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顾和园》风景之美艳

匡子

<p class="ql-block"><b><i>  颐和园是中国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并改用今名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总面积300.59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余平方米。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196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i></b></p> <p class="ql-block"><b><i>  颐和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有名的长廊全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美丽极了!横槛上有五彩的画,几千幅画各不相同。</i></b></p> <p class="ql-block"><b><i>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i></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i>  《佛香阁》。站在万寿山的山顶,就可以把颐和园的风光尽收眼底。在万寿山的半山腰,那座八角造型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佛香阁高41米,正殿内供奉着干手观音,底座为999个花瓣的莲花宝座。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i></b></p> <p class="ql-block"><b><i>  佛香阁高41米,正殿内供奉着干手观音,底座为999个花瓣的莲花宝座,佛香阁是当年慈禧太后游颐和园休息的地方。</i></b></p> <p class="ql-block"><b><i>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i></b></p> <p class="ql-block"><b><i>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花园,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i></b></p> <p class="ql-block"><b><i>  谢谢好友们的观看!</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