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兵网艺术团成立两周年,在举行庆典晚会之前,由兵网艺术团的战友们,分工合作,推出了《铁道兵歌声永不落》这首艺术团团歌。</p><p class="ql-block">作词:谢金山,作曲:赵伶俐、崔长顺,演唱者:沈丽及视频制作者:孟兆龙战友,大家共同携手完成了这样一曲振奋人心的歌颂铁道兵原创歌曲。歌曲一经推出,受到了艺术团和铁道兵老战友们的关注和喜爱,体现了老战友们对铁道兵难忘的情怀。</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关注和欣赏这首原创歌曲《铁道兵歌声永不落》的视频、音频、歌词、歌谱等,感谢一路有你们!</p> 作词:谢金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谢金山简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苏洪泽人,大学文化,高级法官,淮安市作协会员。1969年入伍,先后在铁四师17团宣传队和师创作组从事多年文艺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复员回乡,历任镇人武部长,县委办副主任,县法院副院长等。著书两本,诗朗诵《车轮飞转》发表在1976年《解放军文艺》上,散文《船头花开》发表在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上,另有100多篇文稿发表在军报、新华日报、全国法院报等报刋上。2009年受江苏高级法院指定,为“感动中国人物法官陈燕萍”撰写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所作的事迹报告稿。</p> 作曲:赵伶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赵伶俐简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古族(霍日查),1954年出生于科左中旗,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通辽市艺术馆副研究馆员。</p><p class="ql-block"> 曾在部队宣传队当兵六年,复员后到哲盟歌舞团,在内蒙师大音乐系进修两年,得到阿拉腾奥勒、李博文、赵汝德、赵金虎先生真传。</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创作歌曲、器乐曲、舞曲千余首,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地级奖二十余次。歌唱家们都曾演唱过他的作品。</p> 作曲:崔常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崔常顺简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阳人,1947年2月出生。</p><p class="ql-block">一、1968年2月应征入伍,在铁道兵九师四十一团三营十六连,战士。同年调团宣传队,竹笛,单簧管演奏员,作曲。</p><p class="ql-block">二、1976年5月退伍回乡,先后任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政府武装部,助理、部长、纪检委书记、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三、南阳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人大主任。</p><p class="ql-block">四、2007年5月退休,返聘任街道办事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至今。五、2012年5月至今参加辽宁省文化馆群星民族乐团,竹笛演奏员。业余爱好,摄影,视频剪辑制作。</p> 演唱:沈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沈丽简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二代,师从四川音乐学院胡碧莹教授、王萍老师。一九八五年在著名歌唱家施鸿鄂声乐培训班进修,多次在成都各大演出活动中获得奖项。退休后,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活跃在成都各大社区,女子合唱团与文化馆,主要担任领唱,义务传授声乐知识,并得到了著名军旅作曲家曹进老师的肯定与指导。目前在成都战旗小强声合唱团担任副团长。</span></p> 歌曲视频 沈丽演唱歌曲音频 演唱:毛松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毛松云 简历</b></p><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入伍,原铁四师直属机械营二连战士。铁四师宣传队队员圆号乐手。曾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日本宪兵伍长和李玉和B角、《龙江颂》李志田、《杜鹃山》雷刚等角色。历任师宣传队演员班班长、连队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铁十七团宣传股和铁四师文化科干事。1983年底调入铁道兵郑州材料总厂,1984年兵改工后调入河南省保险公司,2012年退休。</p> 歌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兵网艺术团团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铁道兵歌声永不落</b></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问巴山,问太行,</p><p class="ql-block">铁道兵的战歌谁在唱?