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积极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引导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热爱劳动、愿意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发展特殊儿童生活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实现“劳动促成长”的美好愿景。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近年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号召孩子们积极投身劳动,争做劳动小达人。</p> <p class="ql-block"> 学校因地制宜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为特殊学生提供了符合实践需求的劳动教育场所和教育方式。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为抓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中,倡导低年级学生学劳动、中年级学生会劳动、高年级学生爱劳动。在班级内,则按照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来分层设置不同的劳动目标,让特殊学生们从整理物品、打扫卫生等简单技能到养育花草、种植作物、烹饪食物、餐桌摆台、拼布绣手工制作等复杂技能都能逐步掌握。通过横向、纵向对劳动目标要求的梯度设置,培养学生们积极、合作的劳动精神,让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充分享受到劳动的快乐。 </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成长不止于课堂,更源于生活中的不断实践。每一天,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就是一个大型的“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虽未外聘保洁员,但校园早上时常有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校园,我们的教学楼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整个校园的黎明是那么温馨、整洁而美丽。学校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劳动教育课,每个班的孩子们都在积极参与劳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打扫公共区、扫地、拖地、擦桌子、洗抹布,让校园、班级保持着整洁和舒适的同时,秩序井然的劳动现场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孩子们的纪律、习惯养成。</p>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培养这些特殊学生的生活技能,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利用宿舍楼东边一角的空地,开发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心农场。老师们利用劳动技能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接轨。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刘香玲、王柳资等老师专门带领学生们在农场锄草、挖土,老师们除了教孩子们劳动方法,也会将各种工具、蔬菜的来源、名称、外观、食用方法仔细讲给孩子们听。</p><p class="ql-block"> 学校把“开心农场”按班分块,让学生亲自动手栽种、除草、施肥、浇水等。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开心农场”里的萝卜、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青菜等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萝卜肉厚圆整、学生们正忙着采摘,这一颗颗硕大紧实、光洁可爱的萝卜在同学们的清洗下整齐的摆在地上。在这里,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老师对蔬菜种植、育苗的介绍,通过看、听、摸、拣、摘,从学习到实践,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跬步不休,累土不辍,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劳动锻炼体验到劳动的快乐的同时,懂得幸福生活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道理,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近两年来,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在郴州市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技能大赛频创佳绩,该校的 “成长式”劳动教育体系,家校结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出了一条“五育”共生共长,综合渗透,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与乐趣。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劳动认知,树立劳动光荣的劳动理念,培育了他们重视劳动、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今后,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将持续探索具有特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做到劳动教育规范化、多样化,打造劳动教育的新势态。</p> <p class="ql-block"> 撰稿:许 勤</p><p class="ql-block"> 供图:姜 燕</p><p class="ql-block"> 刘香玲</p><p class="ql-block"> 王柳资</p><p class="ql-block"> 编辑:许 勤</p><p class="ql-block"> 编审:曹菊芬</p><p class="ql-block"> 审核:谭同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