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徽州”,“皖”如仙境!

浪惬静舟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古村落,历史源远流长,古村粉墙黛瓦,古屋画栋,高天流云,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连为一体,以及小桥流水,造就了皖南仙境般的生态古朴的环境。徽州在哪里?古时一府六县: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绩溪、祁门,称为“徽州”,建国后改徽州为黄山市,现在很多人从地域上称呼这里叫“黄山"或“皖南”,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叫“徽州”,应该也是为了那份认同归属感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决定上路,走一趟皖南徽州,开始心怀己久的行程,从浙江出发,路过休宁、经过歙县,走进绩溪龙川、黟县宏村、西递……</p> <p class="ql-block"> 龙川村位于皖南绩溪县城东11公里,“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村,龙川的风景秀丽,因山而得名,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至今己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大门,过天井就进入龙川的第一个景点一一水街。龙川河由西向东汇入登源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称其为“水街”,水街的雅称是龙堤、凤街,这个名称很有讲究。“龙堤“之称是由河东的龙山而衍生,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在古人眼里,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由西往东,龙堤总是高于凤街,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p> <p class="ql-block">  登源溪穿村而过,流水潺潺,溪流两岸由青石和花岗岩石砌成,河岸陡直,沿河岸设有踏步下河。龙川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村落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东流,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始祖游华阳镇时,一眼看中此地,认为它藏风聚气、山水清丽,便卜居于此,聚族而居。</p> <p class="ql-block">  龙川登源河上有二座桥,一座是简易的木板桥,木桥墩两脚摊开,在溪流之上,木柱支撑,桥面不宽。</p> <p class="ql-block">  另一座上官拱桥,为园林式拱桥,整个桥身如一条舞动的龙,桥下河水缓流,游人站在桥的最高处,可眺望龙须山,近看登源河流水悠长。</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世尚书坊前的石桥,到对岸都处右转,便是少保府纪念馆。这里是为纪念抗倭英雄胡宗宪而设立的,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史料和声光电技术述了胡宗的抗倭事迹。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胡宗宪是明确标记钓鱼岛归属领士的第一人,心中时充满敬佩。少保府院中手握宝剑、威风凛凛矗立的便是抗英雄胡宗雕像。胡宗宪少保府,也称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1729平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之宝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一位是户部尚书胡富,另一位就是兵部尚书胡宗宪。</p> <p class="ql-block">  在水街中段南岸,矗立若一座高大的徽式石牌坊,这就是奕世尚书坊。它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建于明嘉靖四十一(1562)。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宽9米,高10米,高大巍峨。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非常珍贵。其中最让人惊叹的要属镂空石雕的花瓶,镂空深度非常罕见。淋漓尽致的雕刻让人不禁感叹古人技艺的高超,为徽派石雕之最。</p> <p class="ql-block"> 尚书府粉墙黛瓦,绿水环绕,如诗如画,占地3000平方米的尚书府,像一个小社会,从官厅、善堂、戏园、家祠、医馆、家井到梅林亭、胡氏绣楼、文昌阁、蒙童馆、士地庙等一应俱全,和众多小巧的庭院交相辉映,组成一个巷弄纵横、四通八达的迷宫豪宅。尚书府鼎盛时期,曾七世同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请郎中、唱大戏、上私塾、拜神祭祖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结构最为复杂、气势最为雄伟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豪宅。置身尚书府,你仿佛感觉时间倒流,一下子回到明朝那充满温翼的天伦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  龙川村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以明代为盛,先后有10多人高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南京户部尚书和60年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成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  龙川有一处宣纸作坊,名“龙草澄心“,所谓“龙草澄心”,龙草就是指龙须草,龙须山到处都是龙须草,此草状如龙须,细长柔韧,极富弹性,拉扯不断,短则盈尺长者一米还多,是造纸的极好原料,龙须山因为盛产龙须草而得名,它是制造澄心堂纸的主要原料。