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美篇

东方

<p class="ql-block">《白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杜东方</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的春三月,又是一个新芽催绿万物竞发的时节,又一批青春的脚步踏进了中山大学这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怀着既激动兴奋又有些许惴惴的心情,迎来了这神往已久的校园生活。</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小组集中学习(都是在男同学宿舍),我随意在各宿舍门口晃晃,看看贴在门上的名单,为熟悉同学打个提前量呗!</p><p class="ql-block">我们小组正对着的那间:梁毅民,潘镜荣,陈健春,蔡田明,李亚平,郑秋长,潘白杨……唯独对最后这个名字印象深刻_白杨,他爹妈真会起,好形象的名字噢!高大,挺拔,茁壮,他会是谁呢?</p><p class="ql-block">这时梁毅民从房间走了出来,好家伙_高山仰止哎!高大,挺拔,茁壮全对上号了。于是我认定他就是潘白杨(自作聪明)。</p><p class="ql-block">很快大家就熟悉了。待我见识了真正的白杨后,才发现这是一棵细细的白杨_身材细细的,眼睛细细的(一说话就笑,显得眼睛更细)讲话声音也是细细的。</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去了家乡宝安县政府,后来去了新组建的深圳特区报,在那里做夜班编辑。改革开放的先驱大潮风云涌动,各种竟争,各样诱惑比比皆是。和他同时进报社的同事没过几年就走得烟消云散:不是下海经商当大老板,就是出国远走开洋荤。唯有他,默地在这个最不起眼又最辛苦(天天上夜班,晨昏颠倒)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十几年,直干到退休。</p><p class="ql-block">其实他的内心也是涌动的。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研究起陈皮了。当年下乡做知青,他就在一个柑橘农场,看来这缘分真是命定了。他很快便找回自已当年的资源,每年一到柑橘收获时节,他便把采摘下来的新鲜柑橘清洗,盐水浸泡,抹干,然后用小刀一个个划出十字,将橘皮完美地剝下来再一天天地晾干然后用玻璃罐密封。</p><p class="ql-block">玻璃罐越来越多。房间放不下了,他索性买下一套房,只为装这些玻璃罐。</p><p class="ql-block">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些发了酵的陈皮透出一股又一股的清香味把他渐渐地推上了陈皮大哥大的高位。他的陈皮引来不少的慕名者,据说一个香港老板送了一辆桑塔纳新车换他一罐十年陈皮。于是乎,退休后的他干脆到乡下租了一块地,制陈皮及其衍生品_陈皮柠檬,陈皮姜,柠檬精油,蛇胆陈皮粉…甚至养鸡养鸭养鱼,腌制腊味。遇上亲朋好友就分享一下他的劳动果实。当然我们这些大学同学是最不能少的。</p><p class="ql-block">从此我们这帮退休同学又多了一个好去处:奔到他的小农场到田间摘青菜,柠檬,芭蕉,百香果,挖红薯,在池塘捕鱼…一串串的欢笑声带给我们或久违或陌生的乡情野趣。</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我们过去,看到他蹲在柴火灶前,满脸的烟熏火燎。原来他正在用自养的土鸭,自制的陈皮,自种的石斛为我们熬制一盅淳天然的炖汤。他很认真地说,这汤一定要炖够三个小时,而且不能用煤气,要用柴火。</p><p class="ql-block">大大小小的同学聚会他几乎没有缺席过。笑咪咪地随手送给每人一小瓶自制的小玩艺儿,什么陈皮蛇胆粉,金线莲熊胆末,柠檬精油,自制的果酒等等。如果方便,他还会带一大麻袋子的农家蔬果,一人一把,见者有份。反正只要你说喜欢,他脸上的笑容便把那双细细的眼睛眯的更细了。</p><p class="ql-block">白杨啊白杨,心细如发手巧如织的白杨,你在的时侯不显山不露水;你倒下了,走远了,却让人心里空荡荡的,因为少了一片清凉……</p>

陈皮

白杨

细细的

玻璃罐

自制

高大挺拔

柑橘

梁毅民

柠檬精

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