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邮票情缘

安继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年龄大了,人老了,就总爱怀旧。想想这一生总觉得有个不了不舍的情缘。若问我此生最大的“爱〞在哪里?应该是集邮,或者说是邮票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对新中国邮票的萌爱,最早是受妈妈的影响。上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随后就经历了抗美援朝和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都还比较贫穷,工作收入只有30~50元左右,用八分钱的邮票寄封家书也不是件经常的事。妈妈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那时候她会在工作之余,收集一些区别于普通邮票的特殊纪念邮票,分门别类的贴在一个本子上。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庆祝建国10周年的那几套纪念邮票外,就是以后被评为《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的菊花、牡丹、金鱼、蝴蝶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i><u>1964年,姥姥、妈妈和我们</u></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59年发行的建国10周年纪念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0年发行的《菊花》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4年发行的《牡丹》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我对这些方寸小画片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妈妈的这些宝贝自然就被我继承了下来。我至今都记得上小学时候,经常会在放学后去爸爸、妈妈办公单位的收发室,找那里的叔叔阿姨们要信封上邮票的事。当得到一张自己心仪的好邮票时,真的会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一晚上睡不好觉呢。我还有过把零花钱攒起来,让妈妈带我去邮局买成套盖销邮票的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0年发行的《金鱼》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3年发行的《蝴蝶》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6年“文革〞之后,一切都没按常规走了,重新和邮票再结缘,那已经是1980年了。当时我还在部队上,全国在举办《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评选》,我凭着以往对新中国邮票知识的积累参加了这次活动,结果还真的中奖了!评委会给我寄来的纪念品竟然是一枚《齐白石作品选》邮票小型张,那可是让众多“邮迷〞热衷心仪的宝贝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张“宝贝”之后,又引出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友情。因考虑在部队不适合保存要长时期收藏的东西,我把“宝贝〞寄给了当时在大学读书并热衷集邮的高中同学余方(其实我们小学、初中、高中都一直是同班)。多年后,我已转业回到南宁,余方知道我重操旧业又玩邮票,就把这东西完璧归赵交还给我了,真是感激不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80年代中,我、余方和要好的高中同学</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真正成为“邮票迷”那是1988年以后,我从文化厅调到区物价局。我们办公室的老主任是个集邮爱好者,闲暇时我们就会滔滔不绝的聊起邮票,什么黄山、梅兰芳、齐白石、西游记、……从此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是的,我要再续前缘了。我不抽烟喝酒,也没有别的什么嗜好,具备了经济上的条件;我在机关工作,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出差,就可以顺便淘宝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3年发行的《黄山》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80年代末,区物价局办公室的同事里有好几个集邮爱好者。</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邮票〞的概念其实很大。除了外国和港澳台邮票、大清和民国邮票外,粗略的讲仅仅新中国邮票按时间分段说就有:纪特票、文革票、编号票、JT票、编年纪特票,90%以上的人大量接触到的只是后面两种。而泛指的邮票还包括了各种普通邮票、邮资封、邮资片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普通邮票--民居</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纪念邮资封</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纪念邮资片</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至今都记得那些难忘的“淘宝”经历。北京的月坛、琉璃厂、马甸;上海的肇嘉浜路、卢工;广州的人民公园和全国许多城市的邮币卡市场都留下了我太多的脚印。我在北京买了百个一轮生肖鸡本、在上海买回多枚《中美小版》张、在重庆淘到文2《毛主席万岁》、在厦门换回《从小爱科学》型张,在南宁少儿图书馆拍卖会上中标《一轮生肖》16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一轮生肖鸡本是第1个生肖小本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发行量很小的《中美小版张》</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文二《毛主席万岁》是有林彪形象的唯一一套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从小爱科学》小型张也是一枚邮票精品</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一轮生肖16方肯定是让邮迷们心仪的东西</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对新中国邮票的喜爱,使我感受到这部百科全书的无限魅力。