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纪念鞍山解放七十五周年

恺之心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5日</p> <p class="ql-block">2月19日,对于鞍山,是一个血色的记忆、一个辉煌的记忆。 那些故事,那些人物,依旧停留在那里,尽管时光是那样不知感怀、不曾停歇地奔涌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那样一个时刻已经凝固;尽管,那样一个时刻我们不得不靠记忆触摸———在文字间、在图片上、在讲述中。但是,透过那个凝固时刻所彰显出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执著、一种牺牲,却从来不为时光所局限。</p> <p class="ql-block">鞍山市关工委摄影关爱团,在纪念鞍山解放七十五周年到来之际,于2月15日上午,组织小学生们在网络上,举行《重温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活动。</p> <p class="ql-block">1948年初,历经我军夏秋冬三季攻势的打击,东北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军的战略反攻之下,国民党军被迫集中兵力,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24个大中城市。鞍山、辽阳等城市,本来是“沈阳防守体系”的南部要点,但国民党“东北剿总”惧怕分散被歼,命令两城守军向沈阳收缩。根据形势变化,2月7日,毛泽东在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你们现在打辽阳、鞍山……很有必要。这个战役完成后,你们就可以解放辽南。”“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东北野战军总部根据中央指示,决定迅速包围歼灭沈阳以南的辽阳、鞍山、营口之敌,防止敌兵力收缩固守。2月10日发出攻取鞍山的指示,急令第四、第六纵队星夜南下,攻取鞍山。</p> <p class="ql-block">我东北野战军总指挥部向作战部队发出攻取鞍山的指示。在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统一指挥下,我军第四、五、六三个纵队以六倍于敌人的兵力向鞍山挺进。</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12日,四纵十二师率先赶到鞍山东郊,其余部队也陆续到达指定地点,完成了对鞍山的包围。此役,我军由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统一指挥,共集结第四、第六纵队(欠十六师)、辽南独立一师、总部炮兵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7个师近8万人。国民党守军为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以及保安团和地方武装,共1.3万人。</p> <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16日,扫清鞍山外围的战斗打响。我军先后夺取四方台、铁架山、红旗堡变电所、鞍山火车站等地,完成了总攻鞍山的准备。至18日拂晓前,外围战斗结束。</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19日6时30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六纵队共5个步兵师,辽南独立一师和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师等部队, 在完成了对驻鞍山国民党军队包围的前提下,发起了总攻。六纵队十七、十八两个师从鞍山西部平原经刘二堡沿公路向市区猛烈扩展。9时许,该部五十四团由陶官屯突入市内南部,并向转盘街(今市府广场一带)进攻。四纵队十师由市区东北攻克高地和贮水池,逼进对炉山。四纵队十二师和辽南独立一师从市区东南两面向神社山(今烈士山)、伪市公署一带猛烈进攻。10时许, 敌军全部被压缩在鞍钢白楼、伪市公署转盘街、对炉山3个据点。攻城部队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分别攻下这3个据点。战斗到深夜12时结束,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及矿警、地方保安团等总计1.3万多人,生俘敌师长胡晋生,国民党鞍山市长罗永年自杀身亡,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从此,鞍山回到人民手中。</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四年重新修缮烈士山正门</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重新修建烈士山纪念碑,二百五十个台阶,代表着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鞍山解放日,将前身是日本殖民时期建设的朝日山公园,改建于219公园,是东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p> <p class="ql-block">英泽湖公园夜景</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因盛产岫玉,故而又有“中国玉都”之称。鞍山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