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新,研语花开好时节】 ——明德教研联盟与圣小教研联盟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闵小舟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寿光小语人进行了一场诗意的修行。为落实寿光市2023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交流,2月22日下午,寿光现代明德学校与圣城小学教研联盟组织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习作”研讨活动。</p> 课堂执教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时,成长却只在一瞬间。来自寿光现代明德学校的刘晓彤老师出示习作课《那一刻,我长大了》,带领学生们回想觉得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刘老师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引出写“那一刻”要写自己听见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而要将“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要用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自然美景,它们朝暮有别,阴晴各异,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群鸟嬉戏,动静相宜,美不胜收。来自寿光市台头镇中心小学的王晓丹老师通过习作课《——即景》带领学生们用慧眼捕捉大自然的精彩瞬间,用妙笔书写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争做“大自然的最美观察员”。</p> 精彩说课理思路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精彩的习作课结束后,刘晓彤老师和王晓丹老师对自己出示的习作课进行了说课,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解说,让观课的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而立体的认识。</p> 专业点评促进步 <p class="ql-block">  拨云见日始得意。刘晓彤和王晓丹两位老师展示完自己的习作课例和说课后,寿光市台头镇中心小学的魏庆伟主任主要对刘晓彤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魏庆伟主任认为刘晓彤老师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生活记录卡,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感受写清楚,评价量表的设计紧扣本课的评价任务,学习目标的设计精准、可评、可测,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来自现代明德学校、圣城小学和圣城学区的其他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中的亮点。</p> 专家引领明方向 <p class="ql-block">  来自圣城小学的王银兰老师从全科目读、广形式写、宽角度评和多层次改四个方面为大家作了题为《让“语言”运用成为生活日常》的报告。王老师用自己教学中的各种典型案例向我们说明了“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句段,是提升习作语言的根本。”正是因为王老师教学中重视文本句段的积累,才有了班内学生的一篇篇佳作。</p><p class="ql-block"> 对于习作教学,王老师还总结出了一首习作12“多”字歌:多思多看多观察,多练多写多梳理,多评多改多碰撞,多展多赞多分享。</p> 点评总结再奋发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周金春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这次的习作教研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周主任鼓励老师们要守正创新,备课时,眼中要有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习作课要打破固有的思维,不要固定流程。</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同心齐研,向学而教,我们寿光小语人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编辑:周敏</p><p class="ql-block">审核:魏庆伟</p>

习作

老师

教研

刘晓彤

教学

圣城

明德

学生

寿光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