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党生</p> <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凝聚奋进伟力,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宏扬中国精神。落实到基层,应深入挖掘富有优秀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资源,讲好南部人的故事,做一个地道南部人。近日,读到南部籍教授、作家、史学家刘松乔先生的新书《松乔文存》(上下卷),洋洋大观80万余字,深为震撼。内容涉及县域不同时期的政治风云、社会面貌、思想特征、生活习俗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人物众多、内容极其丰富,窃以为就是一部讲南部故事的心血大作,优秀力作,值得拜读、值得推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松乔文存》样书</b></p> <p class="ql-block"><b>一、用情讲个人故事,引发共鸣</b></p><p class="ql-block">刘松乔先生是南部县小元乡人,因他早年离乡,我无幸认识他。前几年在平台“优秀南部人”上编辑推送他的“尘封的南部故人旧事”作品,才有了交往,准确地说和先生有了更多神交,实为仰慕先生久也。</p><p class="ql-block">这部书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多了解故乡和优秀的南部人。</p><p class="ql-block">他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生之路曲折而艰辛:“大饥荒”饿肚子学戏未成,破了演员梦;“老三届”适逢十年浩劫,回乡务农;“铁饭碗”到手却是“半边户”,黯然神伤;大学毕业已34岁,挈妇将雏,背井离乡;11年间由北疆到南粤,数省迁徙,4次挪窝……他讲自己的故事不是作自传娓娓道来,而是将与个人历史有关的回忆性散文、记录性随笔、叙事性感想共12篇文章汇集为“呢喃自语”,和“随笔散文”15篇、“教学摭拾”(论文)5篇及数十首诗歌(含对联)组成一个板块,片断式地讲自已的成长过程、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按他的话说“如老燕呢喃,自话自说,聊补自传缺失之白”。</p><p class="ql-block">退休老人,尤其是文人,大多怀旧思乡,情不自禁写回忆录、作自传,松乔先生也不例外,想写自传。但自思“没有卢梭写《忏悔录》的勇气”,最终用了这一板块(15万字,约占全书五分之一)汇集旧作,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透过这些文字(包括《自序》),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一幅幅对联,尤如散乱的珍珠,一旦用倾注其间的情感作为红线串连起来,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在社会大变革的浪潮中如何从底层一步步不懈奋进;遭遇乱世被武斗裹挟如何在惶惑中沉思逃遁,身处户籍双轨制中苦闷徬徨如何辗转腾挪与命运抗争,生活安定后如何敬业爱岗为人处世……他的个人成长史、奋斗史中浸透了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感情色彩鲜明。其诗其文质朴平实,叙事真实自然,议论要言不繁,抒情隐藏其间,绝无故弄玄虚和无病呻吟,绝无自吹自擂和虚伪说教。加之全书中插满配合文字说明的老照片,岁月的沧桑感令人回想和感慨,情感的皈依游荡在故乡山水之间,心头泛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落日余晖,待你而归”之感,阅读兴趣渐次增浓。</p> <p class="ql-block">松乔先生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了南部人的特点。南部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面对贫穷和落后,不气绥,不退缩,勤劳、朴实、苦干、争先。优秀的南部人都具有这个特点,亦即南部精神。《“脱农”挪窝记》、《侗乡情思》、《难忘北亭》等文章所讲的故事,表现出他不畏艰险的闯劲正是南部人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写照;穷则思变的勇气正是南部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把根留住》、《回家的路》、《农民啊农民》抒发的乡愁,表现出他不忘故土、眷恋家乡的情怀正是南部人爱乡爱社的灵魂守望。</p><p class="ql-block">自古及今,南部大地上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优秀儿女啊,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南部人走出山乡,遍布大江南北,在各行各业创造出多少辉煌啊。想想我身边的许多中老年朋友和熟人,包括我自已,谁没有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记忆?谁没有处心积虑、寻找出路的挣扎?谁没有艰难困苦、辛酸难言的创业?谁没有涉海呛水、爬坡受挫的沮丧?人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梦,都在奔跑,总在赶超一些人,也总在被一些人超越,都会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精彩故事。读松乔先生的人生故事,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似曾相识的经历,产生强烈的共鸣。我想,要是每个普通的南部人,默默无闻也罢,事业有成也罢,休闲品茗时或老来回首时,都能像松乔先生这样摆摆过去的龙门阵,讲讲自己的故亊,不经意间,在弘扬传统文化、南部精神、家族教化、家庭教育等方面,对于后辈儿孙们,定会有潜移默化的传承作用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松乔文存》(上)封面</b></p> <p class="ql-block"><b>二、用心讲人物故事,可读性强</b></p><p class="ql-block">《松乔文存》的第二板块是“文史钩沉”,这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分8个专题。