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禁放烟花34年,我们失去了什么?</p><p class="ql-block">长安春望雪</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2023-1-6 18:41 · 来自陕西</p><p class="ql-block">#央视网:烟花的禁与放该被正视了#</p><p class="ql-block">1.烟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烟火在宋代就已经成为民间娱乐一种常见形式。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曾多次提到“烟火大起”“就地放烟火”等,夹在”百戏”中以增加气氛。</p><p class="ql-block">《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p><p class="ql-block">2.禁放烟花,两位专家“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禁放烟花爆竹是从1988年开始的,已禁止34年。1988年,中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此后,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各地实施时间各有不同,相关规定也有所差异。北京市是从1993年开始,正式实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p><p class="ql-block">网传,最早提出禁放烟花爆竹的人是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他在1988年为了迎合国家治理环境和安全问题,第一个站出来抢了风头。后来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又跟风,连续六年在两会上提议禁放烟花爆竹。在专家们的奔走呼吁下,2013年天津被作为试点下发了烟花爆竹禁放令。</p><p class="ql-block">3.34年我们失去了什么</p><p class="ql-block">烟花和其它传统习俗一样,是文化的载体,当载体消失,文化也就无法传承。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都失去了年味。现在我们的春节比小时候更加的安静,人们也失去了激情。我们最为丰富的春节习俗正在失去文化内涵,也失去了文化载体。</p><p class="ql-block">禁放烟花只是传统习俗一个缩影,除了烟花还有很多被我们视为粗俗的传统习俗,正在悄悄离我们远去,却以一种新的生命在其它国家盛开。</p><p class="ql-block">希望那些被韩国申遗成功的传统习俗,能引起我们的震惊。</p><p class="ql-block">燃灯会,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端午祭,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拔河,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东医宝鉴,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儒学书院,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暖炕,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泡菜,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宫廷礼乐,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活字印刷术,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木结构建筑,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笙,已被韩国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正在处于危险边缘的还有:针灸、汉服、汉字、太极、摔跤、传统武术、还有风水、刺绣,汉服,李时珍,书法,中国古画,香囊等等。</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自信,我们的“一切向外看”,很多的传统习俗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个的传统习俗,更是五千年文化自信的底气。等到某一天,我们只能对孩子说,以前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源于战国时期,以前活字印刷是我们中国,源于宋朝。。。抢救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时不我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