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三国之旅(一)塞尔维亚之消逝的巴尔干之虎(重新修订美篇书打印版)

向阳红花

<h1>2018年的年休假期来了,今年出行的选择又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地图册再次被翻了一遍又一遍。</h1><h1>俗话说:花多眼乱,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却一次又一次地踌躇。当偶然随手翻阅一本2014年的旧杂志时,随即被一篇《一战百年祭》的文章吸引住了。</h1><h1>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今年(2018年)正是这一场为期四年、空前惨烈、影响深远的人类历央真正具有现代战争意义的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而引爆这场大战的地方就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座名城——萨拉热窝。</h1><h1>啊,目标、方向都有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ff8a00">萨拉热窝刺杀事件</font></i><i><font color="#ff8a00">(图片采自互联网)</font></i><br></h1> <h1>巴尔干半岛历史上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这里不仅为地缘政治学说提供了众多生动的例证,也曾为历史上多个帝国带来过无尽的纠结和噩梦。</h1><h1>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解体、波黑内战、科索沃战争、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一幕幕的悲剧似乎还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一样。</h1><h1>翻看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夜袭机场》、《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等多部满载着少年时英雄情结的前南斯拉夫二战电影,再次勾起早已变得模糊的记忆。</h1><h1>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铁托、瓦尔特……</h1><h1>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慢慢地在脑海中浮现,这片曾经苦难深重却又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土地,不知今天变成什么样子了?</h1><h1>决心已下,去看看吧!</h1> <h1>一段前南三国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之旅于2018年5月开始了。经过历时13个多小时的辗转,跨越了亚欧两个大洲,飞行距离约8000多公里,与国内时差7小时,终于在当地时间早上8点40分,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h1><h1>机场规模不大,设计装饰也说不上豪华,但机场的名字是以伟大科技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而命名。</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图片采自互联网)</i></h1><h1><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尼古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裔美国籍科学家、发明家,被誉为是神一样伟大的现代科技天才,交流电和无线电之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被其祖国与人民视为是塞尔维亚民族的骄傲。</i></h1><h1><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名字很熟悉吧,不错,这名字与现在满大街跑的著名电动汽车品牌一样,而这家汽车公司创始人正是从小就仰慕这位伟大的塞尔维亚裔科学家将自己汽车产品品牌命名为“特斯拉”以作纪念。)</i></h1> <h1>步出机场,当地气温18℃,阳光灿烂,扑面而来是带着微微凉意的清风,好一个阳光明媚充满着愉快和美妙的早晨!</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早安,贝尔格莱德,</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你好,塞尔维亚!</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离开机场向市区进发</font></i></h1> <h1>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语为“白色城堡”,坐落于萨瓦河(Sava)和多瑙河(Donau)的交汇处,扼守着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与巴尔干半岛水陆交通要冲,正好处在巴尔干的中心,因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十字路口而又被称为“巴尔干之钥”。</h1> <h1>正是其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命中注定了这座城市在众多历史事件当中会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焦点,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h1><h1>自公元前3世纪建城以来,这座城市已经历过115次战争,其中44次被夷为平地。因历史上曾多次易主于东西方文明之间,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多元的文化和风貌。</h1> <h1><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东南欧第三大塔“GENEX塔”是前南斯拉夫最具代表性的野兽派风格建筑之一,设计于1977年,由双层桥梁将两座建筑顶部连接在一起,而在最顶端还有一座旋转餐厅,这种当时颇为超前的设计,现在看来仍然相当的拉风。</i></h1><p><br></p> <h1>对很多中国人而言,贝尔格莱德是作为一个曾经非常熟悉的国家首都而被认识的,而这个国家现在已成为了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华为</font></i></h1> <h1>曾经在冷战时期被称为“巴尔干之虎”、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传统友谊的社会主义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经历了南斯拉夫内战、波黑和科索沃战争,已解体为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六个独立国家,这还未算上一个“准独立国家”科索沃,贝尔格莱德从南斯拉夫的首都变成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其最大城市以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常住人口约170万。</h1><p><br></p> <h1>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空军对当时的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超过3500人遇难、1.25万人受伤,南联盟的许多政府机构、工厂、医院、电视台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时至今日,在贝尔格莱德仍然可以找到这场战争留下的伤痕。</h1><p><br></p> <h1>贝尔格莱德有多座横跨多瑙河和萨瓦河的大桥,在当年北约所谓的"外科手术式"轰炸中,贝尔格莱德众多的公共设施被炸毁,为了保护连接城区的几座大桥,众多贝尔格莱德市民自发地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用身体作为盾牌守卫大桥。</h1><p><br></p> <h1>据报道,每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大批市民就蜂涌到市内各条残存的大桥上,参加的人既有政要、高官、学者、学生,也有工人、商贩和家庭主妇……,人们手拉手筑起人链,高唱爱国歌曲,以此抗议北约的野蛮轰炸和显示团结的力量。