以人物为主,以人带事讲述故事,内容宽泛,人物众多,都是南部大地上耳熟能详的人、事、物,虽然大多已成过眼云烟,但一经作者笔下再现,如在目前,读来有滋有味,格外亲切,特别引人入胜。他讲了哪些故事呢?</p><p class="ql-block"><b>1、讲英雄人物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李鸣珂是南部的一张名片,熠熠生辉。出于对英雄的景仰,松乔先生退休后回到南部就一头扎进南部党史的研究中,立志为李鸣珂烈士立传。他与烈士的后人和另一史学工作者一道,经过4年的艰苦创作,正式出版了大型画册《血凝丰碑》和36万字的《李鸣珂传》,并随县关工委讲师团到中小学宣讲李鸣珂烈士的英雄事迹。意犹未尽,还撰写了几篇关于烈士的研究文章、方言故事、心得及歌赋,从收入的这几篇文章来看,他真是殚精竭虑钻研史料,为宣传英雄人物不遗余力。</p><p class="ql-block">该书还讲述了抗日将领杨熙宇的故事。他在淞沪战役中血战庙行,英勇抗击日寇身负重伤,伤愈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获“宝鼎”等抗日勋章4枚,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是优秀南部人的典范,是真善美的化身。</p><p class="ql-block">还讲述了楠木长坪山陈韩氏祖孙四代人为英勇牺牲的红军刘连长守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英雄的反面是代表假恶丑的狗雄。为衬映英雄,作者也讲了狗熊典型——南部王家场姚作宾的变异人生。青年姚作宾辛亥革命时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最早提出和组建“中国共产党”,成为学运领袖;抗日战争时期,卖身求荣,堕落为日伪大汉奸,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p><p class="ql-block">南部古代的杰出人物灿若星辰。该书选取了唐代的鲜于仲通、叔明兄弟和宋代的鲜于侁、清代的曲阜康,组成“古圣先贤”篇,为他们一个个——作传,详细讲述了各自的业绩,弥补了县志之略和之缺,为读者添加了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松乔先生为什么大讲特讲英雄人物?我揣测,他崇拜、讴歌英雄,是因为英雄行为、英雄品格,支撑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激励着我们的精神和信念,是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真正的希望和活力。英雄的意义不在炫耀,而在于奉献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宣扬英雄就是希冀家乡人民秉承英雄的奉献精神、人类不断创造发展的原动力,去创造更多的英雄业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松乔文存》(下)封面</b></p> <p class="ql-block"><b>2、讲县委书记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从1950年南部县建立新政权至今,共经历了20任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是全县的领头雁,在治国理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厚望,自然会多些关注。讲他们的故事,大家必然感兴趣,但要恰如其分讲好这些“父母官”并非易事。松乔先生迎难而上,经过一年的努力,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写出了13万字的《雪泥鸿爪》,如实记叙了改革开放前的七任县委书记。由于作者紧扣时代背景,用史料说话,不粉饰虚美,不隐恶贬损,用唯物史观评政议人,该书深受读者喜爱,很快告罄。这次汇编《松乔文存》,也原封不动收入,据松乔先生说,一为存史纪念,二为以飧读者。</p><p class="ql-block">先生认为,老百姓心头有杆秤,凡有所建树、口碑良好的“火车头”,都应留痕史册。于是他又写了第十任县委书记白明江(载《南部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这次也收入了“文存”。先生对我说:一看到南部大地上的座座青山一片葱茏,就想起了绿化功臣文明富(第八任县委书记)和敬春高(原林业局长、绿化实干家),敬春高的故事已经写就(载《南部文史资料》第三十辑,也收入了“文存”),文明富书记功不可没,也应该写一写。他正在搜集资料,着手完成,以告慰去世不久的全国绿化模范文书记。</p><p class="ql-block"><b>3、讲政坛耆老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松乔文存》讲了12个政界公务员的故事,侧重点不一,或书写突出的政绩(白明江、敬春高、敬瑞涛、王顺镒、何明锴),或褒赞优良的品行(张庆云周君玉夫妇、蒲长华董文碧夫妇、赵其勋、彭德明、谢瑞珍),繁简有度,凸显亮点,需长则酣畅淋漓万多字汩汩滔滔,需短则惜墨如金千字文不枝不蔓。松乔先生是县政协文史员,写的是文史资料,要求如实讲述,不必用文学手法去塑造人物,但由于选材典型,追求真实,他笔下的人物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样鲜活生动,画龙点睛的议论直击人心,使故事有了思想深度,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虽不能与小说和报告文学媲美,但可读性似乎更强。因为写作文史资料决不允许虚构,必须用比较具体的、直观的或片断的史料还原真象,其真实性如磁铁石,吸引力超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刘松乔先生近照</b></p> <p class="ql-block"><b>4、讲文人雅士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南部文化名人不少,《松乔文存》讲述了17位文化人的故事,有专职文化工作者苏予、何正兴、杜洪祥、李本固、李光照、李正元、杨泽新,美术家李再华、董健、李正元,医生张仕明、杨家林,教师王大钧、袁天阶,民间艺人姜全贵、邓明湖、陈旭。写文人仍然是提炼出主要特点,着眼于工作成就,或浓墨重彩、或点到为止,决不面面俱到;仍然是紧扣时代背景,瞄准主人公的遭遇,写精神世界,写文化品格,决不浮光掠影。