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2023.2.17.

不虚此行

<p class="ql-block">离开“史迪威二战纪念码头”后,我们前往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从芒市往畹町的国道上,遇见“黑山门战斗遗址”,下车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据碑文记载:黑山门系滇西国门内第一道天然屏障。1944年末,日军兵败芒市后,集中残敌2000余人在黑山门,回龙山一带构筑工事,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兵分多路逼近敌人,自1945年1月1日至18日,肃清外围残敌,19日21时对黑山门守敌发起总攻,万炮齐发,黑山门顿成火海,次日上午10时敌不支向畹町溃退,我军乘胜追击,收复国门畹町。</p> <p class="ql-block">“南洋机工抗日纪念馆”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国家级深林公园内,纪念馆为2014年9月奠基。</p> <p class="ql-block">公园正阳门。</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危亡的关键时刻,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一声号召,南侨机工们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积极参与抗战,抢运物资。</p> <p class="ql-block">德宏州各族、各界人民为彰显海外侨胞历史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之终点一畹町,兴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以缅怀先烈,不忘国殇,昭示后人,激励来者,永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当时我国与国际联系的陆海通道绝大多数被日军封锁,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滇西20余万民众自备干粮工具,风餐露宿,肩挑锄创,劈山开路,过水架桥,日夜奋战,以血肉之躯于一九三八年八月筑就一条起自昆明,贯通滇西,连接缅甸,近千公里的滇缅公路。</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抗战时期成为了我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沿此路运往国内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南洋华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及几位领导的挂像,在纪念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随着战事的发展,滇缅公路运量陡增,一时驾驶、维修人员奇缺,前线后方纷纷告急。一九三九年,在"南洋华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三千两百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p> <p class="ql-block">他们展转于滇、黔、川、桂、湘以及缅甸、印度等地,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滇缅一线,地处边沿、经济落后,山高路险,环境十分艰苦,但机工们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夜以继日,风雨无阻,抢运军需,维护车辆。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战。</p> <p class="ql-block">其间,在日军战机的反复轰炸中,在热带疾病的肆虐中,在意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南侨机工有一千余人为了祖国抗战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长眠于备受战争蹂躏的祖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有一千余人抗战胜利后返回了侨居国,有一千余人留居祖国自谋生路。</p> <p class="ql-block">美国当年支援的汽车。</p> <p class="ql-block">南桥机工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当年美国支援的四驱卡车。</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碑处俯瞰畹町全貌。</p> <p class="ql-block">边陲小镇,畹町红色之旅在此结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回国参战,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3200多名南侨机工。本集完,2023.2.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