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大桥还是被炸毁,现在的大桥多为后来重建或修复的。</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路边的货运列车编组站,</font></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车辆与设施已显陈旧。</font></i></h1> <h1>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在空袭中被美空军所谓的“误炸”而炸毁,这一令中国人感到无比屈辱的伤痛,也让这座城市在一夜之间被无数中国人所铭记。</h1><h1>我们到达贝尔格莱德第一站就是前往中国驻前南大使馆遗址,去看一看这处当年紧紧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灵的地方。</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被炸的使馆大楼</font></i><i><font color="#ff8a00">(图片采自互联网)</font></i></h1> <h1>19年前(199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时间晚11:45分(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悍然轰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20多名使馆人员受伤,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28岁的妻子朱颖牺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三位罹难烈士(图片采自互联网)</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当年报纸的报道(图片采自互联网)</font></i></h1> <h1>此处与祖国远隔万里却曾是无数中国人的伤心地,路旁一块小小金属铭牌刻录着当年的屈辱和“落后就挨打”的无奈,承载了十多亿中国人沉重的悲愤与哀痛,也成为鞭策和激发国人忍辱负重、坚韧前行、奋发图强的动力。</h1><h1>铭牌前摆放着盛放的鲜花,这里没有遗忘,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塞尔维亚人都不应把这里遗忘。我们来到此处,凭吊死难同胞,更应毋忘屈辱伤痛,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h1><p class="ql-block"><br></p> <h1>如今当年的硝烟已痕迹难寻,这里正大兴土木、热火朝天地兴建中国文化中心。</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6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同塞尔维亚总统共同出席了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中国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巴尔干地区首家中国文化中心。</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古代的圣贤孔子的塑像被竖立在这异国的土地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孔子像</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与中国文化中心工地工人合照</font></i></h1> <h1>据介绍,现在中心前面的这条大道原名为“樱花大道”(因日本大使馆就在这条大道上并就在原中国大使馆旁边)现已被重新命名为“孔子大道”,兴建中的广场将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中国的影响力在这里正日益增长。</h1><h1>总有一天,强大的祖国会以实力洗雪屈辱,烈士的英灵必将得以告慰。</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孔子大道</font></i></h1> <h1>离开驻前南使馆遗址,我们前往贝尔格莱德城南的德迪涅山瞻仰铁托墓。铁托墓也叫做“花房”,之所以叫做“花房”是因为铁托去世后,当时的南斯拉夫没有为其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而是将其安葬在铁托最爱去原总统官邸的花房中。</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铁托纪念中心</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里当年曾是铁托的官邸,花房就在这座建筑物的后面。</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铁托铜像</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片采自互联网)</i></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年5月25日出生于克罗地亚,1918年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南斯拉夫支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贏得南斯拉夫国家的独立做出杰出贡献,历任南斯拉夫总统、南共总书记和南人民军最高统帅。他积极倡导和推动“不结盟运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苏联的干涉。在20世纪反对霸权主义、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地位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980年5月4日铁托逝世,享年88岁。</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片采自互联网)</i></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铁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据说,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为了抓他,曾派大批轰炸机和战斗机先狂轰滥炸,紧接着40架重型运输机将500名犯了军法的德国党卫军队员空投到南斯拉夫,他们每人身上都有一张铁托的照片被下了死命令要抓活的,所以,着陆之后这些亡命徒就发了疯一样扑向铁托的藏身地点,但是,一条狗救了铁托。</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片采自互联网)</i></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铁托与斯大林彻底闹翻,据说,铁托曾给斯大林写信说:你派500人来杀我,而我只要派一个人就可要你的命。你以后不要再派人来杀我了,我们已经抓了500个人了,这些人有带着炸弹来的,也有拿枪来的,如果你还要派人来杀我,那我也派个人去莫斯科,但我敢肯定决不会有再派第二个的必要……。</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1977年8月铁托访华</font></i><i><font color="#ff8a00">(图片采自互联网)</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花房的入口</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花房内部</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正中央石碑下,</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曾叱咤风云的伟人长眠于此。</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左边是铁托夫人墓</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花房内被完整保留的</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原铁托办公室</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铁托元帅服</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铁托生前使用物品</i></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据介绍,铁托生前热衷于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接力长跑活动,这些都是当年全国各地或外国友人送给铁托的各式各样的接力棒,其中不乏制作十分奢华的作品。