</p><p class="ql-block">唱得山欢水也笑,</p><p class="ql-block">唱得战友心花放。</p><p class="ql-block">哎嗨哎嗨哟!是咱兵网艺术团,</p><p class="ql-block">载歌载舞四季忙。</p><p class="ql-block">铁轨当琴弦,</p><p class="ql-block">豪情高万丈,</p><p class="ql-block">群山敲金鼓,</p><p class="ql-block">鸣奏大交响。</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永远的铁道兵,</p><p class="ql-block">无比自豪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看大地,看沧桑,</p><p class="ql-block">铁道兵的功绩谁能忘?</p><p class="ql-block">移山填海排万难。</p><p class="ql-block">织成全国铁路网。</p><p class="ql-block">哎嗨哎嗨哟!有咱兵网艺术团,</p><p class="ql-block">铁兵精神再发扬,</p><p class="ql-block">初心永不改,</p><p class="ql-block">仍在征途上,</p><p class="ql-block">跟党大步走,</p><p class="ql-block">再创新辉煌。</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永远的铁道兵,</p><p class="ql-block">英雄的战旗高高飘扬。</p> 歌曲伴奏 赵焕文手风琴伴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赵焕文简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特招铁道兵东北指挥部505部队宣传队。1973年调入铁道兵东北农场541部队宣传队。1976年复员回哈尔滨。在哈尔滨市商业物资中转站工作,任保卫科干事、科长、运输公司经理、商业中转站法人代表、总经理。2012退休。 </p><p class="ql-block">从6岁开始拉手风琴,曾师从哈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孙德伦老师指教。</p> 钢琴伴奏 <p class="ql-block">器乐合奏《铁道兵歌声永不落》</p><p class="ql-block">表演者:沙薇等</p> 歌谱 <p class="ql-block">男声独唱《铁道兵歌声永不落》</p><p class="ql-block">演唱者:刘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我爱兵网的大舞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一创作艺术团团歌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铁四师谢金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战友们,在兵网艺术团成立两周年之际,兵网艺术团早已是热闹非凡的景象,大家争先恐后忙团庆,有献歌献舞的,也有献乐曲的。而我作为原铁四师创作员,又能为团庆做点什么贡献?想来想去,国有国歌,军有军歌,本团还没有团歌。于是决定写支团歌,因为这里可以找到素材,找到情感,还能找到作曲家和歌手。经过两三天起早睡晚精心构思,找准了创作的主旋律,很快拿出初稿,又经毛团长、侯政委和其他团管推敲修改,歌词终于出手。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赵伶俐老战友,他把为团歌作曲,当成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义不容辞欣然接受,还请出一贯热心艺术团创作和演出的崔常顺老战友,在他们共同商讨、共同创作下,团歌以令人振奋的优美旋律献给了兵网艺术团团庆,也献给了兵网乃至全国的老战友们!同时,我也要感谢艺术团年轻歌手沈丽为我们演唱,但愿她一人唱,带来万人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友们,我也是过了古稀之年的人,本想安度晚年,但见到兵网,见到艺术团,我心里就无比亲切和温暖,随着艺术团两年来一场场精彩演出,我的心更是一次次热浪翻卷,感慨万千。我写的主持词、串词为何能为战友们喜爱,因为我心中有兵网这个大舞台,有各群热心观看演出的铁道兵老战友们,他们还像当年那样为我们鼓掌,他们真以为当年的兵部文工团、师部宣传队又来到他们中间。能帮他们找回军营、找回战友情、找到快乐,艺术团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日部队是我成长的摇篮,军营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难忘的战友情是我创作的灵感。所以,我要问巴山、问太行,铁道兵的战歌谁在唱?啊!是咱们艺术团!唱什么,看大地,看沧桑,铁道兵为民修路的功绩怎能忘?艺术团一年四季载歌载舞,就是为弘扬铁道兵的精神,传承铁道兵的文化,大家热心奉献,心中只有一句话:“我们是永远的铁道兵,军魂永不散。为此付出和奉献无比自豪无尚荣光。”我也是为报恩而来,但愿战友们都能喜欢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男女声小合唱</p> <p class="ql-block">女声小合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