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心如磐日月鉴 先生之风万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草根百姓心中的景克宁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金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演讲艺术家景克宁先生,人生命运多舛,但始终九死不悔,坚守知识 理想 信念的火炬旗帜,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时代长歌, 宁老是植根河东沃土的一棵人文大树,是耸立在人们心中渊渟岳峙的永恒丰碑,是当今人世间堪称为士的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老去世十多年了,社会还时常有人尤其是底层百姓一直在讲他的传奇人生,感人故事。这次纪念景老百年诞辰文集更受到各方贤达志士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这是极为罕见和值得深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孤峰山下僻偏仅百余口小村农民,景老是大教授,真可谓是云泥之别。</p><p class="ql-block"> 最初知他的大名,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阅读,从数里外乡镇(当时叫公社)借来的报纸上被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非凡人生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他把监狱作为传播真善美的阵地,将“犯罪讲习所”,改造成为“传播文明的课堂”,唤醒了死刑犯人己泯灭的心灵,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人的故事,令人唏嘘,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有关他大量文章中, 我所摘录的“知识就是力量”等名言警句,成了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教育我们作人作事,促我们成长,书写出自己多彩人生。而啥时能见到心仪的我们的景老师,表达心声,聆听教诲,一直是自已一个心结。</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也容易,2005年,我在运城南风广场作环卫保洁工时,天赐良机,帮我圆了梦寐以求聆听其讲演风采,近距离与景老交流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教师节,风和日丽,蓝天白云下的城市会客厅南风广场,人流如织,格外热闹,处处欢声笑语,愈发显得生机勃发,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时许,广场西今日商场中天桥下,红旗招展,歌声嘹亮,2005年运城市欢庆教师节活动在此举行。一排排身着统一校装英姿勃勃的学子们,各校的教师代表,以及手持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们,围观的过往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把会场围的水泄不通,严严实实,连许多小商贩,也停了自已营生,离开摊位,站在自己的木杌上观看。</p><p class="ql-block"> “今天,庆祝活动有著名讲演艺术家景克宁先生的讲演,还有著名书法家王陆先生的如椽巨笔现场展示”。</p><p class="ql-block"> 面对人们的疑惑,一位知情人士解释说。</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人群外什么也看下见,便对一位站在杌上小师傅非常客气地说:“请让看一下先生的风采。”他望着我渴望恳切的眼神,答应了我的请求。</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仰视先生手持雪茄,两眼如炬,伟岸挺拔青松般的身姿,聆听其囗吐莲花,字字珠玑,满腹经纶,广证博引,抑扬顿挫,精彩绝伦的讲演令人动容激动不已。在一阵又一阵如雷的掌声中结束了讲演。</p><p class="ql-block"> 先生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迈着沉稳而坚定的脚步,来到停在街道边一辆普通白色面包车旁,我赶忙迎上去,倾诉表达多年来对其的仰慕敬佩之情,并希望先生为我们革命老区丁家庄写副“我思故我在”墨宝。先生爽快答应后,工作人员十分有礼貌地说:“先生身体不适,今天太累了,有啥以后再联系。”</p><p class="ql-block"> 先生坐在车上微笑着频频招手向我告别。</p><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宽阔的河东街旁,深情地望着满街窜梭不停漂亮的中高档桥车中,唯独先生乘坐的那辆略显陈旧的普通面包车格外显眼,渐渐消逝在人流的尽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到,与先生这次告别竟成了永别。与先生第一次见面,也成了最后一次见面。</p><p class="ql-block"> 半年后,即2003年3月,景老天不假年,溘然长逝,魂归道山,古老的凤凰城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大家用各种不同方式表达对先生的由衷敬意深切哀思。我记忆尤深的有秦建华、卫君翔、杨方岗、樊晋英 冯建国等撰文章或韵文:,在运城日报,山西日报上同时刊载,深情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思念敬仰,过后我还把其报纸收藏反复阅读。受其影响我也写了篇拙文表达敬意。从此,我也记住了他们几位才华横溢,文坛翘楚先生得意门生名字,成为朋友,获得他们的赠书。卫君翔总编还在为我赠的《生命的力量》书上挥笔题字:“思想的前方总是风景如画,因有崇高的追求而感知无限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完自己,再说几个小故事,同样使感慨。</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8日,微微细雨中,位于孤峰山下,临猗县革命老区丁家庄罗杨公路旁,一块长的茂盛的油葵地里,退修老园丁李养仁先生搭着雨伞,敲着小铜锣,挥着长鞭,品着书香,驱赶频频光顾骚扰侵犯油葵的麻雀……他说,这期间我阅读了《生命的力量》《人在神魔间》等几本书籍,景克宁先生的传奇故事实在是太感人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2月10日,风和日丽。临猗关原头村蒲县蒲剧演出《林娘》的舞台下,开演前杨学文、卫金堂等老人们,兴趣盎然回顾他们当年在县礼堂聆听景老讲演那激动人心终生难忘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他们说,当年在临猗县大礼堂有幸听过一次景先生作报告。大礼堂里里外外都是人。舞台中央的景先生巍然挺拔,妙语连珠,激情四射。下面的听众神情专注,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阵阵。那种令人震撼的演讲场面,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任王家庄村支书退伍军人张万贵先生,是景老的崇拜者,在运打工期间结识的水晶商城黄荣会先生,赠给他一本由景老作序的书,如获至宝,甚感荣幸,逢人便讲景老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后他还与同事专门去巍巍条山脚下人文纪念园里景克宁教授铜像前凭吊缅怀,表达敬意,着实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有这样耳熟能祥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无疑先生属于后者。</p><p class="ql-block"> 景先生巨著等身,人师世范是留给我们这个社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足使我们受用终生,以示后人。并时刻激励我们在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出绚丽多彩的锦绣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心如磐日月鉴,</p><p class="ql-block">凌云健笔书大千。</p><p class="ql-block">丹心化作雷电火,</p><p class="ql-block">浩气长留天地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胸中丘壑纳百川,</p><p class="ql-block">口吐莲花书宏篇。</p><p class="ql-block">踏破坎坷峥嵘路,</p><p class="ql-block">映红华夏锦绣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坛巨星映苍穹,</p><p class="ql-block">铮铮铁骨显峥嵘。</p><p class="ql-block">谁说当今无有士?</p><p class="ql-block">一脉相承屈子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巍巍昆仑装胸间,</p><p class="ql-block">文坛星光壮河山。</p><p class="ql-block">当代论语誉千古,</p><p class="ql-block">巨擘肩上著鸿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腹经纶莲花香</p><p class="ql-block">渊渟岳峙世人仰</p><p class="ql-block">云水襟怀松柏志</p><p class="ql-block">先生之风山水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