“澄心“则为存放龙须纸的澄心堂,龙川景区成功挖掘和展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澄心堂古造纸工艺现场,将“龙草澄心”原汁原味展示给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源河对面的山上,有一座寺庙叫灵山庵,灵山庵掩映于丛林之中,钟声悠扬,梵音缈缈。整个庵堂分为三间二进,抬头可见上方悬挂一匾额“了悟大乘”,意思是“感悟大乘佛教"。主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后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主。</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告别龙川,我们驱车前往黟县宏村。车子沿黄汤高速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车子下高速进入黟县,沿途不再是笔直的大路,一眼望去,公路蜿蜒曲折进入山谷深处,没入一片绿色之中,沿着横江(新安江上游)上行,确是满目苍绿,景色秀美,前行约数十公里,便到著名的“中国画里的乡村”古村宏村。</p> <p class="ql-block">  宏村原名“泓村”,是汪氏宗族的聚居地。位于黟县西北11公里处,宏村同皖南其他古村落一样,无论在地理环境和空间布局上,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具有皖南徽州村落的普遍特征。该村山环水绕,呈坐北面南布。雷冈山为其后龙山,东、西则有东山和石山为屏障。</p> <p class="ql-block">  宏村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明代时宏村己百业蒸腾,人丁兴旺,至清代达到了“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80年代中期宏村倍受人们重视,一些领导人先后来宏村考察参观,一批名导演先后来宏村取景。到了90年代,更是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游览。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纪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宏村,村口的南湖很美,虽然已经过了荷花盛开的节,但是水面碧绿清澈,湖面终年水平如镜,光滑如绸,高天流云,古屋画栋倒映水中,四时景物移步换景,处处悦人眼目。在村口可见宏村整体民居布局的模型,从整个外观上看,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巍峨苍翠的雷岗似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p> <p class="ql-block">  宏村因为有这个湖才真正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尤其是七八月份,桥两边的荷花盛开。如果走在这里,穿着汉服或者民国衣服在这里拍照真的很不错。如果你想拍出漂亮的照片,或者想避开拥挤的人群慢慢感受古村落的寂静,建议在清晨,游客最少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境界之远阔,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有古村乐趣,又有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  湖边,杨柳依依,白墙黛瓦,鸭子嬉戏,风景旖旎,也是很多作画的人前来写生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更得山水之妙,占地15亩,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其中的文昌阁、启蒙阁、望湖楼等都是古代读书人最心仪的阅读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在南湖书院志道堂,我独坐沧桑历练的书桌前,重温读书郎的时光,在这里享一份读书时光,读书受益分付与疏狂,累上留书借月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鱼墨斋书法院,大师余国炳现场作画。余国炳,荆楚人,斋号:鱼墨斋,自幼酷爱书法美术,受前辈黄丁钧、吴大蜀之影响,余昌宇先生之亲授,数十年勤耕不缀,书法曾入选《中国书法名家》专辑,曾为国家领导人书写作品,他的书法行书成行一格,自成一体,功底深厚,作品数以万计,为艺术爱好者收藏,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楹联,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书法充分展示了黟县村民的文化修养,古风犹存,田园生活和民间情调都是桃源品质。</p> <p class="ql-block">  在宏村闲逛。不久你会发现,每家每户之间皆有水道相连,小溪流水均绕堂前,正所谓“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汨汨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宏村的水系很多,这些水系的存在让宏村充满了“灵性”,不论是在村里还是村外都被水系环绕着,让人感觉很清新,也充满活力,拍出的照片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庭前水渠环绕,顺风顺水,有的甚至让水渠从屋内穿过。在宏村,水塘与房屋形成了完美呼应,还有遍布全村的牛肠水圳。宏村呈牛型,南湖好似牛胃,连通全村的水渠好似牛肠,所以水也被称作了牛肠水圳。山、水、屋的搭配在宏村更精妙。</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巷,步入村内,村中数百幢古民居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它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藏龙卧虎》,周润发用水上飘的功夫追杀章子怡的电影镜头就是在月沼拍摄的。