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林道海

<p class="ql-block">海口市竹林村18号老屋。</p> <p class="ql-block">爸爸林鹏程和妈妈招爱琼。一九八五年。</p> <p class="ql-block">  竹林村18号老屋,我的摇篮,我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老屋和我母亲同龄,建于民国十年十月初六(1921年11月5日),初始业主为富商陈典章,十多年后由万宁商人翁翰园购入……该屋位于海南岛海口市竹林村,坐南向北,前有院子,四房大客厅,冬暖夏凉,高高的瓦屋顶,耐用的水泥地板。厚实的外墻和围墻是用石灰、红土等粘合物和石、砖、瓷器构筑。屋内结构用的是海外的优质木料。房间都有阁楼,阁楼有窗戶,是看书学习做功课和睡觉的好去处。后院有厨房和一口手动机械抽水井,这是口神奇的井,冬天出的水是热的,冒着蒸汽;夏天出的水则冰凉冰凉。小时侯,是锦仪姐姐压水给几个小弟弟洗澡,手足情深,那笑语欢声,至今还在耳际萦绕;</p><p class="ql-block"> 院子的方格水泥地板上,常有我们几兄弟的画的画,道桐哥带着我和弟弟在地上涂鸦,哥天资聪颖,爱看书,看长篇小说、中外名著……,在学校,不仅各科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位出色的小画家,小学四、五年级时已经有多幅作品在海口市少年儿童美术展览中展出并获奖,其中国画《养猪姑娘》(少先队饲养员),被《海南日报》刊载。</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看见孩子们在地板上绘画,也拿起碎瓦片画了起来,很快就画了一匹马,哦!原来爸爸也爱绘画,而且画得这么好!他从另一个视角,从后面画的马——健硕的臀部、腹部和四肢,摆动着马尾,正回头深情地望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祖父林学吾的学生——父亲的好友林李明,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亲笔写信寄香港给我的父亲,建议他回家乡海南协助组建海南银行金融系统。在解放前,父亲读大学经济系,林李明上山参加革命,在艰苦的岁月,得到我祖父的掩护和接济,师生谊,鱼水情,患难之交,两家关系一直甚好。父亲收到信后,立即启程返琼。</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海南后,不辱使命,积极协助政府组建银行金融系统,并举办了银行训练班,亲自授课,培训一批批银行专业骨干,先后走向岗位,成为各银行的行长和科室骨干,以及市城建局、轻工业局局长。银行的架构完善后,父亲亲自去广州随专机将人民币运回海口。新中国海南银行系统从此启动运作。</p> <p class="ql-block">当年爸爸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爸爸在香港银行高层工作,与在香港的陈岩、赵光炬等几位海南籍共产党员住在同一栋楼,经常来往,互相关照。妈妈怀着我,与外祖母等家人住在海口市得胜沙出租楼上,产期将近,爸爸回到身边,刚好竹林村18号物业放盘,详细了解后决定购置,与业主翁翰园及中介证人三方签署了房屋买卖契约、认证等所有法律文件,依契约完成了买卖程序。这一天,是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九日。次日,我在海口市得胜沙法国医院(即后来的海南医院)出生。出院不久便举家搬入爸爸购置的新居——竹林村18号,开始了新的生活。文昌乡下我祖父林学吾、祖母蔡希兰、伯父、姑姑、堂哥堂姐以及番禺外祖母潘四妹、小姨招杏廉等亲人欢聚一堂,庆贺双喜临门,还请来大光影楼师傅摄制合影留念。道年、道修、道时、道府四位堂哥,从此留下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对侄儿们关怀备至,担负其生活和读书上学所有费用,直至高中毕业参军、就业。在我们刚上小学时,四位堂哥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干部和国家干部。</p><p class="ql-block"> 小姑姑林春英也留下帮手照顾我,那时候,每逢强台风,在没有做好活动顶门横木之前,她是通宵顶门抗风的主力。后来,她嫁给了海南老革命琼崖纵队支队长李书云,两家经常往来,姑姑和姑丈都是性格开朗、乐观的人,每次到来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姑姑和妈妈会忙着准备文昌鸡、红烧海鱼等拿手好饭菜,还有适量的美酒。姑丈喜欢和爸爸聊天喝茶,来得巧时还帮手和爸爸一起锯木头,给厨房准备柴火,热了便脱掉上衣。这时,我才发现他身上有多处伤疤,细问之下,他给我们讲起了革命艰苦岁月的故事,讲抗日战争杀日本鬼子的经历。