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找不到用一个贴切的词汇来形容它的美,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美,也没有精湛的词汇去淋漓尽致的赞叹它的美,只有从六个方面来描述它的美。</p><p class="ql-block"> 一、 山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的山没有像泰山那样气势磅礴、屹立高耸。山涧却云山交织,连绵不断、波澜壮观。乔后以前称“井”,指的是乔后四面环山,坝子居中,恰似天然的一口“井”。山上苍松挺拔,绿树成荫,资源富饶。山中盛产的野生蘑菇既为勤劳的乔后人民创收不少也为善于烹饪的乔后人民制作出了美味的厨中佳肴。</p><p class="ql-block"> 乔后东面的罗坪山海拔较高,在山顶修建的大唐风力发电站即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有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漫山的杜鹃花鲜红、粉红、纯白、鲜艳却不娇艳,傲骨屹立在罗坪山之巅。不畏严寒、不惧风雨、不避酷热。山中一簇簇牡丹(当地称为野牡丹)不似家养的牡丹花那般富贵堂皇却如莲花般那么洁白,仿佛沾染了深山的那点灵气,那般脱俗。</p> <p class="ql-block"> 二、 水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的水清、静、洁、流淌的水儿会唱歌!每一山脚之下都流淌出了清澈的溪水,无论东山流淌的溪水还是西山流淌的溪水最终都流经黒潓江汇入漾濞江,最后流入汹涌澎湃的澜沧江。东山的溪流中最有名的当属“清水河”了“清水河”源于罗坪山山脉,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流经的水一年四季不发浑,清澈透明、水质极佳、清甜冰心、入口即可饮用。四周松柏、其间田畴,石上清泉,旱涝保收。乡人勤耕,衣食无忧。每年灌溉着数以万亩的农田,“母亲河”哺育了上千年的乔后人民,</p><p class="ql-block"> 沿着巍峨的罗坪山徐徐往上攀沿,古树撑天、万籁俱静、一棵百年古树脚下喷出了清澈的水珠,水雾弥漫,走进其间微微感到一丝丝凉意,偶尔的鸟鸣划破这一寂静,水雾的升腾、巨木的林立、花儿的绽放。仿佛走进了一幅巨大的画作之间。这一幅大自然的美景匠心独具。顺着水流往下、树藤交织垂钓、流水时而叮咚、时而澎湃,仿佛如一首激昂的进行曲。</p><p class="ql-block"> 黑潓江主流上建有米子坪电站,弥沙电站,金鸡鸣电站,龙潭一,二级电站,潓安电站,源安邑电站,长邑电站,支系水流也建了很多电站,盐矿一,二,三电站,清水河电站,清水河一级电站,玉泉电站,寨上电站,白水河电站,……许多电站,成了洱源县,大理州都名符其实的水力发电站中心。为国家的工业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电力供应</p> <p class="ql-block"> 三、 空气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由于森林覆盖率极高、繁茂的森林又被称为天然的氧吧!空气清新,气候宜人。</p><p class="ql-block"> 乔后的晨,空气清新,云雾挂在山腰,吸着新鲜的空气,观赏着天上的白云、各式各样。河边柳树垂钓、鸟儿清脆的鸣叫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优美!伴随着一缕金色的光芒,太阳出来了,巍峨的群山在阳关的照耀之下披上了金色的霞衣,阳关透过枝叶恰到好处的映下了点点金光。一阵轻风拂过,万物复苏。金灿灿的太阳越升越高,天空一片蔚蓝,田间一片繁忙。在夕阳的映照下,巍峨的群山被涂上一层黄色,显得那么瑰丽。夜晚的乔后没有都市的霓红灯光彩闪耀,只见天空中的小星星眨巴眨巴的画出一道金色的弧光,一轮明月冉冉升上天空,一切显得那么寂静、那么安宁。</p><p class="ql-block"> 春,这里森林一片泛绿,草木萌发,百花争艳,风和日丽,漫山的杜鹃映红了整个山涧。</p><p class="ql-block"> 夏,初夏的晚风将石榴花和月季花的幽香拂进了农家小院,布谷鸟的叫鸣划破了田野的寂静。</p><p class="ql-block"> 秋,金桂飘香、月圆饼甜将你带进了浓浓的秋天里,金灿灿的稻谷在微风的扫过之下彼起彼伏,黄澄澄的梨和热情的火把节然你感到浓浓的秋意。</p><p class="ql-block"> 冬,山巅白雪皑皑。苍松傲骨挺立,此时的山巅仿佛与天融为一体。山脚没有感到些许寒意,梅花的馨香依然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四、 饮食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自古就热情好客,也热衷专研食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饮食文化也留下了瑰丽的一页。红白二事的“八大碗”香味飘逸四方,其中主菜“红曲肉”采用新鲜的猪肉切成小四方块,再用白酒浸泡的红曲共同炖制烹饪,出锅后的“红曲肉”香味远飘,油而不腻。