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秋天的旅行 —— 皖南(三)西递

追逐阳光的人

2000年西递和宏村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是此行的必去景点。<br>西递古镇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 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清乾隆年间重建时,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建筑粗犷古朴,宏伟肃穆。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div><br></div> 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中门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敬爱堂”是要后人敬老爱幼,族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举首环顾,满是对联楹柱,还有梁檩上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显示着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 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是让世世代代不忘祖先的恩典。正中太师椅,当是族长之位。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为族中年长和有声望之人议事或祭祀时所坐。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 上庭门北面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 此字,字画一体。上部象一个俊俏后生,正仰面拱手作揖敬孝长辈跪地,后生脸的背面是一张似猴的侧脸。意思是,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返祖退化为猴子。体现了“敬老尊老”的中华美德。 清代保留下来的老宅有旷古斋、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等。 旷古斋建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房子原来主人是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耕读人家”的花岗岩碑刻。 “耕”的本意就是耕种,“读”的本意也显而易见,引申到到人生、家族传世,则意义深远。意味着要后代,修身养性,不断学习,这样家族文化才能积淀和世代传承。 旷古斋内的两幅对联也很有寓意。一幅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表示了为人、做事要宽容,心中存善念,子孙就能延续的寓意。另一幅改字联:“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把“孝悌”改为“孝弟”体现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的“早”字一竖写出头,寓意着只有饱读诗书才可早日出人头地。 瑞玉庭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房子的原主人出生于徽商世家。 门罩上精致的砖雕,庭院墙边上的石刻“履道含和”,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的楹联,太师壁两侧的穿堂过道上面“商”字造型,以及门扇上精致的木雕无不体现主人的经营之道和要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愿望。 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为秀才胡允明修建,后厅是徽商胡大祥于道光年间所建。是西递唯一的住宅、书馆相配的建筑。后进厅堂两侧有12块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镶有书法漆雕《醉翁亭记》,全文是出自康熙年间古黟书法家黄元治之手。 精美的木雕 东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724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亲胡尚焘所建,现在为明经胡氏二十四祖胡贯三的后裔居住。 虽为大户人家,门并不大。 在这简单而质朴的门和墙上上,主人都做了一些寓意特别的设计。 扇形镂空菱形花纹漏窗石雕,取扇和形字的谐音,意思是要家里后人“抬头行善”。宅院的名字,标在了大门上展开的书卷轴上,边上还有一小段跋序。大门左侧墙上,一处落叶形状的漏窗石雕,表达了主人落叶归根的心愿。走到门口,看到这些朴素、简洁而艺术的设计,感觉到了一种文化的厚重。 凉厅是读书学习的地方,内部的布置与设计,也有讲究。 左侧的房屋门上是五蝠图案的木雕,寓意福寿绵长。右侧的门上是冰棱图案的木雕,又像是许多的“人”字。寓意则是希望子孙“十年寒窗”,高登榜首,出人头地。 西园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4年),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号星阁)故居,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 八字门是徽州当官人家的大门。 西园中的“松石图”、“竹梅图”两块精品石雕漏窗。<div><br></div> 藏于西园中的西递原始古村石碑。 俯瞰西递村子,呈船型,两端窄中间宽,船身部分密密麻麻的都是民居建筑。从建筑的整体到局部,其设计和构思,都体现了古代儒学和徽商文化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