月沼是宏村的名片,名气很大,一汪清水月牙型的池塘,周围的徽派建筑一步一景,山泉、池塘、古民居,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村庄饮烟袅袅,春风柔和,正是一幅绝美的皖南民俗画图。</p> <p class="ql-block">  来到村里邮政局,经一番挑选后,买了一套心仪的《宏村邮票》,留作纪念。中国国家邮政局曾于2004年6月发行《皖南古村落一一宏村、西递》特种邮票1套4枚,这四枚邮票图案分别是:牌楼、古建筑群、南湖、月沼。宏村西递走上我国邮政发行的名信片、邮贺卡等多种邮资票品,是我国邮票发行不多见的古村落,足见宏村西递在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别看宏村小,但也掩盖不住吃货们觅食的行动力,不论是当地特色小吃御膳饼、馃、葛粉圆子、玉带糕、毛豆腐等,还有当潮的“屌丝”奶茶等,亦或是想坐下来好好品徽茶,都不乏相应的人气。中午时分,不经意间,我们拐进小家“添澄食堂”小店,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  在小店里,主人特地上茶以待客。在徽州,上茶礼仪很讲究,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来,或遇喜庆,吃“三茶”,即枣栗茶(吃蜜枣煮饭栗下茶)、鸡蛋茶(吃五香鸡蛋下茶)、清茶。安徽人的茶礼己逐渐形成系统的礼规,讲求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和境雅、人雅。</p> <p class="ql-block">  宏村的地方特色是烧饼,小蛋糕烤得恰到好处。梅菜和猪肉水饺作为馅料,入口脆香到骨子里。价格是每包10包,7包50元钱,足够大,满足吃饱。包装也不错,适合馈赠亲友。葛根脆片现烤现卖,温度入口你挡不住脆香。还有用小火炉文火烤的鸭腿。每一丝肉都很入味,烤的外嫩让人想吃。另外酸梅汤也是极好的,你可以自己扫描一包5块钱的,微冰只是用来在闲逛的时候解渴的。</p> <p class="ql-block"> 馃是宏村的传统面食,用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都放置一块石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传热,以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促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取即成。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美味,如配汤食用更佳。</p> <p class="ql-block">  走到宏村的西口,溪水在这里拐了一个迂回式的大弯,形成一个三角洲地带,这里的风光最为美丽。溪水到了这里变得平缓,岸上两棵巨大的古枫树,历经沧桑的参天古木,每棵都有百年历史,斑驳的树身,仿佛向人们叙述宏村的过去,那露出地面的粗壮树根,像一支支巨掌起一柄柄遮天巨伞,枝叶参天,遮荫蔽日,据说,它们一雄一雌,所以又被村民们称为“夫妻树”。平静的溪水倒映着两岸 的风景和远山叠峰,简直是人间胜境。</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宏村,我们继续下一个行程,驱车15公里来到西递村。走近西递村,迎面而来的是威武神峻的胡文光刺史牌坊,这座建于明万历六年的牌坊,通体用了质地坚柔,纹理细腻的“黟县青”大理石精雕细琢而成。全坊以四根见方抹角石柱支撑坊体,底座为四座长方柱墩,中间两柱东西向雕有四只石狮,造型逼真,威武传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递村旧称西川,村内有三条溪水交汇,分别为金溪、前边溪、后边溪,这三条溪水自东向西流淌,至村中合为一条溪流流向西处,因为地势高低的原因,江河大多是从西往东流的,可这条溪却反过来的,“东水西递”,溪水西流实在罕见,因水得名,又因村之西有古代驿站,故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得来。</span></p> <p class="ql-block"> 宏村的村庄布局形似牛状,那么西递村则呈舟船形,鳞次栉比的户户民居,如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村头的牌坊及大树宛如桅杆与风帆,附近的农田、溪河、山峦簇拥着村庄,好似大船停泊在港湾。相传唐朝皇子胡昌翼看上了西递这块风水宝地,栖居于此,生生不息,成了现在西递胡姓族人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  进村,一幢幢古民居典雅庄重,参差错落,粉墙青瓦昂首凌空,屋脊檐角起垫飞翘。突兀多姿的马头墙与天空的轮廓线清晰和谐,空间层次变幻多端,流动着建筑的韵律美,极其洒脱地展示了徽州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虽然同属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也同为黄山脚下黟县的世界之化遗产,但较之前面我们走过的宏村,西递的历史感更厚实,文化气息更浓重。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己近1000年历史。而宏村是清代的民居,历史年代没有西递古老。宏村和宏村虽然都是徽派建筑的古村落,但是最大的区别是,宏村更感兴趣的是欣赏江南水乡的感觉,而西递最大的景点是古建筑、祠堂、胡同、雕刻等更多更丰富,更古老。宏村与西递各有特色,外人看热闹,专业人士看门道,即使不懂的人,在西递看到众多的古建筑也会惊叹古人的建筑智慧,房子的每一个部分都极其优雅、砖雕、木雕和石雕都非常出色。</p> <p class="ql-block">  相对来说,西递的建筑因年代更久显得为粗糙,但也正因为如此,西递更显质朴,适合喜欢安静的人来这里感受古老乡村的气息。西递有300多座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徽派独特风格,造型优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典范,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美誉,西递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被入选为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美丽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的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司城第弄堂内的履福堂高大宽敞,典雅古朴,满室书香气息,是著名书画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该堂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己有260余年。