这里的内容有政治、人物、历史、文学、名山、花卉……知识的海洋任你游弋,从中能不断增强我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更加钟爱这片热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79年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是JT票的精品</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79年发行的《西游记》邮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80年发行《桂林山水》邮票是广西题材中最受欢迎的</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81年发行的《红楼梦》小型张美轮美奂</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集邮的圈子里,大家因共同的爱好,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最终都成了好朋友。这其中既有自治区和南宁市集邮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有以此为业养家糊口的邮商;既有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的贫民群众。自治区领导夫人许阿姨送我外国邮票实寄封,区邮政局甘领导送我年度最佳邮票评选获奖张,区邮协曾秘书长转让我销猴四联剪片,市邮协副会长老廖书记转让我带铭猴方联,水电工程局马老先生亲手绘制生肖首日封送我……,还有二区的老任、农行的小程、桂林的段老师、贵州籍的张老板、邮商黄朝辉、梁卫、小钟等众多邮友们,我们一起经历了1997年的“全民炒邮〞狂潮,以及随之而后10年的集邮低迷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7年之后,在区、市集邮协会的指导和推动下,南宁市的邮友们先后在新华街邮票市场、市工人文化宫、南宁唐人文化园、金浦路集邮门市部等地开展起周末的交流、讲座、拍卖邮品活动,合着全国的节拍,推动本市集邮活动的开展。那段时间每逢周末,就是我们这些“邮迷〞们最兴奋的时候了,大家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聊邮票,说行情,结交朋友,交流拍卖邮品,无论是严寒和酷暑都始终如一,共同享受着邮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在此期间我还为《南宁晚报》《南国早报》《集邮报》等写过多篇相关的报道和文章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参观、聚友、交流、拍卖邮品的盛大场面以及给邮迷们带来的开心快乐,都放在了这本目录里。</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曾经人流涌动、人气爆棚集邮聚集地,如今已没有了昔日的景象。</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能是我的邮龄略长,或是我经常参加市里各种场合的集邮活动并提些可能有用的建议,更也许是我舍得出价买一些让〝邮迷〞眼热的好邮品,邮友们对我都挺好,同一时期经常在集邮场所转悠淘宝的人大都认识我,称之我为“大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1992年新春,南宁市邮协合影,这里可以看到很多老前辈的身影。</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部分参加集邮活动的印记</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在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会场</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邮票的交易也一同进入了“网络时代”。全国建立起大型的邮币卡交易平台,《一尘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我也曾长期注册成为它的星级会员。各邮品交易群也纷纷建立,邮品拍卖逐步转到网上进行,交易方式更方便,交易过程更安全,交易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我们南宁的邮友中就有李建宁、彭少凯(大白鲨)、龙德水(阿龙)、武鸣的小卢等分别组建了自己的邮品拍卖群,定期开展拍卖交流活动,我也参与其中,他们公平、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全国包括港澳台邮迷的追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一轮生肖首日封大全,这可是好东西!</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生的挚爱也成就了我珍贵的记忆。从一个少年小学生到年近70的老翁,新中国邮票几乎陪伴着我一生的成长。以至于我曾希望自己的这种“爱邮〞基因能传给儿子,六岁时就教他发首日封,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8月1日是儿子的生日(他属鼠),正好发行邮票,首日封承载了更多的内容。</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2019年我和儿子在日本</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再翻看我那些饱经沧桑的邮品,不禁让我感慨万千:建国10周年、文革、军营生活、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北京奥运、建党百年、中国梦、美丽中国,还有一至四轮的中国生肖……。新中国邮票记录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中华大地秀美山川的壮丽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到外地开会、旅游,都会给自己寄明信片,并记录当时的情况。</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u>邮票--美丽中国</u></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段难舍难忘的邮票情缘让我觉得:生活在大中国的怀抱真好!我爱我的祖国!我为中华民族骄傲!(2023.0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