他是孤儿——日本鬼子杀害了他的父母家人,烧毁了他家的房子,身上多处伤痕是战争年代的创伤,书写着老一辈艰苦卓绝,奋勇杀敌的历史,其中腹部、背部的伤疤,触目惊心;颈部枪伤的子弹头一直沒能取出……他步履矫健,待人和气,看不出竟然是三级残废革命军人,苦大仇深、出生入死的革命英雄。</p> <p class="ql-block">和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在一起。一九四七年夏。</p> <p class="ql-block">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线衣,和妈妈合影。一九五零年冬季。</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二年春节,和姑姑、小姨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春节,我在海口市第一中学渎高二,哥哥已是华南工学院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屋的日子,我念完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大革命后上山下乡进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在橡胶林割胶;进深山原始森林垦荒开梯田种植橡胶树;拿起画笔绘画创作的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海南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我从兵团调回海口,此时父母亲年事已高,经历几十年风雨的老屋,已见陈旧:</p><p class="ql-block"> 大门、厅门和柱子油漆已残,露出木质纤维、裂纹和小空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几番到海甸造船厂了解修补木船的工艺,到化工店虚心请教,买回桐油灰、剑麻丝、砂纸,清漆、油漆,亲手把家园的门窗木料、木柱、客厅隔板,逐一修补,用中黄、大红、黑色三种油漆,调出温暖明快的色调,把门户等油漆一新。自此,日常注意维护,每隔两年油漆一次。有一年买不到桐油灰,便买回桐油和石灰,自己调制。我来香港后,姐姐、弟弟和侄子们继续家园的维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临街大木门和客厅等木门的门轴门墩,经长年转动,也已经磨损。借鉴自行车头转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我把木门墩改成水泥墩,去中山路五金店买回自行车轴承、自来水镀锌铁管的“大小头”接头,组合套装在木门的门轴和水泥墩上,抹上润滑黄油,一次过顺利完成所有十二个门轴的改造。把原本令人不安的木质磨擦转动,改装成了金属轴承的滚珠转动。避免了木质门轴磨损的后患,开关门也变得静音和轻快起来。这些零件价格便宜,维修、更换也容易。</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我参加了外经贸易夜校,认识一位在烟酒公司负责基建工作的同龄同学冯海,他为人憨厚、诚实、有礼貌,爸爸也为我有这样一位好朋友而高兴。小冯家不远,喜欢来串门,纳凉聊天。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小冯赞咱家好,到了我们家就好像到了很远的的地方似的,清静凉快,古色古香。就是厨房小了点,也漏雨,应该改建成钢筋水泥结构,把后面空地也利用起来,面积就大了,如果条件允许,可盖两层,先打好两层地基和楼梯,建一层起码也有个天台可用。</p><p class="ql-block"> 爸爸很赞同小冯这个建议,让我陪他一起去物资局批购了钢筋,备足水泥沙石,姐姐和姐夫亲自用板车拉来门和窗户。有小冯的专业指导,提供足够的模版和撑木,请了正在附近施工的一位年轻师傅,工程立即展开。之后,我买来了自来水管和配件……借来工具,自己动手,九岁的庆儿,也前前后后跟着帮忙,给家里装上自来水管和水龙头;用四吋石棉水泥管,改建了家里的前后院排水排污系统、烟囱,还建造了厕所和化粪池。</p><p class="ql-block"> 家园大门口原本有钢枝角铁制作的大铁门,每个窗口也都有钢枝栅栏,一九五八年全部拆去支援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各家各户也捐出锄头、铁铲、铁锅等旧钢废铁。</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三年,锦仪姐请师傅依尺寸给家里重新安装了镀锌铁管和钢筋制作的铁门,窗口也装上了钢枝栅栏。