样,有些剪样十分复杂,我们可以挑选作品的局部或一个单独纹样。不能从绘画性图书中,随意选样,把写实性的东西临摹,那样会让自己的学剪纸之路走歪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龙腾盛世》徐阳</span></p> <p class="ql-block">  三是“变”。变指的是变化,是在临摹的基础上,从内到外的去变化,去设计,去改变别人的样子,逐渐学会独立创作。一开始,先从小变物象的内装饰入手,增减原样中的纹样,加入自已的小发明,小创造。再从改变物象外形开刀,让外形局部或全部不同于原稿。比如剪猪,先把猪身上的铜钱纹、元宝纹变成牡丹花。再把朝前看的猪,变成回头看的猪。这一改,一变,就有创作的成分,就是创作新猪的启蒙尝试。</p><p class="ql-block"> 变,不是说变就变。要有耐心,要有方法,要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感到,变,并不是很难的事,自已是可以想出新点子、新花样出来的。比如剪一个桃子,在对临中学会了一种有尖头的桃形,桃内有两排锯齿纹作装饰。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设计桃形有两个圆头的尖。桃内可以用一朵花来装饰。</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学习剪蝴蝶,可以从蝴蝶外形入手,变化出多种蝶形。从对称纹样到不对称的自由纹样,从双翅蝶到单翅蝶,变化多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再说变化蝴蝶的内装饰,那更有施展我们想象力的空间,许多吉祥符号,如牡丹、石榴、桃子、金鱼、如意,甚至于娃娃都可以用来装饰蝴蝶的内部,这叫:蝶形是个筐,吉祥纹样往里装。在多种蝶样纹饰中相互借鉴、组合、拼连中,学会了变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喜鹊登梅》徐阳</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是“创”。创是创造、创作,是传承的结果。是学习民间剪纸最终追求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创,分两种,没有先后之别。</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是单独纹样的创作,如自创双喜花,生肖,人物,动物,是前面谈的"变"的深入的结果。这种单体物象的创作,是在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人可以连续创作同一种物象的不同形态出来,比如蝴蝶、寿桃、风筝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创作是主题性较强,多种物象组合而成的一幅画面,比如:校园生活之一,踢踺子比赛,跳房子游戏,做大扫除,植树等等。这种创作难度较大,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构图,剪出不一样的形象来。 </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创作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方法是命题创作。比如用中国民间传统题材作题目:连年有余,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也可以用现代题材作题目:我在家里做家务,在校当值日生,体育课,课外活动,又比如:创作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那种题材的创作,我们都要注意三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点:内容与题目要统一,所剪之物要能应题,不能所剪之物与题目毫无关系,离题千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点:不能创作绘画性的剪纸,搞写实类的剪纸,毫无民间剪纸的基础剪纹,以线条和块面代替民间剪纸的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把剪纸创作当成过了刀的绘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技法,如:透叠法、套嵌法、拼连法、象征法等等,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团圆醉》徐阳</span></p> <p class="ql-block">  向传统的民间剪纸学习,丰富并开拓民俗剪纸的文化内涵,读、临、变、创四字,是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必定会给传统的民间剪纸带来生机与活力,将振兴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走稳、走出成效来。</p>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非遗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