</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ff8a00">照片背景中一卷卷的接力棒</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铁托生前乘坐火车专列</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蓝色列车”模型</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花房内收藏展出众多国内外群众写给铁托的信件。</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英国女王夫妇赠送的签名照片</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背景墙上是当年举行葬礼时,</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多国政要出席的情景。</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今天这宁静花房内,</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位伟人和他亲手缔造的国家</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起静静地长眠。</i></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位游历过20多个国家的资深旅游达人阿叔,正认真地观看着展示的图片。</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 style=""><font color="#ff8a00">在花房的留言簿上留下了我们的感言,以表达对这位历史上风云人物的敬意。</font></i></h1> <h1>在铁托墓前,遇到几位胸前挂满了勋章的老人,他们得知我们来自中国都十分愉快地和我们合影。</h1> <h1>透过他们的神情和胸前闪亮的勋章不难看出,他们来到昔日的统帅墓前,缅怀和追忆着曾经的辉煌岁月,虽然难掩对逝去的火红年代的失落与伤感,但自豪与骄傲仍溢于脸上,似乎在诉说着他们曾经有过的一段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花房外是一大片翠绿的草坪,草坪内布设了不少前南时期的艺术雕塑,这些作品风格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span></h1> <h1>大草坪的旁边是南斯拉夫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内展出了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的一些珍贵的实物与图片。由于展藏介绍只有塞尔维亚文字说明,我们不能详细地了解展品的内容,但大致可以知道,展品主要是反映南斯拉夫及铁托在早期革命时期、二战时期、建国初期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以及在铁托领导下各自治共和国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建设成就、各国赠送的国礼等等……。</h1> <h1>老实说作为国家级的陈列馆其规模与布置也太寒酸了,但作为一个已成为昔日历史的国家所残存的纪念能够做到如此,有幸让我们这些异国游客还能在此参观,也算难得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综观前南的盛衰史,可谓风云跌宕,虽然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最后结局却令人唏嘘。</h1><h1>二战结束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经过长期奋战,于1945年12月22日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共6个自治共和国组成了统一联邦国家。</h1><p><br></p> <h1><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自治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围绕在中间统一的南斯拉夫联邦的国徽下,这一切已成为了历史。</i></h1><p><br></p> <h1>在与苏联关系恶化后,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积极奉行不结盟政策。西方国家为了遏制苏联对南欧的渗透,南斯拉夫被当作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成为了阻止苏联南下威胁西方的一个重要屏障。西方积极在政治上对南斯拉夫进行拉拢,在经济上、军事上给予一些援助。据说,在1961年美国给南斯拉夫提供的援助超过了印度,仅次于希腊和土耳其。</h1><p><br></p> <h1>后来南斯拉夫与苏联关系恢复以后,作为东西方两大敌对阵营都争相拉拢的对象,南斯拉夫左右逢源,既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小麦”,又用东方社会主义的“小麦”建设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铁托曾说:“那些懂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人可以用美国的小麦,也可以用苏联的小麦建设社会主义。”</h1><p><br></p> <h1>早期,南斯拉夫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实行“非国家主义化和分散管理”形式,推行扩大自治职能和权力等灵活政策,使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力飞速提升,上世纪50—60年代是南斯拉夫的“黄金时代”,曾成为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h1><p><br></p> <h1>这一时期南斯拉夫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文化繁荣,国家强盛。南斯拉夫的国民人均GDP曾经排在当时世界第七位,其国民的生活水平已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西方国家。而当时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实力强大,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都不敢小觑的武装力量。</h1><h1>富足与强盛让国民在国际上倍感有尊严、有地位,任何人都不敢轻视和欺侮这个强大的小国。而这个巴尔干小国在当时国际舞台上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同它的幅员、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根本不相称,成为了“世界政治的最大半强国”,被称为“巴尔干之虎”。</h1><p><br></p> <h1>然而南斯拉夫联邦又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国家,其特点可归结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即一个联邦,二种文字(斯拉夫字母和拉丁字母),三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四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即波黑),七条边界(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和意大利),八个领导人(由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代表组成联邦主席团),九个政府(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按宪法规定拥有相对独立自主地位的政府以及联邦政府。</h1> <h1>1952年,南斯拉夫共产党改组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成为了由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省执政党所组成的一个较松散的政治“联盟”。