</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在家的日子,台风季节,主要靠道圣弟搬动沉重的横木,做好家园的各种防风措施,平日也经常和姐姐一起回家做清洁,年纪都大了,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看到我们积极维护家园,心里会是多麽高兴!这里,孩子们茁壮成长,走向社会,天南地北成家立业,开枝散叶,一代接一代为祖国贡献力量。他们中,有多个国家干部,多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干部、武警部队干部、多个银行行长、商界老板、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医生、律师、画家、设计师……对国家,对父母,对家园,永远心怀感恩。</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思念,叫做穿云过海来看您。</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都不如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日思夜想的家。</p> <p class="ql-block">客厅,经历百年考验的水泥地面和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一年,八十岁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八年,妈妈八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二年夏天,闲不住的妈妈汗流浃背。</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犹如白驹过隙,七十三年一瞬间。如今,妈妈已近九十九岁高龄,我们也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有妈在,我们永远都还是孩儿。妈妈是贫家女儿,天生丽质,从小酷爱读书学习,是中国第一代护士,写的一手男人都自叹弗如,刚柔兼备的好文字,父亲招拔在国外施工修建铁路,需等八年才有一回还。她曾经番禺温暖的家,在日本侵华时被日军飞机轰炸炸毁,战火中携母亲和妹妹南下逃难到广西,贵州,在大学校园医务室工作。解放后通过考核成为医院西药房药剂士,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经常得到医院的表彰和奖励。我小时候,雷雨天放学给妈妈送雨伞,人多时站在医院门口,人少时和病人一起坐在候诊椅子上等候,下班了,妈妈才出来和我一块回家。在后来最艰难的那些异常的岁月,妈妈顽强地撑起整个家,乐观地迎接每一天,在外祖母的支持、关爱和大力帮助下,努力工作,下班后买菜回家煮饭餸,起早贪黑,言传身教,照顾好一群子女,柴米油盐家头细务打理得整整有条。病倒了也起来给孩子们准备饭菜……是勤劳贤惠,美丽聪敏,顽强正直的好妈妈。</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他七十三岁哪一年病危,回文昌乡下他出资建造的老家休养,这段日子,我留下陪伴在他身边,每天煮好粥,喂他吃,帮他剃胡须,洗脸刷牙,擦身,换洗衣物,晚上睡在他床边的躺椅上守护。医生曾说,爸爸的病已经晚期,只有七天时间了,一直神志清醒,剧痛是难于忍受的。然而他每天都坚强、从容地面对,慈祥、平静地忍受,有时还和我聊天,挂念着家人。二十多天后,于一九八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农历腊月十三)傍晚,静静地在睡眠中离去,以顽强的意志,维护了人生最后的尊严,安详地,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善待亲友,是温和善良,文静有涵养的人;顽强、自信,内心强大的人。</p><p class="ql-block"> 回望南方,我思念家园,挂念父母、家人和乡亲,怀念小时侯,爸爸在院子地板上画的那匹深情回眸的骏马……夜阑人静,我常会想起父亲,要是爸爸还在,那该多好。</p><p class="ql-block"> 世上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有许多心疼和无奈,唯有从无奈中寄望美好。</p><p class="ql-block"> 衷心地祝愿我的“家园”——曾经呵护我们七十三年的百年老屋,延续美好的故事,造福社会,造福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林道海</p><p class="ql-block">【曾经是海南海口市第一中学高(32)班上山下乡知青,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团一员】</p><p class="ql-block">二零二零年四月十六日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