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启智润心—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张静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了艺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它不仅是课程目标,还是一种育人理念和课程的“大观念”,未来将统领艺术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发展,成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风向标。</p> <p class="ql-block">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素养立意的导向作用,建立可操作的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艺术新课标所期望达到的学业要求和质量标准,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协同合作、共同探索。</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的修订对音乐教师的课程理念、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积极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意识,聚焦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如何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评价,以及音乐课程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关键问题,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教研模式,通过集体备课、主题性教研、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来逐一落实。</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进入课程,让核心素养落地,结合学校的5+27+8的新课堂模式,我们组的教师进行了 “5分钟提升素养”活动的尝试。通过知识竞答、识读乐谱、节奏游戏、才艺展示等活动,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嵌入其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少年宫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第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音乐学科教师开展的活动队有合唱、舞蹈、戏剧、民乐。</p> <p class="ql-block">  活动队的训练主要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全身心参与唱、奏、舞、创、演等具体的艺术活动,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提升艺术表现素养;通过对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的探索,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提升创意实践素养;通过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科技等的关联和融合,提升文化理解素养。</p> <p class="ql-block">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认真研究课标,用心钻研教材,常思考,多实践,把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美润心作为课程实施的终极目标,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使学生的审美认知和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p>

素养

音乐

课程

艺术

学生

美的

教学

教师

活动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