70年代,南斯拉夫修改宪法承认了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省享有主权,使得国家进一步“邦联化”。</h1> <h1>虽然,在南共联盟领导下各族接受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积怨太深,尤其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利用民族之间矛盾制造了太多的血仇,这种民族矛盾和积怨也带到了新南斯拉夫。</h1><h1>在铁托时代,由于铁托具有巨大的威望和魄力而得到有效控制。但1980年铁托逝世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矛盾冲突变得越来越尖锐。</h1><p><br></p> <h1>到了1987年,南斯拉夫的民族危机正式浮出水面。这时由于联邦内整体经济形势出现恶化,人民不满情绪高涨,一些党政领导人因腐败先后下台,民族矛盾被空前激化,南斯拉夫面临着全面危机。</h1><p><br></p> <h1>1990年南共联盟局势开始出现动荡并走向了分裂。</h1><h1>1991年6月25日晚,联邦内经济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分别宣布独立。</h1><h1>1991年6月27日南斯拉夫内战正式打响,1991年10月8日斯洛文尼亚正式独立,1992年加入联合国。</h1> <h1>生活在克罗地亚境内的40多万塞尔维亚人也宣布成立自己的“国家”,要求脱离克罗地亚独立。克、塞两族之间由武装冲突升级到全面战争,虽然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同日加入联合国,但是直到1997年克罗地亚才实现真正的统一。</h1><p><br></p> <h1>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因境内塞尔维亚族所占比例较小,所以马其顿未经战争较顺利地实现和平独立,1994年加入联合国。</h1> <h1>1992年3月3日,以波斯尼亚穆斯林族为主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境内的塞族人则要求脱离波黑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也设在萨拉热窝,波黑境内的克罗地亚族同样也要求成立自己的“国家”。结果无法达成一致,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发酵”下最后演变为诉诸武力,就是这样波黑宣布独立后立即点燃了一场持续数年、旷日持久又极其惨烈的全国战争,直到1995年战火才逐渐平息。</h1><p><br></p> <h1>1992年4月26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宣布成立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又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全民公决,同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h1> <h1>科索沃地区历史上就是塞尔维亚的领土,也是塞族人的主要历史发祥地,在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巴尔干半岛期间,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被迁入科索沃定居。二战期间意大利占领了科索沃,强行将其与阿尔巴尼亚合并,二战结束后铁托指挥军队武力收复了科索沃。</h1><p><br></p> <h1>南斯拉夫于1991年至1992年间解体,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新的南联盟,当时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自治省。此时南联盟仍保持较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又得到同为斯拉夫民族的盟友俄罗斯的支持,北约国家为将俄罗斯势力挤出巴尔干地区,以及防止南联盟威胁其利益,继续加快了肢体南联盟的步伐,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科索沃地区爆发了独立运动,南联盟派军队进入科索沃对科索沃分离主义武装进行镇压。</h1><p><br></p> <h1>北约国家以南联盟违反人权为由,要求南联盟与科索沃进行和平谈判。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南联盟和科索沃的代表在巴黎进行和平谈判。美国草拟了谈判方案要求给予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必须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则自行解除武装,由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h1> <h1>1999年3月15日科索沃代表签署了这个协议,可是南联盟政府坚决拒绝在这严重损害国家主权的协议上签字。北约在1999年3月24日以保护人权为名,对南联盟发动了连续78天的空袭行动,最终武力迫使南联盟军队撤出了科索沃。随后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地区,2008年2月17日在欧美国家的操控下,科索沃宣布独立并被世界上一部分国家所承认。</h1><h1>至此,一个曾经统一繁荣的强大国家分崩离析,化作了历史的烟尘。</h1><p><br></p> <h1>一个曾经令世界颤抖的人物离世了,也标志着这片土地上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曾令西方寝食难安的红星国家就像一只被推倒的玻璃杯一样四分五裂,昔日强盛的“巴尔干之虎”被肢解得齿离爪断、体无完肤,最终被其自身的宿命所终结,而这一件件陈列的展品,仿佛正在无声地泣告……</h1><p class="ql-block"><br></p> <h1>然而,历史从来就是一部无情的机器,决不会以人们的喜恶而改变它自身发展的进程,总是按自己的运行规律,以其滚滚的车轮碾压摧毁一切的历史陈迹,无论曾经何等辉煌或卑微,只为人们留下碎碎的残片。</h1><p class="ql-block"><br></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国家格局</i><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font></h1> <h1>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当年被北约轰炸成为废墟的塞尔维亚国防部大楼等建筑物旧址,现在被刻意保留了下来。</h1> <h1>这些废墟对面或者只是一墙之隔就是现在塞尔维亚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些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战争残骸就存在于这繁华的闹市中,塞尔维亚人以此警示和激励政府和人民奋发进取,而这同样也警示我们: 只有自强不息、自立图强才能成为驾驭自己命运的主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未完待续</b></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篇仅为旅行记录,不作其它用途。</b></h1><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中引用资料数据均未经严格考证,</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有谬误,敬请指正。</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篇中图片、文字内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经同意请勿借用。</b></h1><div><b><br></b></div></b> <h3>小小经验分享: </h3><h3>强烈建议,在出境旅游出行前购买(网购比较便宜)一些中国明信片,内容既可反映中国风光风貌的、中国戏剧和书画等文化精品的,也可以是极具中国元素的大熊猫、中国节日风俗等,作为旅行中与当地人互动和表达友好的小礼物,效果真是好得出奇。花费不多,既可拉近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又可为宣传我们的国家出点力,特别是用来邀请与当地人合照,绝对收获灿烂的笑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