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故事集(二十)

泉水咚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智慧人生小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编录/铂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照片/严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人生,在心淡中求满足,在尽责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快乐。生活需要有恬淡平和的心情,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静静的走,默默的看,无论风雨,无论坎坷,慢慢品味人生的青涩与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一个人羡慕他人智慧,不如自己勤奋补拙;与其羡慕他人优秀,不如自己奋斗不止;与其羡慕他人坚强,不如自己百炼成钢;与其羡慕他人成功,不如自己厚积薄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岁月无边,人生有涯。让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拥有自己可以拥有的,珍惜自己能够珍惜的。不要让似水年华,匆匆擦肩,不要辜负自已仅有的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眼界决定未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一天,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他问的第一个建筑工人:“正在干什么活?”那个建筑工人头也不抬的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说“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建筑工人,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就将其写进了自己的报道笔记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若干年后,记者在整理过去的采访纪录时,看到这三个人不同的回答,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想去看看这三个建筑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等他找到这三个建筑工人的时候,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当年第一位被采访的建筑工人,现在还是建筑工人;第二位被采访的建筑工人,现在是一个建筑班组的包工头;至于第三个建筑工人,记者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他现在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那时候他们各自不同的回答,就有不同的眼界,而一个人的眼界直接决定了他的前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 感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眼界,注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运。眼界有多宽,心就会有多宽。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自然而然无法体会到井外天有多大。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所见识;见得多,问题看得透,眼界决定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欺骗与愚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这段对话的价值不在于宰予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技术含量,也不在于孔子对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于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的观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这种观点。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说,君子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用合情合理的骗局欺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郑国国相子产,是个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经都向他讨教,还夸奖他是“古之遗爱也”。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一条活鱼,子产仁慈,让手下小吏把鱼拿到院子里的池子放生,这人却把鱼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二天,子产见到他,问:“那鱼放生了吗?”他说:“已经放生到水池里了。”为了增加这个谎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编造说:“那鱼啊,挺逗。一开始放到水里,半死不活的;过了一会儿,它就恢复了生气,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子产一听,很高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条鱼终于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这个把鱼吃掉还骗人的小吏真是个小人。他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讲:“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把鱼吃到肚子里去了,他还连声称赞,真是可笑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究竟是子产可笑还是这个小吏可恶?子产让他把鱼放了,他答应后不仅没有照做,违背承诺,还把谎话编得活灵活现,合情合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么别人会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已堕落。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还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智者猫头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鸵鸟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几乎所有的鸟都认为鸵鸟身为鸟类,不会飞翔,甚为可惜。于是,大家都劝导和帮助鸵鸟练习飞翔。尽管大家花了很大的力气,但鸵鸟最后还是没有学会飞翔。智者猫头鹰感叹道:“何不发挥鸵鸟的长处,让它练习奔跑呢?”鸵鸟听了猫头鹰的劝导,开始苦练奔跑技术,结果成了鸟类中的奔跑冠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老盯着一个人的短处,不热衷于去改造一个人的短处。智者猫头鹰讲的,为什么能让鸵鸟接受,并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回答了如何开发和利用生命价值的问题。殊不知,一个人的强项,才是最具开发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备注:照片来自美友:严冰。文中的小故事来自网络,感谢原创者的辛勤付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