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大哥龙显华

龙文华

<p class="ql-block">二0二三年一月十五曰下午五时,大哥走了。他走得这样突然,这样匆忙。一月二日那天,我给大哥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他身体不好了,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我听后心里一紧。但从很多信息证实很多进重症监护旳老人能涉险闯关康复出院,大哥也应该是可以的。首先大哥平时身体还好,没听说有什么大病,平时还能坚持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二是大哥性情温和,为人忠厚、善良、豁达、大方。三是大哥热受生活,享受生活,在家庭微信群里时时看到大哥对享受人生的上进的人生观点。这样的好大哥不应该有事。但是,这次例外了,三年来肆虐人类的新冠病毒还是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与病毒抗争三年,已经看到曙光,大哥还是没能挺住,遗憾地走了,真是令人揪心的痛。</p><p class="ql-block">大哥出生于一九四三年年底,大概是十一月份吧,今年刚刚跨入八十岁行例。大哥长我六岁,长三弟龙建华九岁,长小妹龙昆华十二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与大哥是聚少离多。一九六四年大哥考入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到省城读大学,从此大哥就离开家乡个旧,背井离乡在外打拼一辈子。大哥报考师范也是心有苦衷的。当时父母两人七十多元的工资,一家六口人,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茶,确是不容易。师范学院可以免学杂费,每月还有几元钱的生活补贴。这样能为家庭排忧解难,用心良苦。一九六八年,大哥大学毕业。由于文革派性,“站错队”的大哥被分配到昭通地区巧家县巧家小学任小学教师,教小学初中班。在巧家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吧,大哥调入澄江县二中任中学教师。直到退休,大哥一辈子只从事教书职业,职称至副高,可谓是教书育人,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长子,长兄如父。大哥对弟弟妹妹关心备至。记得小时候,大哥常带我们弟妹几个到他的同学兼挚友罗世森罗大哥家,张家林张大哥等家里玩,听他们海阔天空聊天,长不少知识,还能吃到一些家里吃不到的美味,解解馋。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文革大串联。我到昆明后到昆师找到大哥,说我们要到北京串联。大哥千叮咛万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走时大哥给了我五元钱。那个年代五元钱多么不容易,大哥那月少了五元生活费怎么过呢。兄弟情深。 随着父母离世,大哥 成为我们的主心骨。我们时常会聚在澄江大哥家,大哥会忙前忙后准备美味佳肴 款待我们 。 </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长子,早早离家,对父母关照少了。但大哥在外时每年春节都要回个旧看望父母。那年月交通不方便,尤其是从巧家到个旧更是艰难。要倒几次车,四五天旅程才能到个旧。大嫂晕车厉害,每次到个旧,大嫂要病倒几天。大哥是孝子,每次回个旧要带回多少东西,大背箩,大包小包。这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给有高血压病的母亲带昭通优貭天麻。 每次回家,大哥都要住上个把月,陪伴父母,尽长子之责。 </p><p class="ql-block"> 这一辈子, 大哥是 好丈夫好父亲。大哥与大嫂五十年携手共进不弃不离,在人生道路上慢慢老去。大哥的长子龙飞,次女龙梅对父母十分孝顺。大哥病重期间,他们守护在身边,精心照顾,倾尽孝心,让大哥少一些痛苦,走得安心。 </p><p class="ql-block"> 大哥走了,到天堂与父母相聚,与他的挚友罗世森等大哥相聚,而且天堂没有病痛折磨。大哥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落笔于2023年2月14曰大哥入土为安之时 </p><p class="ql-block"> 龙文华</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文革时期,大哥在昆明师范学院读书时到北京串联,在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二0一八年十一月份,我与两位朋友到澄江环抚仙湖骑行,大哥盛情款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在澄江环抚仙湖骑行,大哥盛情款待。左第一人为大哥,笫二人为笔者,第三人为朋友王兴发。</p> <p class="ql-block">此图左二为朋友李绍贤。李绍贤听说大哥病逝消息很痛心,他说他与大哥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这次绝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大哥为人热情大方,是忠厚本实之大哥,是难得的好大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