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秋天的旅行 —— 皖南(四)宏村

追逐阳光的人

在徽州有很多乡村都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这当中宏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走进宏村西门,不远就是南湖,依湖而建的民宅,粉墙黛瓦,水中倒影,古树掩映,依山傍水,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唯美的风景画。 月沼是宏村中另一处经典景观。池中水面上徽州古民居的倒影幽深、雅静,如镜子一般的平静,俨然一幅徽派建筑的水墨画。 说到南湖和月沼就不得不提宏村先人用智慧打造的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 在月沼边上的汪氏宗祠里供奉一位巾帼丈夫——胡重,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实属罕见,因为她是宏村水系的总设计师。 宏村水系的构想源自宏村第十世祖玄卿公,只是当时正处元朝末年,朝局震动,加上玄卿公年事已高,最后不得已作罢。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玄卿公的孙子,宏村第十二世祖,族长思齐公(汪辛)准备完成先辈的遗愿。他打算邀请有“国师”之称的著名风水师何可达来宏村再做勘测,只是他没有等到何先生的到来,就接到朝廷的任命,要他到山西担任运粟主簿。为不耽搁家族既定的策略和发展大计,他的妻子胡重毅然接管了家政和族政的一切大小事务。 胡重不顾缠足带来的不便,坐着轿子跟随何可达跑遍了宏村各处的山脉河流,绘制出了宏村周边的山川地势图,制定出扩大宏村基址以及全面的村落水系规划——建一个牛形村落。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二月,在胡重的亲自主持下,汪氏族人开始扩建计划,引流邕溪到西溪后,开凿水坝引水入村,并沿着水坝修建砥道至村中心一处有天然泉眼的野池塘,将这处泉眼开挖成人工池塘——月沼。当时,族内大多认为应当挖成圆月形,以寄托思念,盼家人回乡团圆之意;但胡重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月盈不利于宏村汪氏一族的繁荣兴盛, 遂决定挖成半月形的月塘,以激励汪氏子弟永远积极向上! 水系第一阶段完成后,胡重又带着族人在月塘北岸建了祠堂,取“万事和乐,秩序为重”之意,命名为乐叙堂,作为宏村汪氏的宗祠,以祭拜汪氏先祖的在天之灵,这一年已经是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了。 她七十二岁那年写下了《胡氏重孺人遗嘱》,要求子孙后人应该再一次对村庄进行扩建,把牛形村落到实处,即根据牛有两胃才能反刍的说法,另建一个大湖(即现在的南湖),胡重对宏村水系建设的第二阶段构想,在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也由汪氏族人集资完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形水系(网上图片)</h5> 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站在乐叙堂门楼厅的台阶上,抬头看见“汪氏宗祠”门牌的下方有四个圆柱形的“户对”。通常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的多少还代表这家社会地位的高低,一般老百姓家只能有一对户对。 走进中门,正对面就是一座雕镂精湛的五凤门楼。 门楼中央的“恩荣”二字是皇帝特许印刻,代表皇恩浩荡,家族繁荣。 下方刻有“世德发祥”,是希望家族能够世代以德服人,以德治家,发扬光大。 门楼檐角都雕有“鳌鱼”,寄托了家族希望子孙能独占鳌头的美好期望。门楼上还有双龙戏珠、狮子戏球等精美砖雕,寓意吉祥。 走进五凤楼,就是乐叙堂,是族中开会议事的地方。进入祠堂,迎面是一幅六扇屏风,上面写有《思齐公乐叙堂记略》。 大堂正面悬挂的“恩重宜长”,表彰的是明嘉靖壬午岁赋奉征云贵道运粟主簿汪昭。 大堂上方的三幅画像,是汪氏家族的祖先。 中间穿红袍的是鲁颍川汪侯,他出生的时候,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因此周天子赐姓为汪,是汪氏始祖。右边穿战袍的是越国公汪华,因战功显赫被李渊收为义子。左边是汪延继,他在八百八十多年前带着十三户人家迁到宏村,是宏村汪姓的祖先。 两侧的红色古联上写“基开雷岗绵世泽,绪承越国萃簪缨”,概括了汪氏在宏村的起源与历史。 而这三幅画像的左边,是前面提到的宏村水系的总设计师——胡重。宏村汪氏后人,为了感念胡重对家族的卓越贡献,将她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乐叙堂中,世代祭拜。 三幅画像的右边上悬“世胄之光”匾额,表彰的是清乾隆壬辰科进士,授中宪大夫、两江总督汪日章。 在讲究水势带财的徽州,红村因水而聚,由水而财。清末盐商汪定贵的家宅——承志堂更是独树一帜,他利用村中的水渠引入活水,在庭院内挖了池塘、打了水井,利用水不但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还省去了挑水的麻烦,自成一片天地。 池塘的设计很巧妙。它有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都与巷子里的水道相通。听导游说这样设计的寓意:财源滚滚。 池边的鱼塘厅也是很有特色的徽州建筑,其构造是大三角套小三角,厅顶和地面都是三角形。 在池塘边上的墙上有一块双面缕空黟山青石雕——四喜登梅图,整个宏村仅此一块。 承志堂建于1855年前后,距今约140余年。占地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砖、木、石雕精美绝伦,所用金粉达百两,仅木雕一项就请了20多位工匠,整整干了4年才完工。前厅天井四周的梁枋、雀替等处的木雕是承志堂装饰的精华。 进入大厅的门除了中间的福字门,还有两侧的商字门。中间的门又称仪门,它是官衙的专设门,汪氏将其建于家中。按照规定,仪门专为五品以上达官贵人而开,一般人走两边侧门进出,侧门上雕有“商”字形图案,意为凡是来家中者,必须从“商人”下面过。门厅上与前厅相对的是小姐的闺房 。 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被誉为“民间故宫”。 唐肃宗宴官图 百子闹元宵 郭子仪上寿图 商字门 厅堂两侧厢房门上雕有福、禄、寿、喜四位神灵和各带一名道童的八仙,后厅父母、长辈住的房子每根木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个寿字。 汪定贵,这位历经70年商海沉浮的商贾巨富,他完成了徽商一代代的传承,家乡读书,外出经商,回乡反哺,置地建宅。因为当时社会阶层的排序——“士农工商”,发达后的他捐了一个“五品同治”虚衔,借以“脱商入仕”,以此改变“末业之流”的身份。从承志堂这座富丽堂皇的宅子中,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坎坷、奋斗、不满、对后代的期望,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向往。 位于南湖北岸、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就是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始建于明朝末年,开始为“依湖六院”,清嘉庆年间合为“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有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 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 文昌阁是供奉孔子牌位。 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 会文阁是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 祗园是南湖书院的内苑。 西递建于北宋,宏村建于南宋,西递历史更悠久。西递精华则在单个建筑的细节上。而宏村的特点是,水塘与房屋形成了完美呼应,人工水系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把整个村落描绘成一幅完整的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