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家庭(一):王全生与杨秀珍

清清汭河水.王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div>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的,因此,家庭的变迁和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div><div><br></div><div>《军工家庭》系列美篇为大家介绍的,是5203厂军工人的家庭和家庭生活点滴,透过这些家庭或小或大的变化,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进步。</div><div><br></div><div>本集美篇为大家介绍的,是军工战友王全生和杨秀珍两人的幸福小家。</div> 1970年9月,刚满16岁的王全生,从兰州市白银区第二十一中学招收到5203厂,在银光厂实习烈性炸药制造技术后,于1971年元月返回关山深处的5203军工厂。先后在总装区104车间、机加区5车间、厂工会、北京小分队等单位工作。 杨秀珍家在平凉,1971年招收到5203厂,在机加区5车间干车工,专门加工四零火箭弹喷管的39丝。<br>由于工作认真负责,1975年底被车间推荐,去天水参加甘肃省国防工办举办的企业管理学习班。半年后,结束培训的杨秀珍在5车间任统计员和会计,统计生产成本,计算工人工资。 王全生和杨秀珍的结婚照。<div><br></div><div>王全生和杨秀珍是在5车间的车工岗位上,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的。<div><br><div>1975年初,王全生从总装区调到机加区的5车间,在车工第一道工序上,加工火箭弹喷管毛胚的大孔。</div><div><br></div><div>当时,杨秀珍还在车工39丝的岗位上干活。第一眼看见浓眉大眼的俊小伙王全生时,杨秀珍就心生好感,此后,她就开始在暗地里留意这个小伙的一举一动。</div><div><br></div><div>而王全生的岗位离杨秀珍不远,时间一长,他发现前面车床那个身材窈窕的姑娘手脚麻利干活勤快,特别是当面如满月的姑娘回眸一笑时,王全生的心就像触电一样,有种异样的感觉------</div><div><br></div><div>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日久生情,反正两人相互爱慕的目光交流多了起来,偶尔还找借口说几句工作上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暗送秋波,暗生情愫吧?</div></div><div><br></div><div>但是那个时候的人都比较内敛矜持,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热烈奔放,所以两个人虽然有情有意,但是谁都不好意思捅破这层窗户纸。</div><div><br></div><div>这个时候,“红娘”和“月老”出现了。5车间车工金铭和崔淑兰是一对恋人,两人都是热心人,他们早就看出了王全生和杨秀珍之间的柔情蜜意,于是两人一商量,决定当一回“红娘”和“月老”,给二人牵线搭桥,促成王、杨之间的美事。</div><div><br></div><div>王全生和杨秀珍早就一个是情意绵绵,一个是芳心暗许,再经金铭和崔淑兰两位“红娘”“月老”的穿针引线,两人自然是水到渠成,一拍即合,从此就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div></div><div><br></div><div>1975年夏天,王全生第一次到平凉杨秀珍家里拜见岳父岳母时,岳父岳母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俊朗的白银小伙,尽管那时物质还比较匮乏,但杨家还是尽其所能,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等稀罕食品招待第一次登门的准女婿。</div><div><br></div><div>1978年,王全生和杨秀珍在5203厂里登记结婚,二人把铺盖卷和箱子搬到一起,就在单身宿舍里建起了简单幸福的小家庭。</div> 建厂初期,王全生穿着拉石头时磨破的工作服,在汭河岸边留影。 七十年代初,王全生在湖南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时留影。 在湖南长沙火车站前留影。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在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前留影。 王全生在白银“反修”照相馆拍摄的彩色照片。那个年代,彩色照片算得上是奢侈品了,而且“白银反修照相”的落款也很具时代特色。 九十年代,王全生在厂工会会议上。 王全生在红军曾经路过的六盘山上留影。 杨秀珍游览平凉崆峒山。 杨秀珍在崆峒山留影。 1979年,儿子出生了,这是儿子的百日留影。 杨秀珍和儿子。 杨秀珍和儿子在平凉。 王全生和杨秀珍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在5车间战友孟昭亭家里做客。瞧这一家子,表情有点严肃啊。 在孟昭亭的点拨引导下,一家人面对相机,终于笑遂颜开。 儿子品学兼优,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九十年代初,王全生带着儿子,在关山里参观正月十五的灯展。 又是一年的正月十五,一家三口的服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儿子(第三排左一)和同学老师们的合影。 1993年,儿子14岁了,知道给自己摄影留念了。 儿子和小伙伴在汭河边。 儿子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他把缝纫机台面当做书桌,埋头认真写作业。 杨秀珍和儿子在家里。 儿子上中学了,这是他在汭河边的留影。 儿子(左三)和小伙伴们的合影。 在石堡子中学,儿子(前排左三)是个热爱体育运动的小足球队员。 男孩的性格总是好动的,瞧,儿子(左一)像一匹快乐的小马驹,敏捷地奔跑在汭河河堤下。 在石堡子的石阶上,儿子(前排左二)和很会摆姿势的小伙伴们合影。 儿子(左三)和小伙伴们在石堡子的石阶上。少年们这个造型挺酷,个个都是沉思未来的样子。 人到中年,王全生也发福了,这是他春节期间在平凉岳父母家门前的留影。 儿子和爸爸妈妈在姥爷家留影。 王全生与娘家的舅子们在岳父母家合影。<div><br><div>王全生一直对岳父母家心存感激,他终身难忘岳父母对他们这个小家的帮扶和支持。</div><div><br></div><div>1979年,当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为了支援前线战事,一连几个月,5203厂干部工人吃住都在生产线旁边,夜以继日连轴转地生产战场急需的四零火箭弹。