春节前的年猪饭,宰杀猪后的桌子肉香嫩可口。</p><p class="ql-block"> 乔后的火烤饼选用精致的面粉、精油、鸡蛋、蜂蜜、白糖、奶粉和制,人工捏揉成形,再用炭火烘烤而成。出锅的饼香味飘逸四方,清脆可口。每逢中秋佳节,制作火烤饼的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乔后的火烤饼远销国内,前来定制的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少不了酒席,乔后酒的酿制更是人才济济,青麦煮酒,价廉物优。堪比茅台,户藏家有。只要你来到农户家中,主人一定奉上醇香的美酒。</p> <p class="ql-block"> 五、 文化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的文化底蕴深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盐马古道间留下了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享有滇西一绝的“六合同春”杨家大院,该院(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过厅、一主房、两耳房、双漏廊表达“六”这个吉祥数同时又用两个大天井,四个小天井暗喻“六”,即东南西北加天地,叫做六合,以喻天下皆春,美名“六合同春”。</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杜文秀部将修建的财神殿、回族清真寺,如栩如生的砖雕、木雕,乔后中心完小的迁乔书院、逢年过节必走的清净寺、孔庙、龙王庙、大树的六圣宫、大集的大王庙……无一不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春节年十五,每逢三年一届的永新弥勒白族上刀山,空阔的广场上竖起两根长长的木架子,架子上挂满了锋利的刀,一位长者口中念念有词,缓缓爬上了刀山,观众无一不提心吊胆,这位老者不慌不忙,赤着脚每一步走得那么从容、那么自信,台下人山人海的观众此时那么的寂静,目不转睛的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唯恐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春节年初二,人们开始了“舞龙、舞牛”表演,乔后人民勤劳善良、素有爱惜、珍惜人类的好朋友,牛是人类的好朋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图腾文化的演变中“舞牛,敬牛”的节目也就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五月端午、罗坪山漫山杜鹃,这里每年都要举办端午盛会,彝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在一望无际的罗坪心展现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年轻健身队英姿飒爽、老年健身队不甘寂寞,互相交织比试,京腔亮候,洞经乐队能手众多,每到一处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六、 盐美:</p><p class="ql-block"> 乔后在历史的漫漫发展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因产盐而出名、因产盐而富甲一方、因产盐而名扬四海、因产盐而各地商贾精英齐聚、因产盐而孕育了多元的盐文化。</p><p class="ql-block"> 乔后具有悠久的盐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资源富集、物产丰富的地方。也是滇西“五大盐井”之一,是“古代盐道”的起始站之一,是云南“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有过太多的精彩和岁月沉淀、有过屈辱和辛酸、有过光荣和辉煌。</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前这块土地就孕育了丰富的矿藏,六百年前一位叫陈文秀的老人发现了食盐,从此开辟了乔后盐文化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悠悠千古情、乔后盐矿的开采至今已逾590年这咸咸的盐巴不知哺育了多少黒潓江的儿女。历史的长河冲淡了乔后盐的辉煌与辛酸,然而运输乔后盐的盐马古道依然留在这滇西古镇上。古道上留下的蛛丝古迹为后人考证滇西盐马古道提供了依据及佐证。依据老人所述乔后的盐运至西藏、缅甸、楚雄、保山等地。当时最为庞大的就属马帮了。沿着马帮走过的足迹至今依然留存。(乔后灶城八十灶、老街、剑川沙溪古镇等)随着马帮的兴起促进了地方的繁荣和昌盛。</p><p class="ql-block"> 现在乔后盐矿生产的白象牌精制食盐畅销各大市场,成为烹饪佳肴必选食盐之一。乔后盐矿经过技术创新,在滇西盐都的土地上不断开拓创新,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和共建和谐社会。</p>