徐徐展卷慢慢品读,现实中的文人雅士栩栩如生,如在目前,书香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感受到一个个生命的活力和文化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读文人雅士的故事,让我产生一个心领神会的收获:</p><p class="ql-block">文明是一种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b>三、着意讲民间故事,意趣盎然</b></p><p class="ql-block">普通老百姓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数众多,系有生力量。众生百相,商贾百业,市井百态,各有精彩。身边的人周边的事眼前的山远方的河,无不紧连着时代风雨,弥漫着人间烟火,材料极为丰富。“历史回眸”和“地方风物”中的篇什大多讲的就是南部民间的故事。人物方面有领导,也有平民;有知识分子,也有劳动群众。如讲了南部最早新式理发匠沈焕章、沈前文父子围绕理发业悲欢兴衰的身世和跌宕起伏的命运;讲了早年投身革命却被冤杀的南部中学新中国第一任校长尹绍伊最终获得平反的曲折过程;讲了跟随王近山将军(《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形)伏击日军的南下干部张祥林夫妇的革命历史;讲了蹲守京城4年求爷告奶历尽艰辛筹得2.14亿元,为解决红岩子电站建设资金立下汗马功劳的石国力;讲了为修建升钟水库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赵其勋、文平、韩仕勤、雍永海、刘学鹏……在松乔先生看来,“对于为故乡人民曾经付出辛劳的人们,都应该不吝笔墨,留下闪光的亮点。”可是凭一己之力,哪能如愿,也只好“挂一漏万”,留下遗憾了!</p><p class="ql-block">事件方面,南部县的重大历史都有涉及:争夺盐乡、升保暴动、解放南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面红旗、文革武斗、改革开放……虽然不是专文追述,但写人时交待背景多有触及,其史料性处处显现,作者的史料意识隐藏其间。</p><p class="ql-block">对于南部文化遗产、地方特产,山川风物,该书也有涉及。讲了幸存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民国时期川北蒙学教材《庄家书》、消逝殆尽的字库塔、草根美食肥肠干饭、弛名全川的大桥胡氏豆瓣、驿道上雄壮的八仙古桥、农耕文化时代的蚕神名山丝公山、川北民居建筑群刘家巷、南部百年川剧史、戏剧活化石双峰傩戏、某乡地名来源等,都通过调查考证,讲述它们的人文历史,乡土气息浓郁悠长,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读到南部土地上发生的这些故事,艾青写给土地的诗句不禁涌上心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刘松乔先生2022年3月访问成都南部商会</b></p> <p class="ql-block"><b>四、自觉编家谱方志,鼎新革故</b></p><p class="ql-block">结尾的“家谱遴选”部分,让我们管中窥豹,知道了松乔先生对具有平民特色的家谱文化所付出的热情和所作的可贵探索。</p><p class="ql-block">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是地方志和正史的补充。修谱是每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数千年绵延不绝,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民间活动中断许久,致使年轻人不知家谱为何物。近年,一些深谙其重大意义的文化人行动起来,自觉参与抢救,松乔先生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松乔文存》以简介和选文的方式展示了他致力于家谱的尝试:他主编、助编和参编了5部家谱。他认为,家谱的编修除了遵循传统古制:稽考源流,记清世系家训等之外,还应当与时俱进,厚今薄古,必须对老谱予以改造。他把重点和篇幅放在入户登记上(各家各户的情况,或用表格式或用叙述式登载家庭成员的生卒年、住址、学历、职业、与户主的关系),还附录全家福照片、房屋照片、过世老人旧照片,甚至墓碑照片(意在尊重自古重视阴阳二宅的民间传统)。充分利用现代编排技术穿插照片,既要达到图文并茂的直观效果,也要提升史料价值,为后代儿孙提供尽量详实的信息。再则他特别强调写好家族中的名人传记,无论前辈中的英烈模范、贤达智者,还是如今健在的各行各业佼佼者,都应大力表彰,使之对后人产生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松乔先生全力参与了“宏观乡志”(即《我们的老家宏观乡》)的编辑工作,为全县自发编写地方志树立了榜样。我看到过这本书,内容新频,形式活泼,大量彩色图片穿插全书,散文化的语言清新可人,感情色彩渗入字里行间,与正统的志书不太一样,编者的创新意识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总之,《松乔文存》令我折服,通过庄重严肃的题材,守真求实的风格,情理融通的叙议,干净平实的语言,严谨有据的史料,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南部人的故事,为我们了解家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变化状况,给予了直接的帮助;为我们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抛砖引玉;对于离乡的游子起到了沟通心流、慰解乡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愿《松乔文存》飞向世界,用她的家乡故事兴云布雨,润湿南部游子那一片思念嘉陵升水的焦渴之地,激发出更大的爱乡热情,献策出力,把南部建设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黄党生,南部县人,曾被选为南部县人大代表。文学爱好者,早期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全国、省、地市报刊杂志。曾在多家媒体任职,先后从事记者、编辑、副主编、主编工作。南部县成都乡友会秘书长,南部县成都旅外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现供职于成都南部商会,任会长助理、担任会刊《南部人》主编。长期研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有所成绩,特别喜爱对人际关系的探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