</div><div><br></div><div>那时,儿子才刚刚出生不久,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妇俩忍痛把襁褓中的儿子送到平凉的岳父母家,请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岳父母心庝姑娘和女婿,更心庝这个小外孙,他们让小夫妻俩回厂放心工作,二老则尽心竭力,把小外孙养得白白胖胖。直到现在,一提起这事,王全生还是满怀感激之情。</div></div> 王全生(后排左一)和5车间战友们在厂房前合影。 杨秀珍(前排左四)和5车间办公室人员在厂办公楼前合影。 王全生(左六)和战友们制作花灯,准备参加厂里正月十五的灯展。 九十年代初,王全生(左二)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这是厂党办、组织部的领导和业务员们在厂办公楼前留影。 儿子从中学毕业后,到外地上学去了。王全生和杨秀珍恩爱如初,在厂办公楼前甜蜜留影。 杨秀珍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经常在家里读书看报充实自己。 学习中的杨秀珍。 相依相偎,恩恩爱爱的两口子。 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流行交谊舞,为了赶上潮流,夫妻两人就在家里苦练舞技。 年轻时的杨秀珍,注重锻炼身体,即使山里下雪,也照样在严寒中散步。 杨秀珍漫步在石头楼旁边的桥梁上。 生活渐渐好起来了,家里除了缝纫机,还陆续购置了电视机和录音机。 家里当年时髦的“三转一响”早就全了,电视机和录音机也有了,窑洞里的小家又添置了嘉陵摩托车,这车子可比自行车高级多了。手握摩托车油门,王全生豪气冲天。 春节到了,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回到关山家里过年。 春节期间,一起在5203厂参加工作的白银二十一中同学高燕和张亚莉,到王全生家拜年。 女人都爱美,杨秀珍也不例外。在石堡子的夏天里,杨秀珍那身大红的衣服被关山的绿叶衬托着,整个人美得像深山里的一朵牡丹花。 懂事的儿子已长大成人,放暑假的时候,儿子和妈妈在厂办公楼前留影。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52军工厂走上了下坡路,厂里生产难以为继,工人领不上全工资,生活也发生了困难。为了厂子和工人的生存,5203厂并入了北京首钢公司。这是王全生(中)和同事们在厂办公楼留影。 2008年4月,5203厂九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王全生(前排左12)回忆说,这是厂子召开的最后一次职代会了。 5203厂组织了小分队,在北京首钢公司打工。王全生作为北京小分队的管理者之一,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不忘在宿舍里刻苦练习毛笔字,这为他以后漂亮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游览北京颐和园。 王全生和儿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 游览北京红楼大观园。 儿子在故宫博物院。 儿子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留影。 儿子在白洋淀旅游。 星期天,王全生利用钓鱼来放松自己。 1997年,留厂的杨秀珍(左一)和回厂访问的战友们在石头楼前留影。 1999年,王全生和杨秀珍在高燕家留影。(王华拍摄) 1999年秋天,回厂访问的战友王华,为王全生和杨秀珍拍下了这张照片。王全生和杨秀珍的家,就在左手那栋斑驳陈旧的楼房里。(王华拍摄) 王全生全家是1999年底,从陇东关山里搬迁到皋兰县52小区的。新家的房型结构好,面积也大,十分敞亮。 儿子已经在白银市里的一个中学参加工作了,是语文教师。 在皋兰,杨秀珍还像过去那样爱好健身活动,经常在家里练习太极剑。 杨秀珍还参加了厂里退休人员的腰鼓队。 2008年,王全生家里喜添了白白胖胖的小孙子。 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家人。儿子在中学教语文,教学成绩优秀,所在中学为他专门设立了《名师专栏》。 人是隔辈亲,王全生十分庝爱小孙子。 杨秀珍更是对小孙子爱不释手。 老两口抱着孙子,换着花样地拍照留念。 在盛开的樱花树下留影。 在通红的秋叶下留影。 浓眉大眼的儿子,越来越像王全生。而孙子,也和小时候的儿子很像。不得不感叹,遗传基因的力量真是十分强大。 有苗不愁长,转眼之间,孙子就十个月了。 王全生是个孝子,为了方便护理老母亲,他已经把家从皋兰搬到了白银。这辆电动车,就是王全生为了到母亲家值夜班,为了送孙子孙女上学而特意购置的。(王华拍摄) 如今,王全生家的孙子已经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孙女也上幼儿园了。现在,他除了要护理90余岁的老母亲,还负责接送孙女上幼儿园,王全生任重而道远啊。 2023年2月18日,王全生和杨秀珍在家中留影。(王华拍摄)<div><br></div><div>走过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走过了激情岁月青春年华,初入关山的翩翩少年和青春少女,蓦然回首,已是满头华发年逾古稀,但他们依然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依然不辞辛苦地护理老人照顾孙子,王全生和杨秀珍的家庭,堪称美满和谐的幸福家庭!</div><div><br></div><div>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div><div>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div><div>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div><div>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div><div>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div><div>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div><div>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div><div>你还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div><div><br></div><div>这首撼动人心的爱情歌曲,正是军工人王全生和杨秀珍夫妻恩爱,相守一生的真实写照。</div><div><br></div><div>注:本集美篇除王华拍摄的四张照片外,其余照片均由王全生、杨秀珍夫妇提供。</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