游人到此,可以顿悟“诗书经世文章”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在西递,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地域风格,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等部位以木雕进行装饰,而房内陈设的家具如床、榻、椅、柜、桌等上面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主要装的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西递走过一回,一定会惊讶于这里的古建筑数量之多,曲曲折折、左右纵横交错的巷子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的确让人应接不暇。西递有名的祠堂有:惇仁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有:青云轩</p> <p class="ql-block">还有:东园和西园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西递,这是唯一一座祠堂内部不允许外人拍照的地方。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原为胡如川之子胡积堂居住。厅堂上最为醒目的是胡氏廿六世祖胡积堂的遗像,从他的顶戴和补服识别,为正三品文官,遗容的两边堂柱上挂有一副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递的街巷铺满了青石板,古朴典雅的村道,走在西递,仿佛踏在古代文明的肩膀上,可见明清嘉靖年间的桥、亭、古居、水渠、古井,还有沿街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  在西递,见到村民们挂晒的腊肉。腊肉是当地的特产,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者日光下曝晒,制成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风味独香。</p> <p class="ql-block">  还有腊香肠、腊八豆腐干。西递家家户户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干具体做法: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干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3个月不变质,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成为酒宴佳肴。</p> <p class="ql-block">  在酒坊门前就闻到了酒的醇香,西递的村民都有酿酒的习俗,酒文化在徽州一带也源远流长。在当地人们用小麦、大米、糯米、玉米,按照一定比例配比,粉碎后加入大曲“包包曲”,再掺一些稻壳,撒在大蒸锅里加热,加热完成后就是酒糟了,蒸好的酒槽放到窑池中,上面严严实实盖上泥巴,铺上薄膜,使酒槽与氧气隔绝,在霉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酒精,整个过程大概需要5一6个月。安徽自古以来盛产名酒,白酒行业有“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说法,徽酒中古井贡酒、金种子酒、店小二酒最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  西递的生活可以有多慢呢,慢到你觉得一千多年的时光绵延也不过如此,沧海桑田,转瞬即逝,素衣伦巾不再,古驿车马驶过,至今依旧,大地在,树木在,风在。善良纯厚的西递村民仍然循着古朴的生活习惯,没事晒晒太阳,支个晒摊制作农产品,在家门口溪里洗洗涮涮……</p> <p class="ql-block">   当然,西递也不是想像中的陈旧,其实现代生活也己经融入到当地,在西递也有很多小资生活,村内就有几家咖啡厅、酒吧,我们来到一家“转角遇到茶”,店名也时髦,店面积不大,木制的桌椅和皮质的沙发围绕一个时髦的桌子,满满一面墙都是各地游客的留言、涂鸦,有些小情调。这里,很有一种古时候与现代城市生活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在“转角遇到茶”,享受一个下午的静惬,店主为我沏上一杯好茶,然后我在临窗的一个角落,安安静静翻一本好书,读书之后,若再有音乐响起,心,便摇曳起来,漫天的舒适,原来我的生活可以不那么喧嚣,每个毛孔都像被熨过一样的柔软服帖。</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在西递村南的乡间小路上,尽可以享受清风过处油菜花飘香的景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俨然误入了桃花源了。这个时节正是皖南油菜花开的季节,有兴致的可以潜入高可没人的花丛,深呼吸,畅想,神游。</p> <p class="ql-block">  人们可能忘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时光匆匆,几天来我们走过了龙川、走过了宏村、也走过了西递,虽然迟来了许多年,可我依然的到来,而感到高兴,能给的东西实在太多,春风十里,不及相遇走一“徽",来到这里“皖”如仙境,我们来到这片土地,即便用最美的文字也难以写尽这方山水的神奇,这里是整个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彩一部分,这里也曾创造了绚丽纷呈的丰厚文化,正是有了这些曾经的辉煌和璀璨,才有了令世人惊叹叫绝、独树一帜的徽州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部分照片为作者浪惬静舟本人拍摄,同时感谢同行的朋友们摄影并提供了大量的精美图片。</p><p class="ql-block">(谢谢读者们鼓励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