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拍摄的“白头鹎”

傅伟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平时的野外拍摄中,在不同时节和不同的区域里,经常会“偶遇”白头鹎,只要拍摄的条件和场景合适,我都不会放过抓拍的机会。所以,几年里积累了不少拍摄白头鹎的照片。此篇作品是将精选出的一百幅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做成了美篇,也算是作者对多年来拍摄白头鹎的一个小小的总结。</p><p class="ql-block">在上海,白头鹎已被归入上海鸟类中的“四大金刚”之中,而且,排名二号金刚(仅次于一号金刚的树麻雀)。这说明生活在野外的白头鹎的数量已相当可观了,有时还使人感觉到,在野外遇见白头鹎的几率要比树麻雀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头鹎(学名:<i>Pycnonotus sinensis</i>,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属于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是一种鸣禽。外形特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span>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头鹎的性格欢快活泼,甚至不怕人类。经常可以见到它们从树的顶端出击,灵巧地捕食空中的飞虫。它们秋冬季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春夏季吃大量的农林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应该值得保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头鹎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灌丛、草地、有零星树木的疏林荒坡、果园、村落、农田地边灌丛、次生林和竹林,也见于山脚和低山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地带。</p><p class="ql-block">白头鹎喜欢站在高处“嘀哩哩哒啦”地高声鸣叫。由于它们的叫声接近人的听觉敏感范围,因此听起来格外圆润响亮,而且旋律婉转动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头鹎的黑脑袋上有一撮白毛,因此又名“白头翁”。但白头鹎天生不是白头,幼鸟出巢时头是橄榄灰色,等到来年春天换羽毛时,才会换上黑白分明的羽毛。而且,白头鹎头上的白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也就是说,老鸟的枕羽(后头部)的白色羽毛更多、更洁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头鹎虽然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留鸟,外形和羽毛的色泽也及其一般,颜值不高,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引起拍鸟摄影爱好者的兴趣。但其生性活泼、不甚畏人,使摄影者很容易捕捉到拍摄的机会。只要肯下功夫,还是能拍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作品。作者的体会是:“白头”也是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傅伟敏</p><p class="ql-block">编辑:傅伟敏</p><p class="ql-block">文字:部分文字介绍选自网络,感谢相关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您的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