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春节期间,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美术馆承办的我省百岁诗书大家赵玉林先生《百岁书展》,在福州西湖景区内的福建省美术馆开幕。这是文化厅与美术馆贯彻“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的活动之一,而且是“抢救工程”中唯一在世的名家。所以参观者众多,有省、市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有诗家、收藏家和爱好者,还有带着学生的老师和家长,老少成群,络绎不绝,竟达三万人之多。这是我所见到的福州书法展中,环境场地最好,观摩人数最多、气场最高、最热烈、最可人的一次展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月4日,我接到省美术馆一位女士的电话,约我3月6日下午两点半到省美术馆,参加赵玉林先生百岁书展研讨会,并要我做发言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月6日下午我到会坐定后,发现应邀参加研讨会的发言名单中并没有曹文彬三个字。我心中纳闷,但也还平静,既不四处张望,也不开口询问。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静听别人的高见,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没想到,当朱以撒、蔡清德、卢美松三位教授学者发言后,主持人徐东树教授宣布:“现在请曹文彬先生发言”,随即补充道:“曹先生是榕城“十老”成员,是家属推荐参加研讨会的。”听他这么一说,与会者都用诧异的目光,端详着我这位插队的发言者;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不是专家教授的我,並不是他们邀约的对象,所以名单上没有我;听他这么一说,我又明白了,这是赵老先生和他女儿国秋女士,对我年前撰写的《出神入化人书俱老——品读赵玉林先生的书法艺术》一文的肯定。于是,我按照事先准备的提纲,围绕以下三个观点做了简约的阐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崇拜经典,坚持传统,是成就赵玉林先生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他五岁习文学字,遍临名家经典之后,融各家之妙谛,锤炼出具有挺拔灵动的线条,流美隽秀的字形,参差错落的章法,终于形成了清刚雅正的一己表意书法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文人气质,诗人品格,是赵玉林先生书法艺术不断升华的源泉。他笃信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论断,一辈子持之以恒,博学强识,把读书与书法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文养字的康庄大道。他说:“书法要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是炎黄子孙磨砺意志,培养高善品德的营养剂。”他写时代、写生活,诗书合璧的作品最多,也最受学者专家和人民大众的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传奇阅历,两重人生,是赵玉林先生书法入化的机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他既没有在春风得意时忘形,也没有在落魄潦倒中消沉,而是以豁达、乐观、向前的秉性,继续追求着他的人生价值。</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注)</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更为可贵的是,赵老先生的书法创作,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止步,而是理想不减,追求不懈,依然精神抖擞地淌洋在诗词、书法艺术的殿堂中,而且愈老愈妙。他是榕城“十老”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有缘看到百岁的赵老夫子挥翰临池,真是一种享受。他既没有古人沐浴焚香的玄虚,也没有今人故作姿态的激情,只有淡然自信的神采,动作协调,迟速有别,松紧有度,自然见性地进入一种从心所欲的无我境界,一派天人合一的入化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注:</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奇阅历,两重人生,是赵玉林先生书法入化的机缘。这种机缘,说它是命中注定也好,说它是社会造就也好,总之,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更显传奇。他20岁参加抗日队伍,随胡美成将军戍守漳码,1947年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以7000字的华章和清新亮丽的笔墨荣登榜首,享有“末代状元”之美誉。后被委任为福建永泰县县长。福建解放后不久,即被“充军”到苏北接受劳动改造。改造期间爱妻亡故,他除了劳动,吟诗练字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让人难以想到的是,23年前走进劳改农场的是一个旧官员;而23年之后,走出劳改农场的竟是一个脱胎 换骨的诗人书法家。这就是传奇的魅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第二次大赦,赵玉林先生转业回归故里,借居西禅寺,皈依佛教,赐号明璧 。后蒙时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老革命家傅柏翠的力荐,被聘为文史馆馆员。时逢文艺复苏,他在传统文化诗词、书法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声名与日俱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文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